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蓝箭电子净利润暴跌!由盈转亏之际股东与高管上演减持“接力赛”

来源:新刊财经

2025-10-29 13:42:42

(原标题:蓝箭电子净利润暴跌!由盈转亏之际股东与高管上演减持“接力赛”)


尽管股东们给出的减持原因多为“自身资金需求”或“基金到期退出”等常规理由,但在公司业绩持续下滑的背景下,如此密集、大规模且步调一致的减持行为,是否意味着原始股东对公司未来的增长前景缺乏足够的信心,选择在股价尚可时兑现收益?

进入2025年下半年,A股市场的三季报披露季如期而至。截至10月27日,已有1309家A股上市公司公布其2025年前三季报的经营答卷,在这份成绩单中,盈利公司数量达1037家,亏损公司有272家;净利润下滑幅度较大的公司中,201家降幅超50%,蓝箭电子(301348.SZ)以28229.49%位居跌幅榜首。与此同时,蓝箭电子自上市以来,股东与高管频繁的减持动作,似乎早已为这场业绩风暴埋下伏笔。

10月27日,蓝箭电子披露三季度报。报告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8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5.05亿元,营收规模略有增长。然而,营收的微增却伴随着利润的下滑。报告期内,归母净利润录得亏损2650.07万元,同比降幅达28229.49%,基本每股收益也跌至-0.1104元。

按单季度数据看,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数据显示,蓝箭电子在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9亿元,同比下降1.55%,归母净利润-1550.15万元,同比下降295.45%。业绩的急转直下,实则揭示了蓝箭电子正面临着来自外部市场需求疲软与内部成本控制双重压力。


图片来源于:蓝箭电子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净利润连续四年下滑由盈转亏

从业绩复盘来看,蓝箭电子近年来盈利能力持续萎缩。2020年净利润曾达1.84亿元高点,随后连续四年下滑,2024年末公司仍保有1511.18万元的盈利,但如今已直接陷入亏损。值得注意的是,其营业收入虽看似维持着上市后的基本盘面,背后支撑却并非技术创新或产品升级带来的内生增长,更多的可能是依赖宽松信用政策。


图片系蓝箭电子营业收入和净利润(2020年-2025年三季度末)。图片来源:Wind

蓝箭电子主营业务为半导体封装测试业务,产品主要分为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两大类。随着半导体产业的飞速发展,行业的技术焦点正从前端制造向后端先进封装转移。由人工智能、5G通信、HPC、汽车电子等新兴应用驱动的需求,正推动着Chiplet、2.5D/3D封装、FOWLP等先进封装技术的蓬勃发展。

然而,蓝箭电子在这些前沿领域的布局却显得相对滞后。公司的产品组合仍然以传统的分立器件和中低端集成电路为主,这些领域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产品同质化严重,早已是一片“红海”。这直接导致了公司产品附加值不高,议价能力弱,毛利率持续承压。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蓝箭电子综合毛利率仅为3.91%,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滑43.0%,导致公司在扣除所有成本和费用后,已陷入严重亏损。


数据来源于:Wind

在集成电路领域,与行业内的巨头相比,无论是台积电、三星、英特尔这样的IDM厂商,还是日月光、安靠等专业封测巨头,亦或是国内的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蓝箭电子在技术实力、资本规模、客户资源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距,据招股说明书显示,按2019年、2020年蓝箭电子实现集成电路封测收入测算,市场占有率尚不足千分之一。

为维持营收微增,公司依赖应收账款为客户提供商业信用。2025年三季度末,其应收账款余额达2.15亿元,占同期5.18亿元营业收入的四成。这种用营运资金为下游“输血”的模式,在当前消费电子需求疲软的背景下,下游客户支付能力普遍减弱,坏账风险随之升高。而“增收不增利,利未来源于账款”的模式,也让蓝箭电子自身经营风险持续累积。


股东与高管的“减持接力赛”

如果说,下滑的业绩是公司经营层面的“里子”问题,那么股东与核心高管的持续减持则是市场信心的“面子”问题。

自2023年上市解禁期过后,蓝箭电子的股东榜上便开始上演一场持续的“减持接力赛”,作为公司重要股东的两家投资机构,广东比邻投资基金-比邻创新(天津)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比邻创新”)和上海银圣宇企业管理(有限合伙)(简称“上海银圣宇”),成为了这场减持潮的主力。

据统计,比邻创新在2024年-2025年期间,已发布并实施了三轮减持计划,累计套现金额高达1.62亿元;上海银圣宇前后实施了四轮减持计划,套现金额与比邻创新不相上下。

表格系蓝箭电子股东与高管减持情况统计


数据来源于:Wind

然而,这场减持风暴并未有停歇的迹象。就在三季报披露前10月20日,蓝箭电子再次发布公告,持股5%以上股东银圣宇计划减持不超过48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2%),比邻创新计划减持不超过24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1%),减持期间为2025年11月12日至2026年2月11日。

尽管股东们给出的减持原因多为“自身资金需求”或“基金到期退出”等常规理由,但在公司业绩持续下滑的背景下,如此密集、大规模且步调一致的减持行为,是否意味着原始股东对公司未来的增长前景缺乏足够的信心,选择在股价尚可时兑现收益?

作者 | 魏思

编辑 | 吴雪

1

2

3

NEWS

NEWS TODAY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