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子弹财经
2025-10-13 04:48:01
(原标题:港股新能源赛道的“稀缺标的”,为什么是岚图汽车?)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晓芸
编辑 | 闪电
美编 | 邢静
审核 | 颂文
岚图汽车又一次用速度刷新了行业认知。
10月2日,岚图汽车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股资本市场。而从8月22日首次公告上市计划,到完成申请递交,岚图汽车仅用时40余天。
事实上,这并非岚图汽车首次凭“速度”引发行业关注。作为一家成立仅五年的中国新能源车企,它此前突破了行业普遍面临的盈利难题,率先迈入盈利阶段。
2025年1-7月,岚图汽车已实现4.79亿元盈利,成为近年来新能源领域里,唯一一家在上市前就达成盈利的车企。
据灼识咨询数据进一步佐证,岚图汽车的盈利表现不仅“早”,更具行业标杆性。它既是业内最快实现单季度盈利的新能源车企,同时也是最快达成经营现金流转正的“玩家”。
因此,这份速度与盈利能力并存的亮眼表现,也让岚图汽车此次赴港上市被赋予了多重行业意义。
当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处在规模扩张向质量竞争的关键节点。一方面,新势力普遍陷入“烧钱难盈利”的困境,传统央国企则因路径依赖,导致转型缓慢。另一方面,港股高端新能源板块呈现新势力估值波动,以及传统央国企资产稀释的断层阶段。
岚图汽车的解法,恰好为破解这一行业困局提供了关键答案。
1、“岚图速度”是怎样炼成的?
“岚图速度”并非偶然迸发的市场奇迹,而是母公司东风汽车几十年来资源积淀,与岚图汽车自身市场化机制深度耦合的结果。
作为东风汽车旗下高端新能源核心资产,岚图汽车传承了东风汽车56年的造车经验、成熟的研发体系与覆盖全域的供应链网络,更共享了服务超6000万用户的市场洞察。
一个典型案例足以印证这份资源优势的含金量。岚图汽车的一座生产基地,前身正是东风汽车旗下的成熟工厂。依托工业基建与产线基础,岚图汽车仅用14个月便完成了工厂的智能化改造,使其具备新能源车型的量产能力。
要知道,新建一座现代化汽车工厂,往往需要3年以上周期和数十亿投入,这份“省时省钱”的优势,让岚图汽车一出场就赢在了起跑线。
尽管有了东风汽车的资源托底,但岚图汽车没有止步于“吃老本”,反而把精力集中在了新能源时代的核心竞争点上。
短短五年时间,它就搭建起一套覆盖“电动化+智能化”的科技创新体系,硬是克服了平台架构、“三电”系统、智能驾驶这些难点,打造了平台架构、岚海动力技术、智能座舱技术、智能驾驶技术和岚图技术生态五大技术底座,在电动化、智能化、安全和驾驶操控的体验上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这些技术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转化成了用户能感知的优势,比如更稳定的续航、更流畅的车机交互、更可靠的驾驶辅助,让岚图汽车在核心体验上直接跻身行业头部。
将核心技术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体验优势后,岚图汽车进一步打破传统车企的运营边界,在产品与用户交互层面构建起差异化竞争力。
它彻底跳脱了传统车企“自上而下”的产品推送模式,以市场需求为核心导向,深度融入互联网科技基因,通过电子电气架构的灵活迭代、智能座舱功能的快速更新以及智能驾驶系统的持续优化,确保产品始终精准跟上用户需求变化的节奏,避免了传统车企因流程僵化导致的产品与市场脱节问题。
作为央国企阵营中少见的 “用户型科技企业”,岚图汽车更将 “用户共创” 提升至核心位置。从车型配置细节的调整,到产品定位的整体规划,每一个关键决策环节都主动敞开与用户沟通的渠道,让用户从“产品使用者” 转变为 “产品共建者”。
这种“拉着用户一起造车”的创新思路,不仅让岚图在激烈的新能源市场竞争中快速找准差异化需求,减少试错成本;更通过深度参与感积累了扎实的用户口碑,形成 “用户反馈、产品优化、口碑传播、销量增长”的正向循环。
说到底,“岚图速度”炼成背后,是资源积淀与市场化的完美结合。东风汽车给了岚图汽车最扎实的基础,让它不用在“基本功”上浪费时间;而岚图汽车自身的市场化机制,又让这些资源快速转化为了技术突破与产品落地的成果。
2、从高增长到走向盈利
如果说“速度”是岚图汽车的外在表现,那么持续优化的财务数据则是其内在经营健康度的直接证明。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车新车平均降价1.8万元,降幅9.2%。进入2025年,价格战仍在持续,今年1—2月就有28款车型降价,其中新能源车占20款,纯电动车型平均降价3.9万元,降幅高达17%。
价格的持续下探压缩了车企的利润空间,部分车企甚至连续多个季度处于亏损状态。
就在整个行业面临“高投入、低盈利”挑战的背景下,岚图汽车却实现了“销量、收入、盈利”的三重突破,展现出强劲的成长韧性与盈利潜力。
