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31省份消费三季报:西部发力,服务、乡村消费“上分”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0-31 20:54:48

(原标题:31省份消费三季报:西部发力,服务、乡村消费“上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柳宁馨 报道

服务消费增长快于商品消费,乡村消费增速快于城镇消费,是当前中国消费结构优化的重要信号。

前三季度,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5%,比上年全年提升9个百分点。从社零总额看,前三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877亿元,同比增长4.5%。

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31省份社零数据发现,前三季度,多数省份社零增速在4%—6%区间。除西藏尚未公布,前三季度,共有14个省份社零增速跑赢全国平均水平,5个省份增速超6%,分别为海南、内蒙古、山西、河南、陕西。

前三季度,我国社零规模排名前十的消费大省分别为:江苏、广东、山东、浙江、四川、河南、湖北、福建、安徽、湖南。和上半年各省份社零排名相比,仅四川超过河南,位列第五,其余无排名变化。

更重要的是消费结构的变化。今年以来,各省份以旧换新政策显效、线上消费活跃。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等支出增长较快,旅游消费市场也持续旺盛。农村地区正展现出强大的消费潜力。

日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公布,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进入四季度,不少省份正以更大力度提振消费,文旅消费、服务消费成为政策重点。

四川超越河南冲击前四

前三季度,我国中部、华南、西部不少省份社零增速表现突出。

例如,海南以8.6%增速领跑全国,内蒙古紧随其后,社零增速为7.2%。同期,山西、河南、陕西社零增速也超过6%,分别为6.6%、6.2%、6.1%。

上半年,海南是我国唯一社消零增速超10%的省份。2025年海南全年社零增速目标是10%以上,目前看三季度有放缓趋势,四季度仍需大力提振消费。

即便有实现全年目标的压力,截至目前,海南仍是全国消费增长最亮眼的省份。原因包括,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持续推进,今年12月18日起将全岛封关运作,政策优势带动首店经济、高端商圈等消费场景。

同时,海南的旅游流量向消费增量高效转化,以旧换新等政策优势拉动效应十分明显,带动大宗商品交易、家具家装消费、汽车销售、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以旧换新拉动效应同样体现在内蒙古、山西、河南等中西部省份。

例如,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有力推动下,前三季度,内蒙古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45.8%和91.2%,其中,新能源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55.7%。同期,山西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50.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49.9%,新能源汽车增长29.8%。

前三季度,北京、天津是全国仅有的社零负增长省份。

从社零规模上看,前三季度,江苏、广东、山东为我国仅有的社零规模超过3万亿元的省份,分别为34788.3亿元、34254.07亿元、30386.1亿元。同期,社零规模在2万亿元梯队的省份为浙江、四川、河南。

和上半年相比,前三季度,我国消费大省前十名的排名仅有一处变化,四川社零总额超越河南,位列全国第五。

江苏社零规模在各省份排名第一,消费结构上有较为清晰的消费升级趋势,绿色消费活跃。例如,前三季度,江苏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绿色家电、智能家电零售额分别增长53.7%、53.5%,绿色智能产品消费快速增长。

广东社零规模排名第二,升级类消费表现强劲。前三季度,广东文化办公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均出现两位数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广东前三季度数字化消费增长明显,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增长16.2%。 

山东大力推动商品、服务消费升级提质,前三季度社零增速5.6%,在全国各省份居于中间水平,体现较为稳健的消费恢复。其中,山东前三季度限额以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7.1%,也体现明显的数字化消费向好趋势。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统筹促就业、增收入、稳预期,合理提高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全国范围内,有7个省份前三季度人均消费支出超过21575元的全国平均水平,这些省份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具体来看,前三季度,上海、北京、浙江分别以居民人均消费40892元、37246元、35151元分列省份第一、二、三位,紧随其后的是江苏、广东、天津、福建4省份,分别为28700元、27912元、27823元、25998元。

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司司长张毅在前三季度统计分析中指出,下阶段,要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继续稳定和扩大居民就业,促进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不断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

服务消费热、乡村消费旺

前三季度,我国服务消费增长快于商品消费,乡村消费增速快于城镇消费。

根据国家统计局分析,从消费支出结构看,前三季度,我国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增长较快。同期,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10096元,增长4.1%。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为46.8%。

从各省份消费数据也可看出类似趋势,即体育、娱乐、化妆品、金银珠宝、文化办公用品等消费快速增长,体现升级类消费回暖。

例如,前三季度,湖北品质类消费增势较好,限额以上化妆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9.4%、59.9%。

在中西部省份,餐饮等服务消费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最具代表性的是青海,前三季度,青海限额以上餐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餐费收入同比增长3.7倍。 同期,重庆限额以上住餐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餐饮收入增长17.6%,体现餐饮消费和数字化消费叠加驱动的特征。

文旅消费同样是重点拉动因素。前三季度,山西全省重点监测景区的接待人数10138.3万人次,增长18.7%;经营收入67.0亿元,增长17.0%。

今年前8个月,湖北省城市公园管理、名胜风景区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92.87%、1.56倍。

文化类消费呈现出融合化趋势。例如,前8个月,湖北在文艺创作与表演、艺术表演场馆、博物院销售收入达到两位数增速,体现文化、旅游融合趋势,湖北正加快拓展“文旅+百业”,数字文旅、演艺等新业态叠出。

在浙江,人文艺术和科技创新融合,正在定义年轻人的消费。杭州今年在“六小龙”科技叙事上继续拓展,10月18日,“中国(杭州)艺术与科技国际双年展”在杭州开展,其中不仅有宇树科技、云深处等科创企业最新产品展示,更展出多个 AI技术与艺术融合的作品,持续吸引游客前来打卡参观。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秦尊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湖北来看,当前各地旅游需要补的短板在于观光为主、体验不足,游客参与感不强,缺的是能让人花钱花得开心的沉浸式、创意业态。

“十五五”规划建议具体提出,扩大优质消费品和服务供给。以放宽准入、业态融合为重点扩大服务消费,强化品牌引领、标准升级、新技术应用。

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服务消费的比重会进一步提高,未来要把钱真正投到人、投到服务场景,让服务消费占比继续提高,才有足够动能把国内大循环转起来。

从各省份的消费数据看,前三季度,乡村消费增速快于城镇消费是普遍趋势,这一数据特征广泛出现于我国中西部和部分东部省份,说明区域下沉市场和数字渠道正在展开消费的新增量,也反映城乡消费结构的深层次变化。

前三季度,江苏的乡村消费增速高出城镇1.4个百分点,贵州乡村消费增速高出城镇1.7个百分点,云南、内蒙古的乡村消费增速均高出城镇0.8个百分点,特别是内蒙古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在前三季度增长7.9%,增速非常突出。

考虑到今年以来以旧换新政策效应,前三季度乡村消费主要由大宗商品换新和日用消费升级拉动,显示出乡村消费从基础型转向改善型的阶段特征。在中西部地区,更长期的乡村消费增长背景是,消费基础设施下沉,县域商圈、乡镇连锁超市逐渐完善。

乡村消费快速增长,是当前中国消费结构优化的重要信号。“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提升产业支撑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未来,县域市场扩容,有望带来乡村消费成为新增长曲线,支撑全国社零增速。

 (实习生蒋瑛芙对本文亦有贡献)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3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3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