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网
媒体
2025-10-30 16:14:00
(原标题:A股进入“4000点”时代,基金公司如何用“平台化”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
时隔十年,沪指再次站上4000点。三季度收官,公募基金规模显著增长,突破36万亿大关。规模创纪录但业绩能否做到可持续?依赖基金经理个人能力是否会遭遇瓶颈?明星产品会不会昙花一现?在这样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之中,基金公司又要如何应对?
平台化,这是平安基金给出的答案。它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于一套可持续、可复制的系统性支撑。在公募基金行业纷纷探索平台化转型的今天,部分公司已凭借体系化建设实现“弯道超车”。而这类转型得以落地的关键,往往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深度塑造与战略执行的坚决性。
作为七年前即启动投研平台化改革的机构,平安基金通过系统性重构,逐步完成了从依赖“个人英雄主义”到“体系化作战”的转型。这一过程不仅涉及组织架构的调整,更依赖于“做长期正确的事”的文化共识,以及将平台化理念贯穿到底的执行定力。
改革的成效,已直观体现在业绩与规模的双重提升。国泰海通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平安基金主动权益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达50.11%,52只主动权益产品中26只产品收益超50%。公司权益基金管理规模较年初实现翻倍增长。与此同时,一批绩优基金经理脱颖而出——如机器人领域的张荫先、人工智能领域的翟森与林清源、创新药领域的周思聪等,他们管理的产品在各自赛道中表现亮眼。
从更长周期看,国泰海通数据显示,平安基金最近十年权益基金平均收益率达183.19%,在88家基金中排名第13;最近七年收益率264.19%,在118家中排名第4。持续向好的业绩,可视为其平台化建设七年来的成效体现,也折射出文化引领下战略部署的连贯性。
这一切成绩的背后,指向一个更深层次的命题:当行业告别明星崇拜,一家基金公司赖以生存的根本究竟是什么?当前,公募基金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平台化比拼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良性运转。保持开放与进化,避免封闭系统带来的低水平内卷,成为制胜要诀。
在平安基金内部,“人才—平台—机制—文化”的飞轮正加速转动。其所构建的“一个理念、两个驱动、三多策略、四真机制”,共同形成了一套旨在提供稳定回报的平台化体系。他们试图回答一个核心问题:如何让投资的业绩,从一门不可捉摸的“艺术”,变成一套可归因、可持续、可复制的“科学”。
用平台化对抗投资市场的“不确定性”
在投资世界中,波动是常态,但波动中如何来提升客户的投资满足感,首先需看清其背后的体系支撑。
投资始终伴随着三大核心挑战:市场不确定带来的不可归因、业绩的不可持续、投资方法的不可复制。这也导致一个行业常见现象:去年的业绩冠军,今年可能垫底。业绩的难以持续,成为困扰整个行业的难题,也使投资者在选择产品时,仿佛在赌基金经理的才华、状态与忠诚度能延续多久。
为应对这一痛点,平安基金自2018年起推动战略转型,放弃对“常胜将军”式明星基金经理的盲目追逐,转向建设可持续的“平台能力”。其核心理念凝结为一句话,也就是平安基金提出的“一个理念”:“坚持做长期正确的事”。投资操作或许难寻简单因果,但投资管理却有迹可循——通过建立框架、清晰定义、找准策略、持续迭代,构建可复制的体系,成为破解行业困局的关键。
在此基础上,平安基金提出“两个驱动”,即“人才与平台互相成就”。优秀人才催生能够自我进化的平台,而成熟的平台又反过来吸引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形成良性循环。这一理念的核心在于,以系统的稳定性对抗个体的不确定性。正如平安基金权益投资总监神爱前所阐释:“用平台的边界与能力扩张,来有效克服个体边界与能力的局限。”这意味着,即使某位基金经理状态出现波动,平台也能通过资源共享、流程规范和机制保障,维持整体投研输出的稳定水准。
经过七年深耕,平安基金平台化建设已初见成效。权益团队形成了“全面、及时、深度、前瞻”的研究文化,为投资决策提供坚实支撑。更重要的是,团队内部构建了基于专业能力的平等文化。神爱前作为团队负责人,始终强调自己的服务角色:“你不要把我作为一个领导,其实我是来服务大家的。”
在这种开放氛围下,年轻研究员可以坦然质疑资深基金经理的投资观点,甚至发表完全不同研究意见。“我们可以不认同你的观点,但十分尊重你的言论自由。”神爱前说。这种文化不仅促进了思想碰撞,也为人才成长提供了沃土。
目前,“两个驱动”已形成良性循环。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双轨制,平安基金构建了由23名基金经理和27名研究员组成的投研团队。今年以来,多位特色鲜明的基金经理走入了大众视野,如专注景气成长的神爱前、专注新兴成长的翟森、专注均衡成长的黄维,还有聚焦单一领域的机器人领域的张荫先、人工智能领域的林清源、创新药领域的周思聪等……他们的独特性都在平台中得到充分发挥。“我们尊重每个人的特色,协助他走出独具个人色彩的投资路线。”在神爱前看来,这种对个体特性的尊重与赋能,正是平台化体系生命力的体现。
“三多策略+多元产品矩阵”创造持续动能
体系化的建设最终要落到业绩的可持续上,而平安基金通过多元化的产品矩阵,实实在在地提升客户投资体验。
平安基金的“三多策略”构建起多团队、多风格、多策略的投研体系,形成应对市场波动的组合拳。具体来看:多团队体现在通过内外结合,平安基金建立八大投研团队,实现风格互补、协作融合;多风格指目前平安权益团队已形成成长、价值、均衡三大全市场主动选股风格;多策略则是运用宏观—中观—微观三把尺,不断向下深挖细分产品线,目前已拓展九大赛道、超30种细分产品策略,以捕捉趋势性机会。
