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莱普科技实控人曾醉驾:存货大增现金流承压,第一大客户依赖度极高

来源:港湾商业观察

2025-11-03 12:44:50

(原标题:莱普科技实控人曾醉驾:存货大增现金流承压,第一大客户依赖度极高)

《港湾商业观察》萧秀妮

9月29日,成都莱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莱普科技)递表上交所科创板,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

莱普科技凭借在激光热处理设备领域的技术积累与业务聚焦,实现营收净利的波动增长,此次IPO,也引发市场的广泛关注。但细究招股书,公司不仅盈利水平低于行业均值,还面临客户集中、存货高企、负债扩张等多重经营风险,未来发展仍存较多不确定性。

营收净利不断向好,规模低于行业均值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莱普科技创立于2003年,专注于激光热处理设备与专用激光加工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配套技术服务。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12英寸集成电路产线、先进封装产线,是国内少数能同时为半导体前、后道工序提供前沿激光工艺设备的厂商。

从财务数据来看,最近三年,莱普科技业绩呈现“波动上升”态势,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96.25%。公司净利润也于期内实现扭亏为盈。

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报告期内),莱普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7414.56万元、1.91亿元、2.81亿元、3662.77万元;净利润分别为-938.22万元、2279.87万元、5491.16万元和68.32万元;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2.5%、44.55%、54.82%、56.54%。

从业务结构来看,莱普科技主营业务聚焦度极高,核心收入来源为激光热处理设备、专用激光加工设备等专用设备销售及衍生的升级改造及其他技术服务收入。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7216.31万元、1.86亿元、2.78亿元、3623.68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7.33%、97.74%、98.9%、98.92%。

具体来看,莱普科技的激光热处理设备业务成长最为显著。报告期内,该业务营业收入分别为3467.26万元、1.38亿元、2.44亿元、3410万元,占主营业务的比例收入分别为48.05%、74.1%、87.9%、94.11%,已逐渐成为公司业绩的“中流砥柱”。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专用激光加工设备业务逐渐收缩,其期内营业收入分别为3602.52万元、4059.67万元、3085.07万元、213.28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9.92%、21.77%、11.1%、5.89%,业务重心向高附加值的激光热处理领域倾斜趋势明显。

此外,升级改造及其他技术服务收入规模相对较小。2022年至2024年,公司升级改造及其他技术服务营业收入分别为146.53万元、768.41万元、278.83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03%、4.12%、1%。

尽管业绩整体呈增长态势,但莱普科技的盈利水平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仍存在显著差距。报告期内,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营业收入分别为28.48亿元、34.25亿元、45.92亿元、10.46亿元,平均净利润分别为5.23亿元、7.46亿元、8.13亿元、1.2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对公司利润贡献较为显著。报告期内,公司计入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分别为42.99万元、90.29万元、591.58万元和58.13万元,占各期利润总额的比例最高达10.78%;享受的税收优惠金额分别为187.43万元、816.54万元、1622.75万元和147.39万元,占比最高达32.65%。若未来相关政策调整或补助减少,或降低盈利水平。

从行业定位而言,莱普科技处于半导体产业链上游,产品需求与下游AIGC、数据中心、消费电子、新能源、轨道交通等领域高度绑定。宏观经济波动、终端投资需求减弱等因素均可能通过产业链传导至公司,导致设备订单减少,进而影响经营业绩稳定性,这也是半导体设备行业普遍面临的周期性挑战。

客户集中度较高,存在关联交易

除盈利水平低于行业均值外,莱普科技的经营质量存在多项风险,其中客户集中度高企最为突出。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分别为4957.66万元、1.26亿元、2.35亿元、3577.26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6.86%、65.89%、83.45%和97.67%。

尤其是对“客户A及其同一控制下其他主体”的依赖度持续攀升,莱普科技对其销售金额分别为1398.23万元、8177.49万元、1.91亿元、2994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从2022年的18.86%飙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81.74%,客户集中趋势显著。

独立经济学家、资深财经评论员王赤坤表示,在行业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过度依赖单一客户不仅会削弱议价能力,还可能因收入确认过早而提前显现资产质量风险。莱普科技实际上已成为“客户A的代工厂”,而非独立的高端设备供应商。若无法迅速调整客户结构,未来一旦客户A出现波动,公司将面临“收入清零、现金流断裂、估值崩溃”的三重冲击。

他提示,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应用指南(2023)及《问题解答第4号——收入确认》要求,分析莱普科技收入,发现收入确认时点提前、数量虚增、回款几乎为零、客户A占比81%,已经触发第4号舞弊嫌疑,须调减收入5000万+计提坏账250万。

