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棕榈油月线两连阴,4200林吉特支撑位正在面临考验)
                
             
    
        周五(10月31日),马来西亚衍生品交易所棕榈油主力合约收于4205林吉特/吨,单日下挫1.29%,全月累计跌幅达3.38%,连续第二个月录得阴线。市场在连盘棕榈油疲软及林吉特走强的双重压力下震荡下行,尽管出口数据微增,但仍难抵消宏观环境与关联市场的拖累。
 
外盘传导与汇率压力
日内行情的主导因素明确指向中国大商所植物油期货的弱势。大商所主力豆油合约下跌0.25%,棕榈油合约跌幅为0.63%,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豆油价格亦微跌0.1%。这种联动性源于全球植物油市场的竞争格局,棕榈油价格常受替代油脂走势牵引。一位吉隆坡交易员指出:“今日市场情绪受连盘棕油下跌主导,买盘动力明显不足。”  
与此同时,林吉特兑美元汇率升值0.26%,进一步削弱了以美元计价棕榈油的进口吸引力。对于持有非林吉特货币的买家而言,成本压力正在累积。
 供需数据的矛盾信号
10月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量环比增长4.3%,至150.2万吨,这一数据虽呈现回暖迹象,但未能有效提振市场信心。另一关键产油国印尼将11月毛棕榈油参考价微调至963.75美元/吨,较前月略有上调,反映出主产国对价格底线的坚守意图。  
然而,供应端潜在压力不容忽视。南美大豆丰收预期与北美新作供应前景正在重塑全球油脂平衡表。近期美国大豆期货一度触及15个月高点,因市场传闻中国承诺在未来数年采购数千万吨美国农产品。这一动向可能加剧豆油对棕榈油的替代竞争,尤其在中国植物油消费结构多元化的背景下。
 机构视角:分歧与焦点
多家知名机构对后市判断呈现分化。部分分析师认为,当前价格已反映短期利空,主产国出口韧性及生物柴油需求扩张将构筑底部支撑。亦有观点强调,全球库存重建节奏与能源价格波动仍是关键变量:“若原油价格维持高位,棕榈油在生物燃料领域的成本优势将再度凸显。”  
值得注意的是,一位资深行业顾问指出:“市场正在测试4000-4200林吉特区间的支撑强度。若未来一个月产量数据未出现超预期增长,价格有望在当前位置企稳反弹。”这一判断与当前技术面走势形成呼应。
 未来路径:关注结构性转变
尽管短期市场情绪偏空,但潜在转折点正在孕育。主产国政策调控、厄尔尼诺对2026年产量的潜在影响,以及全球可再生能源政策推进速度,都可能成为打破当前平衡的催化剂。对于专业交易者而言,需警惕基本面与市场情绪的背离——当价格深度贴水基本面时,任何边际改善都可能引发修复性行情。  
当前市场正处于新旧驱动转换的窗口期,建议密切跟踪产地库存周转效率与宏观资金流向,这两大因素或将决定下一阶段价格的波动幅度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