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报告:“AI+医疗”行业步入调整期 从“野蛮生长”向“精耕细作”转变

来源:证券时报网

媒体

2025-10-17 14:08:45

(原标题:报告:“AI+医疗”行业步入调整期 从“野蛮生长”向“精耕细作”转变)

毕马威近日发布的《第三届生物科创领航50企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到,2020年至2021年为我国“AI+医疗”行业的快速增长期,与“AI+医疗”相关企业融资数量增多,2021年达到280家,融资金额超400亿元,展现了医疗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可观需求。2023年至2024年“AI+医疗”行业投融资逐渐下降,并趋于平稳。我国“AI+医疗”行业进入调整期,逐渐从“野蛮生长”向“精耕细作”转变。

人工智能自20世纪中期兴起以来,历经从神经网络到大型语言模型的多轮技术迭代,已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及机器人技术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年来,“AI+医疗”发展迅速。

例如,《报告》提到,AI已经渗透到药物研发的各个环节。从药物靶点发现、合成路径优化到临床试验设计,AI技术都在发挥重要作用。尤其在精准医疗领域,AI的应用已超越辅助工具的范畴,通过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优化,AI能够将基因编辑准确率从传统方法的85%提升至98%以上,为基因治疗的临床转化扫清了关键障碍。

但在绝大多数医疗场景中,AI往往面临更为严苛的挑战。《报告》提到,医疗数据高度敏感、决策后果不可逆、责任归属复杂,这决定了“AI+医疗”不能仅追求技术性能,更需实现“人机对齐”的深度治理。

所谓“人机对齐”,即通过算法透明、伦理约束、监管协同等机制,确保AI的行为逻辑与人类医学准则和社会价值一致。《报告》指出,当前,AI在疾病早筛、影像辅助判读、靶点发现及药物合成路径优化中展现显著效率优势,正加速重塑医疗价值链。未来,“AI+医疗”的发展将不仅取决于算力与数据规模,更考验企业在合规性设计与跨学科整合上的战略能力。

毕马威中国生命科学行业主管合伙人于子龙认为,AI、5G、大数据等技术与生物信息学、纳米技术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治疗方法,AI制药、医药外包组织及中药科创等新兴领域崭露头角。与此同时,政策驱动下,中国生物科技领域正迎来系统性支持,形成以全链条协同创新、资本生态重构、审评审批提速、支付机制改革为核心的四大支柱,共同构建起创新驱动的生物科技政策助推器。

fund

证券时报

2025-10-1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7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