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分红4.8亿不换老设备,却募12亿上市 “补血”?鸿星科技 IPO 终止

来源:新刊财经

2025-10-20 13:34:34

(原标题:分红4.8亿不换老设备,却募12亿上市 “补血”?鸿星科技 IPO 终止)


鸿星科技知难而退,是否另有隐情?

9月29日,在石英晶体元器件行业深耕三十余年的鸿星科技主动撤回了已推进941天的沪主板IPO申请,自2023年3月3日正式提交申请起,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曾一步步完成受理、问询回复等流程,最终却以“终止”的方式,为这段资本市场征程画上阶段性句号。

鸿星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星科技”),专注于石英晶体谐振器、振荡器等频率控制元器件研发与生产。之前鸿星科技拟申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实控人是台湾人林洪河及其家族成员,合计控制公司表决权比例为87.9172%,是名副其实的家族企业。

那么,鸿星科技为何主动撤回上市申请?


(来源:企业公告)


毛利率逐年下滑

却显著高于同行业上市企业

根据鸿星科技招股书显示,报告期毛利率分别为50.27%、45.06%和42.01%,2023年同比下滑5.21个百分点,2024年同比又下滑3.05个百分点,呈逐年下滑的趋势。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

而同期同行业上市企业平均毛利率分别为17.67%、11.26%和12.34%,公司各期分别高出32.6个百分点、33.8个百分点和29.67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

同一行业,为何毛利率相差如此之大?笔者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鸿星科技在招股书中解释说单位收入设备折旧较低,报告期设备折旧分别为6.24元/百元收入、6.85元/百元收入和5.78元/百元收入,而同类上市企业同期该指标平均值分别为13.69、14.60和12,分别高出公司7.45、7.75和6.22,相当于该指标即为公司报告期分别提升毛利率7.45、7.75和6.22个百分点。

按收入折算成毛利,鸿星科技报告期因折旧减少而增加的毛利分别为4853万元、4179万元和3529万元,合计12561万元,占鸿星科技报告期利润总额52296万元的比率为24%。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

截止2022年年底,机器设备账目原值为56780.77万元,累计折旧为44630.42万元;截止2023年年底,机器设备账目原值为58695.56万元,累计折旧为48326.61万元;截止2024年年底,机器设备账目原值为61723.99万元,累计折旧为51461.12万元。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鸿星科技2023年度机器设备折旧金额为3696.19万元,2023年机器设备账面原值平均值为57738.17万元,所以,鸿星科技2023年度机器设备折旧率为6.40%;同理计算出公司2024年度机器设备折旧金额为3134.51万元,2024年机器设备账面原值平均值为60209.78万元,因此,2024年度机器设备折旧率为5.21%。

根据鸿星科技招股书中显示,机器设备折旧年限为5-10年,截止2024年年底,机器设备成新率为16.63%。据此计算,公司机器设备每年的折旧率应该在10%至20%之间,平均15%,而我们计算的2023年机器设备折旧率为6.40%,相差8.6个百分点,简单推算公司2023年度57.33%的机器设备已经过了折旧年限,即已经提足折旧,但仍然还在用;同理2024年机器设备折旧率为5.21%,相差9.79个百分点,推算出2024年65.27%的机器设备已经提足折旧。

这就意味着,截止2024年年底,红星科技约三分之二的机器设备已经提足折旧,但仍在使用状态中。一方面老旧机器设备可能会影响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公司真实的毛利率状况是否能真实展现,这些提足折旧仍在超负荷运转的老旧设备,迟早有一天会被淘汰,如果要上新设备就需要资金,折旧率加大会立即降低公司毛利率水平。所以,鸿星科技目前的实际毛利率是否真实?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

其次,鸿星科技认为外销收入较高,报告期外销收入占比分别为55.67%,55.25%和51.89%,均超过半数,分别超过同行业上市企业同期平均值33.57个百分点、40.74个百分点和40.41个百分点。言外之意就是外销单价高,因此毛利率高。那么,鸿星科技前五大客户的情况如何?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

富士康作为其2024年第一大客户,销售金额为5,925.16万元,占比10.44%;第二大客户是台湾鸿星,销售金额为3,604.09万元,占比6.35%;公司2023年度对台湾鸿星销售金额为3,528.28万元,占比6.52%;2024年对台湾鸿星销售金额为8,143.28万元,占比12.5%。报告期对台湾鸿星合计销售金额为15,275.65万元,占报告期总销售收入(176,035.37万元)的比率为8.68%。台湾鸿星是公司的关联方,是台湾地区销售的经销商,报告期一直位居第二大客户的地位,记者也注意到,鸿星科技报告期第一大客户始终为富士康,也是一家台湾企业。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