这份投资体验的背后,是清晰、多元且业绩稳健的产品线。平安基金主动权益产品体系化划分为四大系列:全市场选股、主题赛道、指数增强、绝对收益,为投资者准备了产品完备的“工具箱”。
全市场选股系列汇聚不同风格的资深选手,成长与价值的并存,让体系既能冲锋陷阵,也能稳守城池,投资者无需赌注单一风格,自然感受到“平安感”的包裹。如神爱前管理的平安策略先锋,根据银河证券数据,截至2025年9月30日,平安策略先锋基金近七年收益率399.58%,年化收益25.83%,同类基金排名第1/110,其投资兼顾景气与估值,管理以来最大回撤与沪深300相近,收益却远超指数,实现“攻守兼备”。黄维则以其均衡成长风格,在长期赛道上实现亮眼收益。而价值投资团队则扮演“稳定器”,在市场的喧嚣中坚守内在价值。何杰善于逆向挖掘,在港股洼地中捕捉到新能源汽车等标的的翻倍机会;王博则以周期性思维,在顺周期行情中领先布局。
主题赛道系列体现平安基金的前瞻布局能力。其主题基金不盲目跟风,而是基于深度产业研究,卡位高景气赛道,并要求基金经理成为“行业专家”,以战胜行业指数为目标。翟森重仓人工智能领域,管理的两只产品平安科技创新A、平安新兴产业近一年回报分别达112.50%、109.65%;张荫先专注人形机器人领域投资,管理的平安先进制造近一年回报超110%;同样关注人工智能领域,今年以来重仓PCB和光模块两大核心赛道的林清源管理的平安鼎越、平安鑫安A近一年回报均超70%;医药领域,周思聪管理的产品在2025年医药反弹中表现突出,三只产品近一年涨幅均在70%上下。(上述数据来源:平安基金2025年第三季度定期报告,截至2025年9月30日)
而对于追求稳健的投资者,指数增强产品在控制跟踪误差的同时争取超额收益;绝对收益产品则严控波动与回撤,打造平滑曲线,提供低波动体验。
这种多团队、多风格、多策略的立体布局,使得无论市场风格如何轮动,投资者都能找到适配工具,避免因风格单一而被动“裸泳”。
“四真机制”构筑投研“护城河”
体系与产品的卓越表现,离不开底层机制的坚实支撑。在平安基金,这套底层机制被凝练为“四真机制”——真机制、真团队、真人才、说真话。它们如同四根坚实的支柱,共同构筑起一个透明、高效、能持续进化的投研生态,不仅确保了投资流程的严谨可靠,更在深层次上对抗着投资世界固有的不确定性。
真机制体现为透明的游戏规则。在这里,研究贴合投资实战,以价值贡献为导向,考核机制完全透明,业绩是核心评判标准。“我们内部只以业绩作为导向,不论资历,只论业绩。”神爱前表示,针对不同产品,公司设计差异化考核:全市场基金关注风格内阿尔法,主题基金对标行业指数,绝对收益产品重视波动与回撤控制。
真团队意味着打破层级的协作模式。团队内部多元风格互补,投资理念与成功标的相互传导,以团队力量提升个人成长。投研讨论中,新人可直言挑战总监观点,而对方不仅不抵触,反而认真记录。每周的投研例会不仅是信息场,更是思想碰撞的平台,每个人的观点都受到重视。
真人才体现在尊重个性的成长路径。公司培养理念并非塑造同一模式,而是助每个人发挥独特优势。“基金经理的投资,一定是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映射,不能生搬硬套。”神爱前说。价值团队的莫艽专注长期价值挖掘,成长团队的黄维重视产业景气度研究,尽管方法各异,公司都鼓励他们“坚持自我,发现自我”。这种“和而不同”的人才观,让每个基金经理都能在自己的能力圈内深耕,为投资者提供了风格稳定、各具特色的工具选择,避免了“挂羊头卖狗肉”的风格漂移之忧。
说真话则形成独特的知识分享文化。在许多机构,投研人员或担心“独门秘籍”被学走,但在平安基金,说真话、分享真知被鼓励,且纳入考核范畴。智能投研平台记录每个研究观点与交易决策,使贡献有迹可循,从制度上避免“搭便车”,让知识分享成为荣誉。
在平安基金,“平台化”不是口号,而是深入细节的实践。公司注重可持续性,建立数据可视化系统,每笔操作可追溯,实现业绩可归因、可复盘。更重要的是,公司形成“容忍失败”的文化。投资被视为不断试错与学习的过程,这种文化让基金经理能从容坚持理念,不为短期波动过度焦虑。
长期主义的复利样本
当市场站上4000点,投资决策环境更趋复杂。
而此刻平安基金选择了一条更扎实的路。它所提供的,是业绩持续输出的可期待,是投资理念稳定贯彻的可信任,是运作过程日益透明的可理解。
这在市场波动时尤其凸显。当单只基金业绩出现波动,投资者不会过度恐慌,因他们知悉这只是体系中的正常现象;当某位基金经理离职,公司也不会陷入混乱,因平台机制保障了投资的连续性。
这一切,源于“人才—平台—机制—文化”飞轮的正向转动。“我们已经形成正循环,”神爱前总结,“人才聚集形成平台,平台需要机制反馈和保护,机制需要文化认同,而优秀文化又吸引更多人才。”
在高度不确定的市场中,平安基金用七年构建了一个相对确定的投资世界。其提供的不是永远上涨的承诺,而是一种可理解、可信任、可期待的投资体验。这种源自体系化建设的踏实,本身就成了稀缺品,也是长期主义最动人的复利。
或许,这正是资管行业未来的方向:从依赖个人的明星制,转向依靠体系的平台化;从追求短期爆发力,转向注重长期持续性。平安基金的探索,已为行业提供一个可参考的样本,这也正是平安基金在投资长跑中最独特的竞争力。
注: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上述产品业绩来源如无特别说明,均来源基金定期报告2025年三季报。业绩排名数据来源银河证券。平安基金主动权益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来源国泰海通证券,数据截至20250930.平安科技创新混合产品风险等级为R4(中高风险),其它产品风险等级均为R3(中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材料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基金管理人对相关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做保证,相关分析意见基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结果,相关意见和观点未来可能发生变化,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基金管理人不就材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任何担保。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不保证本金。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投资人购买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理性判断市场,谨慎做出投资决策。基金管理人和股东实行业务隔离制度,股东并不直接参与基金财产的投资运作。
