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投资者网
2025-10-22 18:01:19
(原标题:司尔特“掏空案”背后,国元证券信任危机浮现)
《投资者网》叶观复
近期,一则上市公司公告震动券商圈,国元证券资深保代孙彬因涉嫌职务侵占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移送司法,揭开了中介机构“看门人”职责失守的一角。
9月29日,司尔特(002538.SZ)一则公告在资本圈掀起波澜。公告显示,宣城市公安局已将一起涉及公司前任高管及中介机构人员的职务侵占案件移送至宣城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在涉案人员名单中,国元证券保荐代表人孙彬的名字赫然在列,涉嫌罪名包括职务侵占罪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这位曾经的资本市场“看门人”,如今或将成为2025年首位被移送审查起诉的保代。
近年来,国元证券投行业务持续承压,监管处罚频发。在监管趋严、行业“看门人”责任不断压实的背景下,国元证券能否守住合规底线,重建市场信任?
自查引爆惊雷,前任高管与保代一同涉案
案发的导火索源于2023年底司尔特的一次内部自查。
公司在自查中发现,部分管理人员涉嫌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公司全资子公司贵州路发实业公司巨额财产。在多次约谈后,相关人员拒不配合并相继辞职。
司尔特随即于2024年1月17日向宁国市公安局报案,隔日发布了报案公告。
经过一年半的调查,该案近日取得重大进展。宣城市公安局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足以认定,遂将案件移送至宣城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根据司尔特公告,本次移送审查起诉涉及十名犯罪嫌疑人,包括前任董事长金国清、前任总经理金政辉及多名高管,罪名涵盖职务侵占、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诈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更引人关注的是,孙彬作为证券服务中介机构人员,亦被列入涉嫌人员名单。
根据公司以往项目信息,孙彬曾担任司尔特两起项目的保荐人。
据公开信息,自2011年上市以来,司尔特在2014年至2019年间共进行4次再融资,累计募资超20亿元,均由国元证券担任保荐机构。其中,孙彬作为签字保代,深度参与了两起关键项目:一是2015年定向增发募资10.7亿元;二是2019年发行8亿元可转债。这两次融资均发生在资金被系统性侵占的期间。
对此,市场提出了一系列质疑:作为持续督导机构,国元证券是否在项目尽调与年报核查中尽到勤勉义务?为何未能发现子公司账目异常?孙彬是否在融资过程中存在利益输送或协助掩盖财务造假行为?
据悉,孙彬是国元证券的资深保代。证券业协会官网信息显示,他于2008年8月加入国元证券,2014年8月登记执业变更为保代。此外,在国元证券总计164名保代中,孙彬以保荐7单项目的成绩排名第8,属于业务骨干。
孙彬与司尔特的渊源颇深,他自2014年8月成为保代后,第一单项目便是2015年司尔特的非公开发行,以第二保代的身份签署文件。2019年,司尔特发行可转债,他已是第一顺序的签字保代,负责该公司面值8亿的可转债发行保荐工作。
从2025年6月起,孙彬已密集退出多家上市公司持续督导项目,包括金种子酒(2025年7月15日退出)、洽洽食品(2025年7月2日退出)、广大特材(2025年6月27日退出),当时市场对其状态已有揣测。如今随着司尔特案件的推进,其涉案身份得以坐实。
国元证券投行业务之困:业绩下滑、项目撤否、监管频罚
孙彬涉案,只是国元证券投行业务困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公司投行业务持续承压,无论是业绩表现、项目质量还是合规记录,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
2024年8月中旬,供职于国元证券20余年的原投行部总经理、总裁助理王晨被查。
据悉,王晨是国内首批609名保荐代表人之一,累计签过12个保单项目,大部分是安徽本地企业,首发项目包括科大讯飞(002230.SZ)、安科生物(300009.SZ)等。王晨还是2015年度“安徽省十大杰出金融青年”荣誉称号的获得者,并位列榜单首位。
有市场消息称,王晨被查或与其老领导、国元证券原分管投行的副总裁高新有关,而后者2017年从国元证券辞职之后创立了私募基金,也在接受调查之中。
此外,国元证券在2025年一个月内连收两张监管罚单,均因投行业务违规。
2025年4月11日,安徽证监局公告,国元证券因在开展投资银行业务过程中,个别内部制度执行不到位、个别项目尽职调查不充分,对其出具警示函。
此前的2月25日,国元证券还因保荐代表人相关核查工作存在重大缺陷,收到上交所罚单。具体来看,安芯电子IPO项目因信息披露不实、内控缺陷等问题,收到上交所的通报批评;与此同时,国元证券两名保代马志涛、徐明参与了该IPO项目,在相关核查工作上存在重大缺陷,作出核查结论与事实明显不符,最终被上交所“禁业”半年。
此次孙彬被查,更是将国元证券的投行风控体系置于显微镜下。一位资深投行人士指出:“保代涉案极为罕见,通常意味着项目存在系统性造假,而保荐机构未能发现。这不仅是个人问题,更是机构责任的失守。”
此外,业绩方面,国元证券投行业务收入连续下滑,2024年市场份额持续萎缩,其IPO承销金额排名已跌出行业前30。
投行“看门人”责任加重,中介机构亟待回归本源
在注册制全面推行、监管趋严的背景下,投行已从“通道业务”转向“价值发现与风险管理”服务。
2024年,中国证券业协会修订《保荐业务规则》,在保代监管层面实现两大突破。
一是新增“分类名单D(暂停业务类)”,一旦被纳入D类,保代将暂时失去签字资格,直接影响职业发展;二是强化“申报即担责”,要求保代对项目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终身负责,即使项目撤否也需留存责任记录,倒逼保代在项目全周期保持审慎。
孙彬被查案件,恰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当前券商投行业务存在的多重隐患。
从个体层面看,长期与同一客户合作可能导致保代对客户的业务模式、财务数据产生“适应性麻木”,进而放松职业警惕,使尽职调查流于形式。
从机构层面看,国元证券在短期内连续遭遇保代违规、高管被查、多次监管处罚,已不能简单归咎于个别项目或人员的偶然失误,而是暴露出其投行内控体系的系统性缺陷。
对于国元证券而言,如何借此契机整顿投行业务,重建内控体系,挽回市场声誉,将直接关系到其未来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而对于整个证券行业,这也是一个重新审视执业标准、回归业务本源的转折点。(思维财经出品)■
投资者网
2025-10-23
投资者网
2025-10-23
投资者网
2025-10-23
投资者网
2025-10-23
投资者网
2025-10-23
投资者网
2025-10-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