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前三季度重点钢企利润增长1.9倍,行业有望实现三年来最佳效益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0-31 18:35:06

(原标题:前三季度重点钢企利润增长1.9倍,行业有望实现三年来最佳效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潇枭 见习记者冉黎黎 北京报道  10月31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文简称:中钢协)召开2025年三季度信息发布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姜维在发布会上披露,前三季度,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累计营业收入为4.56万亿元,同比下降2.36%;营业成本为4.26万亿元,同比下降3.88%,收入降幅小于成本降幅1.52个百分点;利润总额960亿元,同比增长1.9倍,行业效益相比去年同期明显改善。四季度,只要全行业勠力同心加强自律,坚持遵循“以销定产、以效定产、以现定销”的经营原则,预计今年有望实现2022年以来最好的经济效益水平。

不过,姜维表示,钢铁行业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出口预期转弱、供需矛盾加大等困难,平稳运行、效益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

记者注意到,今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其中提出目标,2025—2026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经济效益企稳回升,市场供需更趋平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有效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绿色低碳、数字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与2023年的《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提出的主要目标相比有所变化。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规划发展部主任王滨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方案》提出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的量化目标,相较于上一版减少了固定资产投资和行业研发投入增长指标。与同期出台的汽车、轻工业等其他工业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相比,设置的量化指标最少,这体现了国家在下游行业用钢需求下降和“控总量”的大背景下,引导行业和企业打破产能和规模扩张思维惯性,更加强调效率和效益、更加慎重和务实的思路和态度。总体来看,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成效已经显现,但任务依然艰巨,预计今明两年将呈现中低速增长状况,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经过努力可以达到。

对于前三季度钢铁行业运行情况,姜维介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前三季度,全国累计生产粗钢7.46亿吨,同比下降2.9%,预计全年仍将保持同比下降,实现粗钢产量调控目标;生产生铁6.46亿吨,同比下降1.1%;生产钢材11.04亿吨,同比增长5.4%。前三季度,国内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6.49亿吨,同比下降5.7%,预计全年粗钢表观消费量将低于2024年,连续第五年下降。整体看,钢铁产量和消费仍呈下降趋势,消费降幅大于产量降幅。

从进出口来看,钢材出口同比增长,进口同比下降。据海关总署数据,前三季度,我国累计出口钢材8796万吨,同比增长9.2%;出口均价697美元/吨,同比下降9.5%;累计出口金额613亿美元,同比下降1.2%。累计进口钢材453万吨,同比下降12.6%;进口均价1692美元/吨,同比上升1.1%。折合粗钢净出口9676万吨,同比增长21.0%。

姜维表示,今年初以来,我国钢材出口呈现流向多元化、品种分散化的特点,受反倾销调查较多的热轧薄宽钢带、中厚宽钢带、冷轧薄宽钢带等出口量下降较大;钢坯出口量达到去年同期的3倍,出口均价同比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姜维提到,前三季度,收入降幅小于成本降幅,行业效益同比增长。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累计营业收入为4.56万亿元,同比下降2.36%;营业成本为4.26万亿元,同比下降3.88%,收入降幅小于成本降幅1.52个百分点;利润总额960亿元,同比增长1.9倍,行业效益相比去年同期明显改善;销售利润率为2.10%,同比上升1.39个百分点。不同类型企业效益分化明显,大型钢铁集团经营相对稳健、抗风险能力强,中小企业经营状况随市场变化波动较大。

姜维表示,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钢铁行业销售利润率长期处于1.8%以下的水平,最低降至-2.04%,今年6月份达到2.82%,为期间最高水平,9月份又降至1.71%。在提及后期重点关注的工作时,他表示,今年前三季度,钢铁行业经营效益同比明显改善,为全年稳运行、增效益奠定了良好基础。四季度,只要全行业勠力同心加强自律,坚持遵循“以销定产、以效定产、以现定销”的经营原则,预计今年有望实现2022年以来最好的经济效益水平。

“中国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不断提高,既对钢铁品种结构优化提出了高端、绿色等更高要求,又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发展前景。”姜维表示。

回看“十四五”时期,在钢铁品种结构的优化升级方面,行业推动汽车、家电、基础设施建设、建筑等基础用钢高端化,高度、耐候、轻量化节能、焊接性等性能不断提升。

从大类看,制造业用钢占比从2020年的42%上升到2024年的50%,预计2025年将突破50%;建筑业用钢占比从2020年的58%降至2024年的50%,仍在继续下降。同时,新产品特别是高端产品研发与制造不断加速,高端产品的代表性品种硅钢2024年产量约1800万吨,比2020年增长48%,其中取向硅钢占比从14%提升至18%,高磁感取向硅钢占取向硅钢产量的比重从59%提升至68%,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占无取向硅钢产量的比重从21%提升至31%。

与此同时,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2020年—2024年,中钢协重点统计企业研发费用由1118亿元提升至1565亿元,增幅达40%,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由2.17%提升至2.72%。科技创新推动钢铁技术经济指标持续提升,重点统计企业焦比下降4.9%,燃料比下降1%,高炉劳动生产率提升15.7%,转炉劳动生产率提升13.2%。

此外,钢铁智能制造正从“单点探索”向“系统推进”、从“项目示范”向“全面普及”转变,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中钢协重点统计企业中,有95%的企业将数字化转型战略纳入企业总体发展进程,机器人应用密度达65台(套)/万人,有95%的企业已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截至目前,钢铁行业共涌现出76个智能制造优秀场景、49家国家级示范工厂和19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宝钢股份宝山基地、中信泰富兴澄特钢、首钢股份冷轧公司已成为“全球灯塔工厂”。

姜维表示,下阶段,将落实《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促进行业平稳运行和结构优化升级。将深入学习《方案》内容,组织行业力量配合落实好相关措施,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增强钢铁供需适配性,落实严禁新增产能和产量压减政策,强化科技创新着力高精尖特产品研发,拓展钢铁材料应用,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实现钢铁行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fund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3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3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