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中航证券:国内量子计算呈现多元发展良好态势 把握量子前沿科技领域机会

来源:智通财经

2025-10-14 14:12:50

(原标题:中航证券:国内量子计算呈现多元发展良好态势 把握量子前沿科技领域机会)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航证券发布研报称,量子与AI产业的协同创新,不仅为量子计算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也可能为推动AI产业发展开辟新路径、新思路。当前,量子计算产业正处于技术突破、应用探索、产业培养同步推进的关键期。国内量子计算的发展也呈现出“硬件多点开花、软件工具补齐、产业协同发力” 的良好态势。同时,国内相关企业在量子前沿科技领域具有相对领先、全面、深入的技术、产品及市场布局,未来可能充分享受朝阳产业快速成长的市场红利。

中航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量子信息:引领未来全球科技变革之关键力量

量子信息主要包括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测量三大应用领域,在提升计算困难问题运算处理能力、加强信息安全保护能力、提高传感测量精度等方面,具备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瓶颈的潜力,正在成为全球科技竞争新焦点。近年来,随着相关前沿技术的快速突破, 英伟达CEO黄仁勋在年初还认为量子计算实用化还需“数十年”,6月份即公开表示该技术正迎来“拐点”,实用化可能比预期更早到来。

量子计算理论算力指数级超越电子计算

量子计算利用量子纠缠和量子叠加特性,在理论上实现对经典算法的指数级加速效果。量子与AI产业的协同创新,不仅为量子计算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也可能为推动AI产业发展开辟新路径、新思路。当前,量子计算产业正处于技术突破、应用探索、产业培养同步推进的关键期。国内量子计算的发展也呈现出“硬件多点开花、软件工具补齐、产业协同发力” 的良好态势。根据IDC数据,2022年全球量子计算技术(包括硬件、软件和即服务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为11亿美元,2027年将增长至76亿美元左右。预计量子计算的商用元年在2030年,市场需求超过1000亿美元,2022-203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9.72%。

量子通信与量子测量:绝对安全与极限精度

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当前,基于量子密钥分发(QKD)的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已进入实用化阶段,商用化产品研发和试验网络建设发展较为迅速。量子测量,是突破经典测量精度极限的综合性测量技术。原子钟、原子重力仪等已成熟商用,量子磁力计、光量子雷达和量子陀螺等处于工程化研发和应用探索阶段,量子关联成像、里德宝原子天线等尚处系统技术攻关期。根据Coherent Market Insights数据,2030年全球量子通信产业规模预计达到78.5亿美元;ICV TA&K数据显示,2030年量子精密测量市场规模预计增长到25.27亿美元。

标的方面

建议关注:国盾量子(688027.SH)、禾信仪器(688622.SH)、科大国创(300520.SZ)、神州信息(000555.SZ)、电科网安(002268.SZ)、吉大正元(003029.SZ)等产业链相关企业。

风险提示

技术路径尚不确定: 量子计算有多种技术路线(如超导、离子阱、光量子、拓扑量子等),目前尚未有路线被证明是通往大规模通用量子计算的唯一最优解。不同路线均面临技术瓶颈,任何路线的重大突破或证伪都可能对已形成的市场格局造成颠覆性影响。

技术瓶颈突破不及预期: 量子比特的稳定性、相干时间、门操控精度、纠错能力等关键指标仍需数量级上的提升。若核心底层技术(如纠错码、高精度操控、新材料等)的研发进展缓慢,将极大延迟通用量子计算机的实现时间表。

商业化落地周期漫长: 量子计算(尤其是通用量子计算)的商业化应用可能需10年甚至更长时间,量子传感和通信的落地相对较快,但大规模市场渗透仍需时日。企业可能面临长期投入无果的风险。

市场需求与支付意愿不确定: 当前市场主要由政府研发驱动和早期风险投资支持,真正的企业级付费市场尚未形成。客户对量子技术解决方案的迫切性、适用性和支付意愿仍需市场检验。

下游应用不及预期: 应用生态的贫乏会反过来制约硬件技术的发展。

核心硬件与材料供应链脆弱: 稀释制冷机、高质量低温元件、特种光纤等核心设备的供应链高度集中,可能面临地缘政治、贸易摩擦或产能瓶颈的制约。

人才短缺与竞争白热化: 顶尖量子科技人才全球性稀缺,科技巨头与初创公司之间、国与国之间的人才争夺战日趋激烈,可能导致人力成本急剧上升和团队不稳定。

知识产权与专利壁垒: 后发企业可能面临高昂的专利授权费用或严酷的专利诉讼风险。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4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