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0-14 23:12:56
(原标题:从辅具到服务,超50款“辅助黑科技”助力残特奥会)
国家辅助器具华南区域中心展示大厅。魏彤摄
南方财经记者魏彤 广州报道
“无障碍环境是残特奥会的灵魂,科技助残是本届残特奥会最大亮点。”残特奥会组委会副秘书长、省执委会副主任、省残联理事长陈学军曾在残特奥会“春天事业 活力绽放”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距离残特奥会开幕还有不到55天,随着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这两项粤港澳三地共同举办的体育盛会筹备工作准备就绪,赛事的脚步也越来越近。
作为辅具制造和应用大省,广东在残特奥会办赛、参赛、观赛各环节融入了科技力量,打造“科技助残”。日前,南方财经记者走访了参与残特奥会的高科技企业,探索这场融合智能科技与人文关怀的体育盛会背后的“软服务”和“硬科技”。
记者走访发现,随着广东近年来康复辅具产业的高速发展,涌现了不少产能先进、技术成熟的辅具企业,其中围绕互联网、AI、生物材料等前沿技术,研发了一批智能化、机械化的辅助装备,包括AI仿生腿、脑机接口轮椅、3D打印矫形器、柔性可穿戴监测等助残高科技产品。用科技为赛事赋能,将推动康复辅具用品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本届赛事科技助残亮点纷呈,残特奥会将成为展示“广东智造”、搭建应用场景的重要平台。早在今年4月,广东省政府已联合21个省直单位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康复辅助器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辅具产业向新材料、智能化、信息化进军。
本次高科技企业走访的过程中,广东各地的高科技企业纷纷展示了科技赋能体育赛事的“创新密码”。
“我们为残奥会、全运会研发的无人驾驶智能辅助轮椅,续航可达25–30公里,低电量时可自主返回充电坞补电,全程无需人工干预。”广东大洋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赖星表示,这款轮椅采用前后双雷达设计,具备自主避障、防跌落、摔倒报警三大核心安全功能。
目前,项目团队已在广州完成样机测试,并计划在广东及港澳地区共50余座竞赛场馆率先投放,每馆至少配置1台,实现“馆馆通、随叫随到”。针对港澳不同的法律法规,大洋医疗已于7月与两地相关部门完成初步对接,正同步开展合规性评估,后续投放数量及运营模式由对方政府确认后落地。
作为本届残特奥会官方助残轮椅独家赞助商,佛山市东方医疗设备厂有限公司展示了4款科技助残轮椅及赛事保障方案。其中,旗舰款电动轮椅全车仅重9千克,取下电池后比手动轮椅更轻,单块电池续航15千米,女士单手即可搬抬。
该企业区域经理廖国润介绍,4款产品将在开闭幕式、火炬传递、赛后发布会及所有比赛场馆亮相。观众或运动员凭身份证即可在志愿者服务台免费借用,志愿者也可推乘行动不便人群往返看台、安检区及媒体区。 他表示:“我们已组建10余人技术专班,复制‘杭州亚残运村’保障经验,对广州及分赛区所有场馆实行‘一馆一员’驻点。”
佛山市东方医疗设备厂有限公司助残轮椅。魏彤摄
“依托广东康复产业千亿级制造、百亿级服务优势,赛事期间,我们在广州、深圳两大主赛区及运动员驻地设置‘高科技互动体验区’。” 广东省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体验区还将围绕互联网、AI、生物材料等前沿技术,集中展示助力截瘫病人站立行走的康复机器人、运用多模态3D感知技术引导视障人士的机器导盲狗;可轻松应对楼梯和复杂地形的全地形轮椅等50余款最新康复辅助设备,让运动员和观众零距离感受“广东智造”的温度与精度。
残特奥会不仅是残疾人运动员竞技角逐的舞台,更是传递人文关怀温度的“放大镜”。
在不久前举办的残特奥会轮椅篮球测试赛上,就出现了这样的一幕。
随着篮球架徐徐降下,篮筐降至和运动员齐平后,获胜一方的运动员坐在轮椅上剪去篮网。据介绍,运动员剪下对手篮网作为战利品,意味着比赛大获全胜。在轮椅篮球项目中,“剪篮网”这一举动则有更深层次的含义,由于运动员是坐在轮椅上的,这种“齐平”寓意着社会的平等、包容和关爱,同时也能让运动员更好享受胜利的喜悦。
无障碍环境建设同样是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办好残特奥会首要的条件。
在本次广东赛区34个场馆改造过程中,场馆改造与无障碍建设同步进行。残特奥会执委会为此专门制定了场馆无障碍建设技术指南和图册,与十五运会同步制定六个保障方案和残疾人用具用品的保障方案,为运动员做好各项服务。
本次赛事,广东赛区36个竞赛场馆共设置2398个无障碍爱心座席,305间无障碍卫生间。针对不同类别残疾人需求,拓宽轮椅坡道、增设盲道与语音提示、安装闪光门铃和手语翻译系统等。
“针对残特奥会的特殊性,我们把志愿助残能力建设作为重点。” 残特奥会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使志愿者更好地认识残特奥会、更好地理解残障人士需求,组委会组织志愿者佩戴眼罩完成“盲道通行”、体验“无障碍坡道通行”“轮椅使用”,用这些环节让志愿者换位思考,更精准地把握残障人士需求。
日前举办的残特奥会坐式排球项目测试赛上,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的298名“小海豚”成为保障赛事顺畅运行的另一道靓丽风景线。
赛事期间,“小海豚”们化身“多面手”。场边辅助员蹲守在运动员身后,随时准备递送排球、擦拭排球;后勤保障组穿梭于看台与休息区,为观众和选手提供物资;检票区志愿者认真核查、给予入场指引。场内外,“小海豚”们始终微笑站立着,用专业的态度和精准的指引,为赛事的流畅运转保驾护航。
据了解,伴随着残特奥会提前赛陆续开展,目前共计有1417名赛会志愿者上岗,提供抵离迎送接待、竞赛服务、器材保障、医疗辅助、颁奖礼仪等服务。各赛区结合赛事实际开展助残志愿服务的强化训练,包括无障碍设施使用、轮椅辅助、视障引导、手语沟通、心智障碍服务等技能,以“全链条、专业化、实用性”的培训体系,让赛会志愿者能以高标准服务保障残障人士参赛观赛体验。
智通财经
2025-10-1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4
智通财经
2025-10-14
和讯财经
2025-10-1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4
智通财经
2025-10-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