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投资者网
2025-10-04 08:01:37
(原标题:新茶饮,喝的是情绪与健康丨消费专题)
《投资者网》张静懿
曾几何时,“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曾刷屏社交媒体,成为年轻人情感表达与社交互动的符号。当这句流行语逐渐淡出公众视野,中国新茶饮行业也悄然完成了一场行业更迭。
2025年,中国新茶饮行业告别“跑马圈地”的狂热扩张期,迈入“精耕细作”的理性竞争期。行业核心逻辑从“拼门店数量”转向“提单店盈利”,从“产品同质化”转向“差异化破局”。在存量博弈的新赛道上,企业战略、消费者需求与行业监管共同重塑着市场格局,推动新茶饮从“网红经济”向“成熟产业”蜕变。
从“增量扩张”到“存量博弈”
中国新茶饮行业的规模扩张仍在持续,但增长动能已明显换挡。2024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达到3547亿元,看似可观的体量背后,是增速的显著回落——2024年同比增长率仅为6.4%,远低于2017-2022年期间24.9%的复合增长率。多位行业分析师指出,这一数据是行业“增量时代终结、存量时代开启”的核心信号。
2025年的市场表现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趋势。据艾媒咨询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新茶饮行业增速维持在5%-7%区间,与2024年同期基本持平,但较疫情前“20%+”的高增速相去甚远。这一变化背后,是行业增长逻辑的根本转变:早期依赖“快速开店+人口红利”的野蛮生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如今的增长更多依赖“单店效率提升+产品结构优化”,标志着行业进入成熟平稳的发展阶段。
具体来看,两大核心增长驱动力的边际效用正逐步减弱。一方面,门店扩张的“天花板”已现: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门店布局日趋饱和,租金与人力成本持续攀升,部分品牌在核心区域的单店营收甚至出现下滑;而低线城市虽仍有空间,但下沉市场的消费能力与品牌接受度差异较大,扩张效率明显低于早期。另一方面,消费者的“新鲜感红利”消退,对新茶饮的选择从“跟风尝试”转向“理性筛选”,品牌若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维持用户粘性。
头部企业的差异化破局
面对存量竞争压力,头部品牌通过差异化战略构建壁垒,行业呈现“一超多强、腰部崛起”的态势。不同定位的品牌基于自身优势,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1.蜜雪冰城:性价比筑底的“规模霸主”,试探中端破局
作为行业规模之王,蜜雪冰城(02097.HK)以“极致性价比+全产业链控制”构建核心护城河,凭借成熟的加盟模式与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在门店数量和覆盖广度上形成绝对优势。截至2025年上半年,其全球门店已达5.3万家,其中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达57.6%,下沉市场的根基持续巩固。
市值表现直接印证了规模战略的成功,2025年3月港股上市后,蜜雪冰城以290港元收盘价一举突破千亿港元市值,截至9月26日市值已攀升至1,482.79亿港元,稳居“行业市值一哥”地位。
在规模优势之上,公司开始探索中端市场突破。2024年试点的“雪王城堡”概念店已进入规模化复制阶段,同时通过子品牌幸运咖加速咖啡赛道布局——截至2025年上半年,幸运咖门店突破7000家,形成“茶饮+咖啡”双引擎格局。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48.75亿元、净利润27.18亿元,性价比战略的盈利潜力在多元化布局中持续释放。
2. 喜茶:加盟降维的“高端转型者”,下沉中高端市场
与蜜雪冰城的下沉路径形成反差,作为新茶饮高端化的开创者之一,喜茶选择以模式调整实现市场下沉,成为中高端大众市场的重要参与者。面对存量竞争压力,其2023年9月启动的战略转型备受关注——从“纯直营”模式转向“直营+加盟”双轨模式,同步将价格带从25-35元下探至18-28元,精准瞄准“中高端大众市场”。
这一调整迅速显现规模化成效,截至2025年上半年,喜茶门店总数约4400家,覆盖范围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快速渗透。目前,依托供应链升级,喜茶在维持产品品质的前提下实现成本优化,2025年推出的“轻乳茶”系列以低糖配方契合健康消费趋势,单月销量突破千万杯,成为下沉市场的核心引流产品。
3. 霸王茶姬:东方美学赋能的“全球化黑马”
霸王茶姬(CHA.O)以“东方茶定位+国风美学”为差异化标签,成为近年来行业中的亮眼“黑马”。其以“原叶鲜奶茶”为核心产品特色,凭借独特的品牌调性在20-35元价格带形成竞争优势,同时早早布局海外市场抢占增长新极。截至2025年上半年,其门店总数激增至7038家,同比增长超40%,海外门店达208家,覆盖6个国家,成为头部品牌中“出海”进度最快的企业。
作为“新茶饮美股第一股”,公司截至2025年9月26日市值达30.96亿美元。2025年二季度实现净收入33.32亿元,调整后净利润为 13.07 亿元。海外市场已成为核心增长引擎,2025年上半年海外GMV同比增77.4%,洛杉矶首店开业首日销量破5000杯,印尼门店日均销量超2000杯。
创新、健康与全球化的未来之路
在企业端积极布局的同时,消费者需求与行业监管也在推动新茶饮行业向“规范化、高品质”方向发展。
从消费者需求来看,“低糖”“0卡”“无植脂末”已成为新茶饮产品的基础标配。消费者开始更加关注原料的健康性和品质,对添加益生菌、草本植物等具有功能性茶饮的需求明显增加。为迎合这一趋势,头部品牌纷纷强调“原料透明化”,部分品牌甚至公开供应链信息,通过“品质背书”增强消费者信任。
从行业监管来看,2024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陆续出台多项针对新茶饮行业的规范性文件,重点聚焦食品安全、标签标识、广告宣传三大领域。业内人士表示,监管的常态化与精细化不仅能遏制“低价劣质”等乱象,更能推动行业整体品质提升,为合规企业创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
科技赋能与全链路数字化转型成为行业共识。智能化的制茶设备,如自动奶茶机、智能泡茶机等,正在被品牌广泛应用,以保证出品的标准化、提升效率并降低人力成本。同时,品牌正大力投资建设数智化的供应链体系,通过大数据预测销量、智能采购、优化仓储和冷链物流,实现降本增效和品质的稳定控制。此外,AI推荐菜单、AR/VR虚拟品茶等新技术的探索,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具互动性和个性化的消费体验。
全球化布局正成为头部品牌的新战略选择。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白热化,越来越多的品牌将目光投向海外,寻求新的增长空间。东南亚因其相似的饮茶文化和庞大的年轻消费群体,成为品牌出海的首选目的地。霸王茶姬已在多国开设门店,蜜雪冰城、喜茶等品牌也相继启动出海计划。
行业分析师总结道,“中国新茶饮行业已经走过爆发式增长阶段,进入了一个以‘品质、效率、创新、文化’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周期。未来,能够成功整合供应链、拥抱数字化、满足消费者深层次健康与情感需求,并具备全球化视野的品牌,将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现如今,新茶饮行业正在完成从网红经济到成熟产业的蜕变。在这个过程中,唯有真正理解消费者需求、持续创新的品牌,才能穿越周期,赢得未来。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或许意味着更健康、更优质、更多元的茶饮选择,而这正是行业走向成熟最直观的体现。(思维财经出品)■
投资者网
2025-10-04
投资者网
2025-10-03
投资者网
2025-10-03
投资者网
2025-10-02
投资者网
2025-10-02
投资者网
2025-10-0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3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