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擘画“十五五” |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来源:中国网财经

媒体

2025-11-01 08:54:00

(原标题:擘画“十五五” |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中国网财经11月1日讯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28日公布,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擘画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为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被摆在“十五五”规划建议战略任务的首位。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建议》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指出,在产业体系发展部分,值得注意的变化是:《建议》第一条即是“优化提升传统产业”,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巩固提升矿业、冶金、化工、轻工、纺织、机械、船舶、建筑等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总体来看彰显政策对传统经济部门的重视。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在于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尤其是具有新质生产力特征的先进制造业。先进制造业是以传统制造业为基础,通过吸收和整合人工智能、机械、材料及现代管理技术等高新技术成果,成为具有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新型制造业。

《建议》明确,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并特别指出,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点明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郭磊分析,对比来看,“十四五”建议稿第二条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五五”建议稿则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显示我国在新一轮技术革命背景下对于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建立先行优势的重视。

李超指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助于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并在人工智能科技革命浪潮中取得先机。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建议》指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

面对越发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十四五”期间,我国变压力为动力,科技实力跃上新台阶,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

资料显示,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排名世界第一。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科技创新还存在基础研究较为薄弱、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足,以及部分新兴产业存在重复投资等问题。”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指出,“十五五”时期,中国必须更加坚定地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巩固拓展优势、破除瓶颈制约、补强短板弱项,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建议》从四方面对科技现代化作出部署: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十五五”时期,我们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部署推进重大科技创新任务,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我们相信,经过未来五年的奋斗,中国的科技实力又将迈上一个大台阶,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将取得更大成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他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3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3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