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一个让孩子“觉醒”最快的方式:吃高级的苦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11-01 09:00:33

(原标题:一个让孩子“觉醒”最快的方式:吃高级的苦)

前几天带顺顺在小公园玩,听到两个妈妈的对话:

"现在孩子太幸福了,一点苦都吃不了。我特意让孩子每天走三站路回家,锻炼锻炼。"

"可不是吗,我让孩子每天抄写课文半小时,磨炼耐心。"

现在生活条件富裕了,很多孩子都不需要吃苦了,但家长却走向两个极端:

有些父母舍不得孩子吃苦,代替包办,养出巨婴。

有的父母刻意让孩子吃无意义的苦,消耗孩子能量,破坏孩子主动性,让孩子变得叛逆、自卑甚至抑郁,对任何事情提不起兴趣。

要说,父母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想让孩子优秀,变强,最快的方式不是吃低级的苦,而是要吃高级的苦


01

什么是高级的苦?

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曾说:

“让孩子吃该吃的苦,才是真正的爱。但关键是,要吃对苦。”

低级的苦,是被动的,消耗性的。比如:重复抄写、强迫做事、指责打压,让孩子感到无助和低价值感。

这些无意义的苦像钝刀子割肉,只会消耗孩子的心力,让他对世界充满抵触。

高级苦是主动的、成长性的,它能增强孩子心力,让孩子在尝试和挑战中突破自我。


02

这四种高级苦,越吃越优秀

主动选择的苦

朋友家的孩子,6岁时主动要求学钢琴。至今每天雷打不动练习一小时,同期学习的孩子都纷纷放弃了,但他手指磨出茧子也没说一声不学了。

问他为什么能坚持,他说:“这是我自己选的,我很喜欢弹琴,并不觉得累和苦。”

心理学上的 “自我决定理论” 指出:

当孩子主动选择目标时,会更有动力克服困难,因为这份努力是为了自己,而非他人的要求。

有这样一句话: 

“被动吃苦叫折磨,主动吃苦叫成长。两者的区别,就在于'选择权'在谁手里。”

吃自主选择的苦,苦也愿意,且能更快成长。

敢于尝试不放弃的苦

曾看到一位爸爸分享:

自己的儿子参加机器人竞赛,前三次都失败了。第四次备赛期间,他几乎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测试机器人,调整程序和模型,最终获得了一等奖。

领奖时儿子说:“我最感谢的是那三次失败,它们告诉我哪里需要改进。”

脑科学研究表明:

当孩子面对挑战时,适度的压力能让孩子更聪明也更有动力。

尼采说:

“那些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更强大。” 

面对挫折和失败,不放弃,敢于去尝试,这样的苦,才会让孩子更自信,更有内驱力。

克制欲望,自律的苦

某高中学霸在分享经验时说:

“我也爱玩游戏,但我给自己定了规矩:周末完成所有作业后,才能玩半小时。这样的自律让我成绩一直保持优秀。”

心理学中的 “棉花糖实验” 证明:

能忍住眼前诱惑、自律克己,追求长远目标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在学业和工作上取得成功。

自律的本质,就是与即时享乐、与欲望的本能对抗,这是每个成功者都必须经历的高级苦修。

学习、思考的苦

曾看到一位重点高中班主任分享:

班里真正顶尖的学生,他们之所以优秀,在于他们会主动选择吃学习和思考的苦

预习之苦,逼自己提前啃生涩概念;

复盘之苦,建立错题本反复研磨;

输出之苦,和老师同学讨论、讲题验证理解深度。

拒绝拿来主义,通过深度思考和学习形成的高阶思维,做深度学习者

当孩子懂得如何正确地吃学习的苦和深度思考的苦,才能真正取得进步

 

03

如何引导孩子吃高级的苦?

培养自主意识

给孩子选择权,让他在可控的范围内体验 “主动” 的感觉。

比如让孩子自己决定每天穿什么衣服,周末先去公园还是先写作业。

孩子自己做的选择,就算遇到麻烦,也会更愿意承担后果 , 这就是从 “要我吃苦” 变成 “我要吃苦”。

自主选择的能力,需要从小引导和锻炼。 当孩子在生活中习惯了做选择,在面对学习任务时才会更有自驱力,在未来面对人生重大抉择时,也才不会茫然失措。

鼓励思考提问

当孩子问“为什么”时,不要急于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反问:“你觉得是为什么呢?”引导他思考。

好奇心是孩子主动吃苦的动力。

当他对世界充满疑问,就会愿意花时间去探索、去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家长要做的,就是保护这份需要,让孩子在提问和探索中,主动吃下 “思考的苦”。

接纳失败挫折

“高级的苦” 里一定藏着失败。

没有哪个孩子能一次就做好所有事。

家长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如何面对失败:如果孩子觉得 “失败了会被骂”,就会害怕尝试;如果孩子觉得 “失败了可以一起解决”,就会更有勇气坚持。

要让孩子不怕失败和挫折,而是当成进步的阶梯。

孩子的能力和自信,就是在一次次搞砸后的反思、改进中成长起来的。

树立榜样

家长是孩子的镜子,你吃 “高级的苦”,孩子就会模仿。

想让孩子自律,就别自己抱着手机刷不停,而是每天固定时间看书、运动;

想让孩子敢于坚持,就别遇到困难就抱怨,而是跟让孩子看到你怎么解决问题的过程。

孩子不会听你怎么说,只会看你怎么做。

家长的行动,比千言万语更有力量。


04

写在最后

别怕孩子吃苦,但也别让孩子吃错苦。

让孩子多吃高级的苦,孩子才会在挑战中扎根,在成长中变强。

高级的苦不会消耗孩子的能量,反而会为他们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在低级苦海中随波逐流,而是主动选择在高级苦的磨砺中破茧成蝶。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和顺妈 有游有谋育儿”

fund

经济观察报

2025-10-3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3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3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