招股书显示,岚图年销量从2022年的1.94万辆快速攀升至2024年的8.01万辆,期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03.2%,在中国高端新能源品牌中增速位列第三。其营收也从2022年的60.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93.6亿元,复合增长率达78.9%。
进入2025年,这一增长趋势得以延续,截至7月31日的七个月内已实现销量66680辆,收入达到157.8亿元,均接近或超越去年同期。2025年1至9月,岚图汽车累计交付96992辆新车,同比增长85%。
支撑这份高增长的,正是岚图汽车精准且完善的产品矩阵布局。目前,岚图“三旗舰”车型岚图梦想家、岚图追光L、岚图泰山分别覆盖MPV、轿车、SUV三大核心品类,形成对高端市场的“全场景覆盖”。
不过,相较于销量规模,毛利率更能穿透“增长表象”,直观反映品牌的产品竞争力、成本控制能力,也是验证一家车企是否走在健康市场化轨道上的核心指标。
尤其在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的当下,“增长是否以牺牲利润为代价”,成为区分“规模虚胖”与“健康成长”的关键标尺。
岚图汽车的核心优势正在于此:其销量增长并未伴随利润率的稀释,反而实现了规模与利润同步提升的良性循环。招股书数据显示,其毛利率从2022年的8.3%逐步提升至2024年的21.0%,并在2025年前七个月进一步达到21.3%。
灼识咨询报告更指出,2024年岚图毛利率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位列第二。这一持续向上的曲线背后,是岚图汽车“双轮驱动”的硬实力。作为央国企背景新能源车企中极少数以C端消费结构为主的企业,它既靠自研技术实现了成本优化,又凭高端产品矩阵守住了品牌溢价,最终找到“高增长”与“高盈利”的平衡支点。
对于正推进赴港上市的岚图汽车而言,这份在行业盈利困境中交出的亮眼财务答卷,不仅印证了其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更成为打动资本市场、支撑上市进程的坚实底气。
3、岚图的下一站
2025年,央国企改革深化与汽车行业新能源转型的浪潮交汇,不少央国企陷入新兴业务价值低估的困境。集团孵化的新业务虽前景广阔,但核心价值却难以在资本市场得到充分释放。
岚图汽车此次赴港上市,恰与东风集团股份同步推进的私有化退市形成深度协同,通过“股权分派、吸收合并”机制,来破解这一难题。
一方面,东风集团股份将其持有的79.67%岚图股权向股东进行分派,让股东直接分享新兴业务价值;另一方面,以10.85港元/股的“现金+股权”对价完成自身私有化,为后续资源整合扫清障碍。
更值得关注的是,岚图汽车登陆香港联交所采用了“介绍上市”模式。不同于传统IPO需发行新股募资、设计配套融资安排,岚图汽车无需新增股份发行。
这种轻资产、高效率的上市路径,既规避了新股发行对原有股权结构的稀释,也让岚图汽车得以快速登陆资本市场,更高效地实现业务价值的市场化定价。
对于岚图汽车自身而言,赴港上市不仅是一次资本市场的“亮相”,更是一次价值重塑的契机。
这份价值吸引力很快得到市场验证:在岚图汽车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后,10月3日,东风集团股份盘中涨超6%报9.69港元。这在本质上是资本市场对岚图价值的提前认可。
而在行业经历前期洗牌、投资者愈发看重“盈利性”与“可持续性”的当下,岚图汽车的价值底气,更藏在其稳健有序的长期规划中。
这些规划也为其估值提升铺垫了清晰路径。在产品布局上,岚图明确了“逐年补位、矩阵扩容”的节奏:其计划未来每年推出1到3款车型,预计到2026年底将拥有6到9款车型,不断扩大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
产品扩容的同时,渠道网络也将同步跟进。预计到2026年,岚图汽车将会把国内含商超在内的零售网络触点拓展至1000家,覆盖超过200个国内城市。出海战略亦全面推进,将加速向中亚、中东、中南美等地区拓展,稳步推进在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战略布局。
在决定高端新能源竞争力的智能化领域,岚图汽车则选择“强强联合”,与华为在组合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等展开深度合作。
可以说,产品、渠道、智能化的“三驾马车”已为岚图汽车铺好增长跑道,而今后赴港上市带来的资本资源加持,更将成为其加速的“燃料”。既可为技术研发、海外扩张注入资金动能,也能凭借市场化估值吸引更多行业资源与人才。
未来的岚图汽车,不仅有望在高端新能源赛道上实现更快增长,更将以“央国企转型标杆+高端品牌代表”的双重身份,成为推动中国汽车产业从规模迈向质量为先的重要力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斑马消费
2025-10-1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斑马消费
2025-10-1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