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美政府“关门”倒计时?特朗普发声!

来源:证券时报

媒体

2025-09-30 22:20:06

(原标题:美政府“关门”倒计时?特朗普发声!)

  
  
  
  
    
         
    
    
      
      
      

距离美国联邦政府资金彻底耗尽已不足24小时。

      
      
    
    
    

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9月3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一旦美联邦政府“关门”,可能导致大量联邦雇员被裁。他还表示,若不满意军方将领,将“当场解职”。

    

为避免联邦政府停摆,在9月29日晚间,特朗普在白宫会见国会两党领袖,讨论临时拨款法案。这次会谈被视为在10月1日凌晨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大限到来之前,两党弥合分歧、达成预算共识的最后机会。但会后双方的表态表明民主与共和两党并未谈拢,美国联邦政府再次停摆或已在所难免。

    

在29日晚间的会谈结束后,美国副总统、共和党人万斯直截了当地表示:“我认为我们正走向停摆”。万斯还透露了双方的一大分歧点,也就是医保政策。万斯表示,“美国的医疗保健政策已经崩溃”,共和党在过去执政的8个月中不断尝试解决这一问题。

    

民主党一方,包括参议院少数党领袖舒默与众议院少数党领袖杰弗里斯,也直言民主与共和两党间在医保政策上存在巨大差异,并且展现出绝不后退的立场。舒默明确表示,只要共和党人接受民主党在医保政策方面的要求,他们便同意避免政府停摆。

    

美国众议院议长、共和党人麦克·约翰逊则已经开始对外放风,将可能到来的联邦政府停摆的责任归咎于民主党。约翰逊表示,民主党人这时提及医疗保健是在引入“无关紧要的问题”,如果政府“关门”,那么“责任在民主党”。

    

美国参议院预计将于9月30日,政府资金耗尽的前几小时,对众议院通过的政府拨款延期法案进行最后一轮投票。如果有人在最后一刻改变主意愿意妥协,那30日的这次参议院投票将是他们避免美国政府停摆的最后一次机会。

    

眼下,尽管共和党控制着国会和白宫,但根据参议院规则,他们至少需要60票才能通过支出法案。共和党在参议院有53个席位,也就是说想要美国政府不“关门”,他们必须说服至少7位民主党人“倒戈”。

    

一旦临时拨款法案在9月30日午夜前仍无法通过,美国联邦政府“关门”将造成什么影响?

    
        
  •       

    一旦美国联邦政府“关门”,大约80万名联邦雇员会被迫无薪休假,承包商账单无法及时支付。多地博物馆、国家公园和纪念碑等可能关闭或缩短开放时间。美国务院领事馆和移民局的部分窗口将放慢工作甚至关闭,护照、绿卡、签证等证件办理时间被拉长。虽然社会保障金等强制性支出仍会发放,但相关人工服务将可能陷入停滞。

  •     
    
        
  •       

    对于低收入家庭,打击会更快到来。数百万孕妇和儿童的食品券将受影响,住房援助和能源补贴也会因资金断档而延迟,联邦政府对学前教育和学校午餐的支持可能被迫由地方政府垫付,州县财政压力骤增。

  •     
    
        
  •       

    此外,交通、旅行、医疗、公共卫生等都将受到影响。人手短缺不仅会导致航班延误、排队频繁,并且新航线审批、飞行员培训和执照发放也会停止;此外,疾控中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日常统计更新、药品审批速度等也会放慢,政府医疗保险等机构的电话客服、案件上诉等服务将难以获取。

  •     
    
        
  •       

    更广泛的经济代价也不可忽视。分析普遍认为,政府“关门”可能让美国经济每周损失约70亿美元,联邦雇员薪资延迟发放会影响消费支出,市场对政策不确定性的焦虑会加剧波动。如果“停摆”久拖并与债务上限、财政赤字等议题交织,还可能导致美国政府借贷成本增加。

  •     
    

据了解,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因共和、民主两党政策分歧导致拨款中断而“停摆”已有20多次。上一次、也是最长的一次“停摆”发生在特朗普首个总统任期内。当时大约四分之一的联邦政府机构“关门”持续五周,殃及80多万名政府雇员,经济损失估计超过100亿美元。

    

市场方面,美股三大股指小幅低开,截至发稿,道指跌0.01%,纳指跌0.16%,标普500指数跌0.11%,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近1%。

         
    

综合自:央视新闻

    

责编:李丹

    

校对:廖胜超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证券时报网

2025-10-01

证券时报网

2025-10-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30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