进一步来看,莱普科技还存在股东及其关联方于主要客户中占有权益或任职的情况。持有公司不足5%股权的某股东的执行事务合伙人与客户A(含与客户A受同一母公司控制下的客户B)系同一控制下主体。

同时,持有公司1.12%和0.35%股权的鼎创一号和鼎创二号同受株洲中车时代高新投资有限公司控制,株洲中车时代高新投资有限公司为公司客户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的合营企业。

此外,公司客户株洲中车时代半导体有限公司、宜兴中车时代半导体有限公司为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控制的企业。

不过,莱普科技表示,除上述情况外,公司董事、取消监事会前在任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核心人员及其关联方、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与上述客户不存在关联关系。

存货规模、应收账款、负债“三高”,实控人曾醉驾

存货规模高企且验收周期长的风险同样不容忽视。报告期内,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9043.63万元、1.33亿元、1.85亿元和2.26亿元,占各期末流动资产的比例均超过24%,2025年一季度更是达到34.79%。

存货规模持续增长一方面源于订单增加带来的备货需求,另一方面与半导体设备“验收周期长”的行业特性密切相关。招股书提示,设备需在客户现场经过长时间工艺验证和产线联调联试方可验收,验收周期波动可能导致调试成本增加、收款时点延后,甚至引发存货跌价风险。

从运营效率来看,报告期内,公司存货周转率分别为0.6次/年、0.92次/年、0.77次/年、0.08次/年,存货跌价准备分别为166.66万元、388.11万元、606.53万元和720.05万元,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分别为1.81%、2.83%、3.18%和3.08%。

应收账款压力与负债规模扩张也为公司经营埋下隐患。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3776.53万元、4726.18万元、1.12亿元和1.11亿元,占流动资产比例维持在8.60%至17.42%之间。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2.48次/年、4.18次/年、3.33次/年、0.31次/年,资金回笼效率波动较大。

莱普科技的应收账款余额前五名客户情况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前五名客户余额分别为2823.12万元、1771.06万元、8677.99万元、8519.67万元,占应收账款的比例分别为69.31%、35.03%、73.49%、72.86%。其中,客户A在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5057.69万元和5026.17万元,占应收账款比例分别是42.83%和42.98%。

王赤坤表示,半导体设备由于验收周期漫长,一般为12至15个月,其应收账款占营收的比例通常高于普通制造业。然而,2025年第一季度,莱普科技应收账款与营收的比率高达319.25%,其中客户A占据应收账款的42.98%,已明显超出合理范围。

不仅如此,莱普科技的负债规模扩张也需警惕。报告期内,公司负债合计从2022年的1.84亿元增长至2025年一季度的5.15亿元,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4.04%、28.51%、47.51%、48.39%。

莱普科技流动负债合计分别为1.79亿元、1.26亿元、2.54亿元、2.52亿元,非流动负债合计分别为471.78万元、6661.47万元、2.41亿元、2.63亿元。其中长期借款增长显著,2023年至2025年一季度末分别为4000万元、1.70亿元、1.91亿元,主要用于产能建设和研发投入。

“三高”形势压迫,莱普科技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连续承压。报告期内,莱普科技的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48.32万元、-2.28亿元、-2.43亿元和-3723.86万元,主要因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对外投资所致。

而同期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2827.26万元、-3272.37万元、3202.59万元、-2716.99万元。对于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常年为负的原因,莱普科技在招股书中的解释存在差异:2022年和2023年称系业务快速扩张下,提前投入资金生产备货且客户验收付款周期较长,导致营运资金占用增加;2025年1—3月则表示因业务规模相对较小,且受奖金发放影响支付职工薪酬金额较高。

从股权结构来看,莱普科技控股股东为东莞市东骏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东骏投资”),其直接持有1290万股股份,占发行前总股本的26.77%。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叶向明、毛冬,二人分别持有东骏投资50%股权,形成共同控制,且二人通过东骏投资与东莞莱普、东莞聚慧、东莞骏峰、东莞天戈、东莞普英签订一致行动人协议,合计控制公司3225万股有表决权股份,占比达66.94%,控制权稳定性较强。

不过,实控人之一毛冬的历史违规记录引发关注。招股书披露,2022年毛冬因两次醉酒驾驶行为,先后被处以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的行政处罚,以及拘役一个月二十五日、缓刑三个月并处罚金1.6万元的刑事处罚。尽管相关处罚已执行完毕,且莱普科技称该事项不影响毛冬的任职资格,但实控人个人信用风险仍可能对公司形象及治理稳定性产生潜在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持有莱普科技7.6588%的股份,按本次发行后总股本计算,持股比例将为5.74%。(港湾财经出品)

证券之星企业资讯

2025-11-03

证券之星企业资讯

2025-11-0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3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