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9-29 21:36:59
(原标题:5000亿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如何理解稳投资“关键一招”?)
稳投资、稳增长再出关键一招。
9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扩大有效投资,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积极推进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关工作。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共500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当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李超说:“我们正在会同有关方面,抓紧将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投放到具体项目,后续将督促各地方推动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推动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在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提及了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会议强调,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多地密集召开相关政策宣讲会或对接会,引起市场注意。
4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出,力争6月底前下达全年“两重”项目建设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全国项目清单,同时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解决项目建设资本金不足。
5月7日,央行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其中就提及,将抵押补充贷款(PSL)利率降至2%,PSL也是央行支持政策性银行创设的金融工具。
国家发改委在8月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报批加快设立投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9月10日,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下半年工作时也提到,将加快设立投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政策性金融工具将为当前宏观经济带来积极影响,在优化资金配置的同时增强市场信心。
在9月29日的发布会上,李超表示,当前经济运行当中依然面临着不少的风险和挑战,外部环境仍然严峻复杂,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实施宏观政策。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也将持续加强经济的监测、预测、预警,做好政策预研储备,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迪认为,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用作资本金或带动2万亿元以上信贷额度,年内形成1—1.5万亿元信贷投放,有助于促进人民币贷款增速企稳回升;此外,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的项目主要为新兴支柱产业或新型基础设施,对提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一定帮助。
张迪进一步指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一方面体现了该工具要落实落细落地到具体项目,另一方面也可以撬动银行信贷投放,做到最大化稳增长效果。
实际上,近日美联储降息,叠加国内8月份经济数据出现波动,货币政策受到市场高度关注。9月23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5年第三季度例会召开。会议建议,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抓好各项货币政策措施执行,充分释放政策效应。
张迪注意到,本次例会,央行对货币政策目标(主要为通胀)的表述出现细微差别,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物价处于合理水平”转变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物价处于合理水平”,从“保持”转变为“促进”,表明监管层对经济增长和物价处于合理水平的诉求更为强烈。
在9月29日的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李超明确表示,“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扩大有效投资”。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也被称为“准财政”工具,通过解决项目建设资本金不足的问题,来稳投资、促创新,资金重点支持新兴产业、基础设施等,在当前投资资金和投资意愿不足的情况下,发挥政府引导资金投向的风向标作用。
这对于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稳定房地产市场也将产生积极作用。今年8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359亿元,同比增长2.0%。从结构上看,8月全国税收收入10152亿元,同比增长3.4%,值得关注的是1—8月全国税收收入已实现累计0.02%的正增长(前值-0.3%),这是自2023年12月以来首次转正;非税收入2207亿元,同比下降3.8%,延续了5月以来的负增长态势。浙商证券的分析报告认为,这既与基数效应有关(主要是多渠道盘活资产等带动),也体现了规范非税收入管理见效落地。
江南农商行宏观首席研究员李苗献表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力度大于预期,一是5000亿元规模较大,二是全部用于资本金,对投资撬动作用较强。
李苗献同时也指出,后续不确定性在于是否有足够项目使资金能快速投放;此外,该工具推出后,年内再额外推出其他财政增量政策的可能性也会出现下降 。
经济观察报
2025-09-29
经济观察报
2025-09-29
经济观察报
2025-09-29
经济观察报
2025-09-29
经济观察报
2025-09-29
经济观察报
2025-09-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