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0-16 21:49:55
(原标题:浙江“治水”升级:发力全域幸福河湖,水旅IP带富百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柳宁馨 杭州报道
10月16日,浙江省水利厅召开解读2025年浙江省1号总河长令新闻发布会。
(浙江省水利厅发布会现场,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日前,浙江正式印发《加快全域建设幸福河湖 助力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浙江省河湖保护治理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浙江省河长办主任、浙江省水利厅厅长李锐在发布会上表示,幸福河湖要实现“水安人聚、水秀景美、水活业兴、水润民富”的美好愿景。
幸福河湖是一条安全、健康、美丽、活力的河,也是一条助力共同富裕、实现增收致富的河。
具体来看,幸福河湖首先要防洪有底线,灌溉有保障;其次,水质达标、生态良好;同时,风景秀美、韵味悠长;此外,功能多元、文化彰显;最后,要实现人气集聚、产业发展。
全域建设幸福河湖是浙江河湖保护治理进程中不断迭代的结果,也是新时期更高水平生态省建设,实现人水和谐的一项新任务。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浙江省90个县(市、区)完成幸福母亲河建设,建成高品质水美乡村1000个,15分钟亲水圈覆盖1.8万个社区、村庄,全省80%以上县达到建成全域幸福河湖目标,到2030年,95%的县建成幸福河湖。
《实施方案》提出落实十方面重点任务,包括强化规划引领协同推进、切实发挥河湖长制作用、持续提升河湖安全保障水平、分级分类管控河湖空间、系统推进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水文旅融合发展、高水平推进江河航运发展、打造河湖滨水户外运动目的地、深化河湖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改革。
李锐表示,做好全域建设幸福河湖这项工作,要做到6个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二是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三是坚持建管并重,更加注重河湖的长效管护,四是坚持协同融合,推动“河湖+”模式创新,联合文旅、体育、交通、农业等部门,共同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五是坚持精打细算,力求花小钱办大事,六是坚持因地制宜。
河湖长制在推进河湖治理保护中如何发挥作用?在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中又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李锐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干好河湖长制,要把握好河湖长制的多方协同、责任落实、问题导向这三个关键词。
多方协同上,河湖长制将多头管水的“部门负责”转变为“首长负责、部门共治”,形成一个总的抓手。
责任落实上,浙江通过《河(湖)长制工作规范》,明确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的职责,通过任务、问题、项目、责任“四张清单”机制,推动每一名河湖长履职尽责;通过建立河湖长制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制定年度工作方案,明确18个河湖长制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任务。
“河湖长制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去年一年,浙江全省近5万名河湖长,协调解决各类河湖问题26.5万个,有效保障了河湖健康。”李锐表示。
下一步,浙江将加快修订河湖保护治理条例,将全域建设幸福河湖有关要求纳入条例,通过法治手段加强河湖保护治理。
示范带动方面,浙江将推广运用好衢州市以及浦江、天台等一批幸福河湖建设先进经验,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创新实践。
例如,衢州将“治水”与发展产业紧密结合。
(衢江区芝溪莲花段,图片由浙江省水利厅提供)
衢州在全国、全省率先启动全域幸福河湖示范区建设,完成浙江全省第一个市级《全域幸福河湖建设规划》编制,明确了“钱江源头、浙江水塔、幸福河湖”总体定位。
据衢州市副市长徐利水介绍,衢州饮用水源水质全面优于国家一类水标准,衢州出境水水质常年保持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标准。发挥衢州好水优势,注重发展原水、重水、滨水产业。
利用源头好水,衢州一方面开发高品质矿泉水,结合双柚、茶叶、中药材,开发宋柚汁、NFC胡柚汁等健康饮品;依托巨化、中巨芯、金瑞泓等龙头企业,衢州集群式发展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等重水产业。
同时,衢州大力发展洁水渔业,打响开化清水鱼、龙和富氢鱼、卡露伽鱼子酱等“衢鱼”品牌。此外,依托“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布局发展休闲旅游、水上运动、康养度假等滨水产业。
基于六溪穿城,四面环山的独特自然优势,近年来,天台县高质量推进国家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和全域幸福河湖建设。
天台县副县长庄祎俐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天台县建成了 6300 亩的始丰溪国家湿地公园、超 1000 个生态滨水节点,让全域河湖水系呈现生态“高颜值”。2024 年,全县涉水旅游总收入达 49.5 亿元。
天台县还孵化以水文化元素为核心的文旅 IP,将水文旅体验产品升级为城市名片。去年,天台县始丰湖夜游项目正式上线,这是全国首条以 “和合文化” 为主题的行浸式夜游线路。
(天台县沿溪打造的安科村和合咖啡吧,图片由浙江省水利厅提供)
天台县还做好“水利 +”文章,让水元素转化为可观赏、可研学、可消费的复合型价值载体。依托始丰溪,沿溪打造安科村和合咖啡吧、团圆山村川间咖啡馆等,举办塔后水上音乐节、赭溪民俗文化节,将水文风光与休闲体验相结合。
浙江一些县乡以“15分钟亲水圈”带动全域旅游、共同富裕。
浦江县大畈乡打造7个特色亲水圈,紧抓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契机,将“15分钟亲水圈”建设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构建壶源江、双姑源、清溪源三条滨水产业带,形成滨水休闲、乡村文旅、民宿康养三大特色产业。
浦江县大畈乡党委书记张丹东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2024年,全乡滨水旅游产业累计总收入突破3000万元,沿河7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超50万元。
如何进一步带动村民致富?大畈乡积极探索“水生态+文旅”融合路径,通过强村与弱村结对,建立“亲水圈共富联盟”,打造差异化水旅融合产品。
截至目前,大畈乡共打造了21个亲水项目,发展滨水民宿44家,涉水业态矩阵吸引年均游客超210万人次,带动西瓜、索粉面等山水大畈农副产品年销售额突破150余万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7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7
观点
2025-10-16
观点
2025-10-16
观点
2025-10-16
和讯财经
2025-10-1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