张荫先:平安先进制造主题股票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成立于2023年10月24日,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智能制造主题指数收益率×85%+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10%+恒生指数收益率(经汇率调整)×5%。2024年、成立至今基金A份额净值及其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3.68%/19.68%、104.76%/76.53%。历任基金经理为张荫先(20231024至今)。
张荫先其它在管产品业绩数据:平安研究智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成立于2024年8月20日,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7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25%+恒生指数收益率(经汇率调整)-5%。历任基金经理为张晓泉(20240820至今)、张荫先(20241227至今)。2024年、成立至今基金A份额净值及其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3.56%/13.86%、29.50%/29.91%。
翟森:
1、平安科技创新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A类)成立于2020年3月6日,业绩比较基准为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成份指数收益率*65%+中债总指数收益率*20%+恒生指数收益率(经汇率估值调整)*15%。2021-2024年、成立至今基金A份额净值及其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17.98%/0.24%、-33.04%/-22.82%、-8.81%/-19.13%、3.88%/10.30%、142.08%/21.54%。历任基金经理为李化松(2020-03-17至2021-08-26)、张俊生 (2020-03-06至2022-08-26)、李化松(2022-08-15至2023-12-25)、翟森(2022-08-15-至今)。
2、平安新兴产业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成立于2020年4月10日,业绩比较基准为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成份指数收益率*65%+中债总指数收益率*20%+恒生指数收益率(经汇率估值调整)*15%。2021-2024年、成立至今基金A份额净值及其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25.18%/0.24%、-33.03%/-22.82%、-7.36%/-19.13%、3.45%/10.30%、151.46%/28.62%。历任基金经理为张俊生(2020-04-10至2022-08-26)、李化松(2022-04-15至2023-03-15)、翟森(2022-12-29-至今)。
王华:
1、平安兴鑫回报一年定期开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成立于2021年3月23日,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7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25%+恒生指数收益率(经汇率调整)*5%。2021-2024年,成立至今,基金A份额及其业绩基准回报分别为6.12%/-1.41%、-24.16%/-14.88%、-29.77%/-7.34%、-1.29%/14.02%、-0.30%/1.16%;历任基金经理为李化松(20210323-20231117),俞瑶(20230707-20250114),王华(20231113-至今)。
王华其它在管产品业绩数据:
1、平安均衡成长2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A类)成立于2022年7月19日,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6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20%+恒生指数收益率(经汇率调整)*20%。2022-2024年和成立至今,基金A份额及其业绩基准回报分别为-7.64%/5.77%、25.74%/-8.21%、-12.45%/15.27%、0.71%/16.79%;期间任职基金经理为李化松(2022-07-19-2024-04-25)、王华(2024-04-18-至今)。