首先,对关联方台湾鸿星的销售,鸿星科技在定价上享有很大自主权,恐怕这就是毛利率高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其次,对台湾地区另外一家企业富士康的销售,公司实控人来自台湾。

鸿星科技2024年第三大客户I和第四大客户A,是内资还是外资,我们无从知悉其真实情况,这种无法进行精准判断的部分,是否也是鸿星科技的模糊策略,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最后,鸿星科技在招股书中列举的毛利率异常高于同行业上市企业的原因,还有诸如公司技术水平先进、客户结构优质、销售规模大、销售均价高、直销收入占比高、产能利用率高等。但是否存在利用已经计提完折旧的机器设备来虚减成本,利用关联企业销售提高售价,最终造成畸高的不正常的毛利率的情况,不得而知。

总而言之,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如果还有像鸿星科技这种毛利率高达45.78%(公司报告期三年平均毛利率)的工业制品,必将吸引中外资本蜂拥而至。比方说,最近几年生产硅料的通威股份、大全能源都是由于毛利率畸高,各种资本进入行业分一杯羹,最终卷到全行业集体亏损的例子。鸿星科技2022年毛利率高达50.27%几乎和硅料的高光时刻有一拼,但两年之后,公司毛利率只有42.01%。


业绩下滑 产品单一

鸿星科技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6.51亿元、5.41亿元和5.6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94亿元、1.33亿元和1.33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69亿元、2.09亿元和1.73亿元。

2023年收入同比下降1.1亿元,2024年虽增长0.26亿元,但三年下来复合增长率为-6.67%。2023净利润同比下降0.61亿元,2024年同比持平,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亦为-17.26%。显示公司收入和净利润都呈现下滑趋势。

另外,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量也逐年下滑,2023年同比下降0.6亿元,下降比率为22.30%,2024年同比下降0.36亿元,下降比率为17.22%。显示公司经营活动获取净现金的能力在衰减。

这与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对于拟挂牌企业收入和业绩要求稳健增长的要求相悖。鉴于市场竞争主体不断增加,公司市场占有逐步下降,业绩下滑趋势恐将成不可逆的趋势。如果再持续拖延,公司老旧机器设备不断淘汰,新设备折旧增加,毛利率也将受到大幅影响。长远来看,其上市进程将举步维艰。

笔者查询发现,鸿星科技的主营产品有两款,分别是谐振器和振荡器,其中谐振器报告期销售占比在84%左右,振荡器在16%,差不多谐振器是振荡器的5.25倍。截止目前,鸿星科技未见有其他产品储备,这两个产品对于公司而言是成品,对于下游客户而言就是零部件而已,所以,鸿星科技无法直面终端市场,是处于被动选择的供应商。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

在规模宏大、竞争积累的中国市场,所有产品都需要不断研发、开发出新产品,遵循第一性原理,走扎实后开辟第二曲线,不断向毛利率较高的新产品延伸,确保自身市场主体不被淘汰。鸿星科技常年生产谐振器和振荡器,深耕于这两个领域,本无可厚非,但如果想要持续经营,必须考虑丰富产品线,做到未雨绸缪。


边分红边募资,出于何种动机

鸿星科技本次IPO拟募集资金总额12.14亿元,其中投向德清石英晶体元器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5.66亿元,公司配置1.86亿元,共计投资7.52亿元,募集资金占比75.28%;投向新增3亿只微型化石英晶体谐振器晶体振荡器研发及产业化项目2.44亿元,该项目总投资2.44亿元即资金全部来自募集资金。另外还要补充流动资金2亿元。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

德清石英晶体元器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设备投入4.12亿元,占总投资比重的54.78%,折算为占用募集资金金额为1.70亿元,加上另外一个项目设备投资1.70亿元,二者合计为3.4亿元,占募集资金的28%。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

鸿星科技2022年分红0.55亿元,2021年分红2.20亿元,2020年分红2.05亿元,三年合计分红4.81亿元,家族成员通过分红赚得盆满钵满,但机器设备已经提足折旧,也不见分红资金添置新设备,以维持公司生产运营。假设IPO成功,用募集的资金共计3.4亿元去购买机器设备,实际上分红的4.81亿资金也足够支付亟需更新换代的设备,但实控人并未这样操作。

增发25%的股份,获取12.14亿元的资金,用持股25%股民的资金去新增设备,却在上市前分红4.81亿元,这种操作不得不令人质疑。假设IPO成功,未来或许还会出现不断减持套现的行为。

9月29日,鸿星科技主动撤回上市申请,本轮IPO终止,这是否是无法提供合理的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表知难而退,还是另有隐情?

作者 | 李鑫

编辑 | 吴雪

NEWS

NEWS TODAY

证券市场周刊

2025-10-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0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