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财

从“纯绿”到“转型” 中国可持续金融深化扩容

来源:证券时报

媒体

2025-10-21 01:40:09

(原标题:从“纯绿”到“转型” 中国可持续金融深化扩容)

证券时报记者张艳芬

2020年9月,“双碳”目标擘画出我国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战略蓝图。“十四五”时期,绿色金融实现了从政策顶层设计到细则规划逐步落地,并于2023年列入了金融“五篇大文章”,进一步被赋予了时代使命。

这五年间,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规模跃居全球首位,绿色保险、绿色投资、碳金融等多层次绿色金融全面发展,成为实体经济低碳转型的核心引擎。

在当前绿色金融蓬勃发展之际,转型金融承接而来,两者互为补充,共同推动着“双碳”目标的实现。

绿色投融资规模快速增长

回望“十四五”,我国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高速发展,成为实体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资金来源。

绿色金融信贷连续多年保持两三成增速。记者梳理央行披露的历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分别相较上一年的增速达到了33%、38.50%、36.50%、21.70%。

绿色信贷规模和占比在“十四五”期间实现翻倍式增长。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42.39万亿元,相较“十三五”末(2020年末)增长了254.73%;绿色贷款余额占据各项贷款余额比重也逐年增高,占比从“十三五”末的6.92%,逐年上升,至今年二季度末已达15.78%。

从银行信贷用途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的绿色贷款增速最高。

绿色债券也是我国绿色金融主渠道,在“十四五”期间呈现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品种齐全、发行成本优势凸显、信息披露逐步提升以及碳减排等环境效益显著等特点。

根据中央结算公司的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债券数据库统计,“十四五”期间我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迈上一个新台阶,从“十三五”期间年均2000余亿元一举增长至2021年的6000余亿元,并在2021年至2024年间保持年均7500亿元的发行规模。同期,绿色债券为更多市场主体提供融资渠道,发行人数量从2016年的35家增长至2024年的249家,发行只数增长9倍。

此外,中央结算公司于9月30日发布的《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情况分析报告(2025年存续期)》显示,我国境内公开发行的绿色债券存续数量和规模较上一年均有所上升。其中,贴标绿色债券21142只、19250.54亿元,数量同比增加17.61%,规模同比增加13.26%。

从环境效益看,上述绿色债券的发行预计每年可支持减排14138.97万吨二氧化碳等,并节能1506.65万吨、节水6374.17万吨。

多元绿色金融体系建立

除了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十四五”期间我国绿色金融体系进一步丰富,绿色投资、绿色保险、绿色期货、绿色租赁、碳金融产品等多层次市场蓬勃发展,成为绿色金融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可持续投资产品方面,绿色主题的基金、理财等产品日渐丰富。以公募基金为例,根据2024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面向会员机构开展的自评估调查,53.8%的公募基金将绿色投资明文纳入公司战略;制度建设上,82.7%的公募基金已开展了绿色投资研究;绿色投资产品运作方面,76.9%的公募基金发行过以绿色投资为目标的产品。

此外,绿色保险在“十四五”期间,经历了从零散试点到体系建立的发展脉络。

2021年6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了《保险业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助推绿色发展蓝皮书》;2022年越来越多的保险机构将绿色金融上升到战略高度,这一年69家机构建立了绿色金融管理机制及工作小组;进入2023年,绿色保险产品服务多点开花,当年的绿色保险业务保费收入占行业保费的4.5%;2024年,全国首个绿色保险专项指导意见出台,标志着绿色保险从零散试点到顶层设计的建立。

“十四五”期间,碳金融创新实现了从零散产品到全面扩容的迈进。伴随2021年全国碳市场的启动,围绕碳排放权的交易、投融资等活动,一系列碳金融工具纷纷涌现,如以碳质押贷款、碳债券为代表的碳融资产品,以碳配额为标的的远期、期货等碳金融衍生品,以低碳基金、绿色理财等为代表的支持碳市场工具等。

转型金融潮起

“十四五”是我国绿色低碳转型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

临近“十四五”收官,我国于9月宣布了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即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

此前多家机构曾预测,要实现“双碳”目标,未来几十年的新增资金需求在百万亿元级别。此次新一轮NDC的提出,进一步对未来国内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满足能源、工业等行业的低碳转型所需的巨量资金需求。

当前,在绿色金融蓬勃发展之际,转型金融承接而来,两者互为补充,均是可持续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补充,转型金融侧重于碳行业向低碳转型。“十四五”期间的2024年是转型金融的顶层设计出台的关键年份。从《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再到《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顶层政策陆续出台,为转型金融指明方向,以助力高碳行业的有序转型。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发文强调,转型金融是可持续金融发展的下一个风口,或是未来绿色金融需要开拓的重点领域。未来支持高碳行业向低碳转型的转型融资量应该会超过服务“纯绿”活动的融资量,因为我国“纯绿”的经济活动约占GDP的比重是10%,“不绿”的经济活动约占90%,“不绿”的经济活动要想变成零碳,就需要转型金融支持。

近日,兴业银行行长陈信健在出席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时表示,新阶段的可持续金融,应把服务低碳转型作为着力点。虽然我国绿色贷款、绿色债券都已位居全球第一,但在绿色投资、绿色资管、绿色保险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尤其是服务于碳减排的很多金融创新数量较多,但规模不大,需要金融业继续发力。

中国基金报

2025-10-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0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