2、平安鑫利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A类)成立于2018-01-19,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沪深300指数收益率×30%+中证综合债指数收益率×70%。2016-2024年、成立至今,基金A份额及其业绩基准回报分别为5.94%/6.41%、1.97%/-4.50%、3.46%/13.7%、7.04%/10.31%、3.38%/2.34%、-4.65%/-4.50%、-3.26%/-0.14%、1.11%/10.41%、81.63%/44.71%;期间任职基金经理分别为汪澳(2016-12-07至2018-11-22)、张文平(2018-09-20至2019-10-21)、田元强(2018-11-26至2020-01-17)、段玮婧(2018-09-26至2020-02-11)、高勇标(2020-02-11至2021-03-30)、刘杰(2020-11-30至2023-12-29)、王华(2023-12-25至今)。
黄维:
1、平安优势回报1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A类)成立于2021年8月24日,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7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25%+恒生指数收益率(经汇率调整)*5%。2022-2024年、成立至今基金A份额及其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29.49%/-14.88%、-7.88%/-7.34%、-8.21%/14.02%、-0.93%/4.15%。历任基金经理为黄维(2021-08-24-至今)。平安优势回报1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A类)今年以来业绩和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63.13%/14.09%。
2、平安价值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A类)成立于2020年9月24日,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7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25%+恒生指数收益率(经汇率调整)*5%。2021-2024年、成立至今基金A份额净值及其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6.53%/-2.86%、-27.71%/-14.88%、-6.94%/-7.34%、-8.19%/14.02%、20.00%/8.83%。历任基金经理为黄维(2020-9-24-至今)。
3、平安睿享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A类)成立于2021年8月5日,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7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25%+恒生指数收益率(经汇率调整)*5%。2022-2024年、成立至今基金A份额净值及其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27.07%/-14.88%、-7.47%/ -7.34%、-8.78%/14.02%、0.03%/1.86%。历任基金经理为黄维(2020-9-24-至今)。
4、平安优势产业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A类)成立于2018-08-22,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6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40%。2019-2024、成立至今基金A份额净值及其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63.45%/23.23%、60.99%/17.68%、20.18%/-0.60%、-23.99%/-11.98%、-6.05%/-4.87%、-8.02%/12.91%、229.58%/44.31%。历任基金经理为黄维(2018-08-22至今)。
黄维其它在管产品业绩数据:
1、平安成长龙头1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A类)成立于2021年11月30日,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7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25%+恒生指数收益率(经汇率调整)*5%。2022-2024年、成立至今基金A份额净值及其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25.45%/-14.88%、-7.67%/-7.34%、-9.15%/14.02%、-2.68%/4.00%。历任基金经理为黄维(2021-11-30-至今)。
2、平安优势领航1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A类)成立于2021年8月24日,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7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25%+恒生指数收益率(经汇率调整)*5%。2022-2024年、成立至今基金A份额及其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28.24%/-14.88%、-8.15%/-7.34%、-8.71%/14.02%、-27.59%/-7.50%。历任基金经理为黄维(2021-08-24-至今)。
