|

财经

抗流感药需求激增:市场“厮杀”升级,谁能抢占C位?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1-03 19:58:13

(原标题:抗流感药需求激增:市场“厮杀”升级,谁能抢占C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闫硕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全球大流行。每年10月至次年2月是北半球流感高发季。

这一高发季正与我国冬春出境游高峰形成叠加。近年来,随着我国出入境政策持续优化,公众出境游热度攀升,国际旅行作为流感全球传播的重要驱动因素,正进一步加剧流感传播风险,给公众健康与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严峻的考验。

根据《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年版)》,流感流行季,有流感重型/危重型高危因素的流感样病例,应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获益最大。基于多病原流行的现状,在启动抗病毒治疗前,建议及时行病原学检查,以指导治疗。

在流感抗病毒治疗中,药物的选择是关键环节。我国目前上市的对流感病毒敏感的药物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RNA聚合酶抑制剂和血凝素抑制剂三种。大多数药物对甲型和乙型流感均有效。根据相关共识,在国内已上市的药物中,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可作为首选的流感治疗药物。

多款药物为临床流感治疗提供了丰富选择,但这也使得流感药物市场的竞争迅速进入白热化阶段。从我国市场看,2016年,罗氏的奥司他韦专利到期后,国内相关仿制药产品呈爆发式增长,目前奥司他韦相关药品批文已近140条;玛巴洛沙韦也有泰丰制药、石药集团产品获批上市。此外,今年以来,青峰医药、众生药业等多家企业流感创新药获批上市。

这场市场角逐又将如何重塑行业格局?

近年来,随着中国出入境政策不断优化,公众出境游热度持续攀升,预计2025年出境人次将超1.55亿。有研究表明,国际旅行是流感全球传播的驱动因素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每年约有10亿例季节性流感病例,包括300万至500万例重症病例,每年全球流感的季节性流行可导致约29万至65万人死亡。

随着冬春中国出境游高峰期与北半球流感高发季的到来,这些现实的焦虑正在给公众健康与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严峻的考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教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流感绝非‘大号感冒’,尤其在旅途劳累、抵抗力下降时,风险更高.在医疗体系和语言都可能陌生的国外,感染流感带来的健康风险更为棘手,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幼儿、孕妇及有基础疾病的流感高危人群而言,流感可能引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家庭游和与朋友结伴出国旅行的游客而言,旅途中突发流感不仅严重影响行程体验、增加就医负担,更有“一人感染,全员遭殃”担忧。

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在流感患者发病3天左右,其家庭成员感染率为38%;而在发病10天内,家庭成员感染率高达50%。

李侗曾教授特别强调:“旅行者无需过于恐慌,旅行前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可以有效规避风险。每年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有效提供保护。同时,已有相关研究证实,及时服用玛巴洛沙韦也可以有效减少病毒向同行家人的传播。”

李侗曾教授进一步指出,症状出现后的48小时是治疗的黄金时间,一定要及时进行抗流感病毒治疗,如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其中,玛巴洛沙韦可以阻断病毒复制,全程就服用1次,一天就能降低体内病毒帮助恢复,其实很方便。

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杭州,上海)等机构联合发布的《抗流行性感冒病毒药物合理使用专家共识(2025年版)》指出,疫苗接种是预防流感最主要的措施。针对存在感染后可能发生流感重型/危重型的高危人群,建议在暴露后尽早(最好48h内)启动抗病毒治疗。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玛巴洛沙韦进行暴露后预防,可能会降低高危人群出现症状性季节性流感的风险。

目前,我国有多种流感药物获批上市。上述专家共识指出,在国内已上市的药物中,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可作为首选的流感治疗药物,玛舒拉沙韦、昂拉地韦、法维拉韦等可作为备选治疗药物,阿比多尔也有使用。大多数药物对甲型和乙型流感均有效。昂拉地韦仅对甲型流感有效。

其中,奥司他韦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代表药物,对不同人群安全性良好,可缩短病程、减轻病情、降低并发症和死亡风险。玛巴洛沙韦等RNA聚合酶抑制剂单剂量口服方案有助于提高用药便利性及依从性,且病毒水平下降更快。玛巴洛沙韦在改善乙型流感症状上显著优于奥司他韦。

“奥司他韦是迄今为止使用最广泛的治疗及预防流感的抗病毒药物。”北京大学田磊、卢嘉颖此前发文指出,它由罗氏制药研发,于1997年获批,并于1999年在美国首次注册用于医疗用途。

2001年10月,达菲在我国获批上市,并享有14年的专利保护期。受多重因素的影响,2006年前后,罗氏先后将奥司他韦授权给上海中西三维药业、东阳光药生产,以商品名奥尔菲和可威上市销售。

2016年,罗氏制药专利到期后,国内开始出现大量仿制药,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据摩熵医药数据,截至2025年11月3日,以“奥司他韦”为关键词搜索,中国药品批文已达138条,仅9月份,就有海特生物、鲁抗三叶制药、葫芦娃药业、一品红、九洲方圆5家企业产品获批。

另外,2022年,磷酸奥司他韦胶囊被纳入第七批国家药品集采,2023年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又被纳入第八批国家药品集采,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变革。

华安证券研报显示,奥司他韦占据主要抗流感药物使用市场。除2020年以外,奥司他韦销售额在抗流感药物中的销售额占比均在85%以上。

不过,奥司他韦主导流感药物市场近年来受到了玛巴洛沙韦的冲击,后者是罗氏第二代“流感神药”,于2021年在国内获批上市,用于治疗12周岁及以上单纯性甲型和乙型流感患者,上市当年便被纳入医保。2023年3月,该产品适用年龄范围又扩大至5岁以上人群。

近年来,玛巴洛沙韦市场销售额实现快速增长。据头豹研究院数据,2021年和2022年,玛巴洛沙韦在中国医院终端和零售终端销售额为30万、0.53亿元。另有数据显示,至2024年玛巴洛沙韦销售额已突破15亿元大关。

据国家药监局数据,目前国内有5条玛巴洛沙韦批文。除罗氏的3条外,石药集团的玛巴洛沙韦片于2022年10月获批,泰丰制药的玛巴洛沙韦片于2025年1月获批。另外,根据摩熵医药数据,目前我国玛巴洛沙韦临床试验有20条信息,涉及企业还包括威尔曼制药、明瑞制药、莱美药业等。

此外,青峰药业的玛舒拉沙韦片、众生药业的昂拉地韦片、济川药业与征祥医药合作开发的玛硒洛沙韦片,已经分别于2025年3月、5月和7月获批上市。前两款产品已通过2025年国家基本医保目录谈判(国谈)初审,日前,国谈已完成谈判环节,若相关产品最终被纳入医保,将进一步加速市场格局的重塑。

尽管市场竞争激烈,但市场增长空间依旧可观。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抗流感用药市场规模为107.4亿元,同比增长197.51%。据头豹研究院预测,2024-2028年中国抗流感用药市场规模有望以年复合增长率20.2%持续增长,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69亿元。

fund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3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