林清源:
1、平安鼎越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成立于2018年6月20日,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50%+中证综合债指数收益率×50%。2020-2024年和成立至今,平安鼎越净值及其比较基准增长率为:61.91%/15.20%、54.36%/0.30%、-31.09%/-9.56%、3.58%/-3.41%、11.72%/11.86%、290.23%/47.80%。历任基金经理为汪澳(2018-03-16至2019-04-22)、刘俊廷(2016-09-20至2020-09-25)、张俊生(2018-12-04至2022-08-26)、薛冀颖(2022-08-11至2023-12-25)、林清源(2023-11-13-至今)。平安鼎越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今年以来业绩和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66.34%/8.94%。
2、平安鑫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A类)成立于2015年12月11日,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X4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X60%。定期报告显示, 2020 -2024年、成立至今,基金A份额净值增长率及其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14.27%/12.82%、3.33%/1.57%、-538%/-6.95%、-2.37%/-1.55%、0.85%/-11.74%、92.12%/47.81%。历任基金经理为孙健(20151211-20161227)、李黄海(20160720- 20170913)、黄维(20160818-20180307)、高勇标(20180316-20190829)、施旭(20161227-20190829)、田元强(20190410-20200525)、张文平(20190131-20210318)、张晓泉(20200119-20210408)刘杰(20210331 -20240703)、林清源(20240703至今)。
周思聪:
1、平安医药精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成立于2024年6月18日,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医药卫生指数收益率*85%+中债综合指数收益率*10%+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收益率*5%。基金历任基金经理为周思聪(20240618-至今)。定期报告显示,2024年、成立至今基金A份额净值增长率及其业绩比较基准增长为:8.98%/1.80%、96.32%/22.61%。
2、平安医疗健康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成立于2017年11月24日,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医药卫生指数收益率*6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20%+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收益率(经汇率调整)*20%。基金历任基金经理为乔海英(20171124-20210607)、神爱前(20210526-20220623)、丁琳(20220623-20231117)、周思聪(20231107-至今)。2018-2024年、成立至今基金A份额净值增长率及其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分别为:-18.97%/-12.88%、41.39%/20.09%、85.54%/30.73%、4.71%/-4.62%、-21.07%/-12.14%、-3.91%/-5.44%、-9.71%/-5.39%、179.86%/33.36%。
3、平安核心优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A类)成立于2019年01月29日,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6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25%+恒生综合指数收益率*15%。基金历任基金经理为李化松(20190129-20200923)、丁琳(20200831-20231117)、周思聪(20231115-至今)。2020-2024年、成立至今基金A份额净值增长率及其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分别为:80.85%/19.19%、4、05%/-3.85%、-18.82%/-14.84%、-17.07%/-7.57%、-8.21%/14.11%、172.65%/42.39%。
周思聪在管产品业绩数据:平安港股通医疗创新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A类)成立于2025年6月11日,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收益率(经汇率调整)*8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20%。产品成立不足半年,业绩不予以展示。基金经理任职情况:周思聪(2025-06-11至今),张淼(2025-06-11至今)。
神爱前:平安策略先锋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成立于2012年05月29日,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6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40%,2020-2024、成立以来、神爱前管理以来,平安策略先锋份额净值增长率及其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分别为:67.25%/17.68%、74.98%/-0.60%、-18.65%/-11.98%,-21.42%/-4.87%,8.17%/12.91%,675.12%/92.15%。期间任职基金经理分别为:乔海英(2015-08-04至2017-05-11),神爱前(2016-07-19至今)。
神爱前在管产品业绩数据:
1、平安转型创新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A类)成立于2017年04月14日,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50%+中证综合债指数收益率*50%,2020-2024、成立以来,基金A份额净值增长率及其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分别为:67.14%/15.20%、74.62%/0.30%、-19.25%/-9.56%、-20.95%/-3.41%、4.83%/11.86%、346.50%/43.13%,期间任职基金经理分别为:施旭(2017-05-11至2019-01-18)、乔海英(2017-04-14至2019-01-18)、李化松(2018-08-10至2020-01-06)、神爱前(2019-12-4至今)。2、平安产业趋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A类)成立于2024年12月16日,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800指数收益率*7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25%+恒生指数收益率(经汇率调整)*5%,成立以来,基金A份额净值增长率及其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为历任基金经理为:54.56%/15.35%,上述期间基金经理任职情况:神爱前(2024-12-16至今)。
3、平安品质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A类)成立于2021年12月29日,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7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25%+恒生指数收益率(经汇率调整)*5%,2022-2024、成立以来基金A份额净值增长率及其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分别为-12.79%/-14.88%、-22.96%/-7.34%、2.41%/14.02%、5.49%/2.47%。历任基金经理为神爱前(20211229-至今)。
4、平安兴奕成长1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A类)成立于2022年01月25日,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6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20%+恒生指数收益率(经汇率调整)*20%,2022-2024、成立以来平安兴奕成长1年持有A份额净值增长率及其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分别为-8.04%/-13.18%、-21.25%/-8.21%、4.60%/15.27%、18.06%/7.60%。期间任职基金经理为神爱前(2022-01-25)。
5、平安策略优选1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A类)成立于2023年01月17日,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800指数收益率*7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25%+恒生指数收益率(经汇率调整)*5%,2023-2024、成立以来基金A份额净值增长率及其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分别为-22.28%/-10.78%、5.76%/12.36%、24.79%/16.38%。期间任职基金经理为神爱前(2023-01-17)。
来源:证券时报基金研究院
校对:王锦程
证券时报网
2025-10-30
证券时报网
2025-10-30
证券时报网
2025-10-30
证券时报网
2025-10-30
证券时报网
2025-10-30
证券时报网
2025-10-3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3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3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