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什么是真正的长期主义?| 行业观察

来源:读数一帜

2025-09-29 19:53:20

(原标题:什么是真正的长期主义?| 行业观察)

典型的“底仓型”风格,不追求单一年份的爆发,但追求能涨抗跌,致力于成为资产配置中的基石

文|林语

编辑|姚亮

近年来指数化投资快速流行,以其规则清晰、运作透明、不受个人情绪干扰、客观反映市场而受到投资者欢迎。与此同时,指数也是诚实的记录者和见证者,亦将市场变迁与长期趋势完整呈现。

某种意义上,指数可以作为构建集群特征、观察事物本质的通用语言:在足够长的时间里,哪怕再同质化的领域,成分选择和权重配比上的区别都会让指数走出不一样的曲线。

倘若将每家基金公司旗下的产品编制成指数,按产品规模加权,我们便能清晰追溯投资决策的长期轨迹:有的公司擅于捕捉短期热点,指数成分和权重随热点频繁轮转;有的公司擅长深耕长期价值,指数权重聚集在穿越周期的标的之上。

观察Wind编制的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偏股型指数,正是后一种策略的典型代表,呈现出鲜明的“底仓型”风格走势:时间越长,相对于沪深300的超额收益越明显,波动率却更低。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22日,过去十年,这条曲线年化收益8.78%,同期沪深300仅3.17%;年化波动率为14.76%,而沪深300为18.65%。

在长期投研实践与市场周期检验中,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的底仓风格逐渐清晰呈现:不在某一年的排行榜上闪耀,但在更长的周期里力争超越市场。这条曲线也清晰地传递了投资中的基本原则:复利的第一敌人不是熊市,而是波动。当波动被压低一个台阶,时间就会成为复利的杠杆。

这种慢半步、稳一手的复利,也为国海富兰克林基金近年来发展“固收增强”提供了天然的权益底仓。一个回撤更窄、夏普更高的股票模块,可以更好地嵌入债券组合,致力于降低“股债跷跷板”中的极端波动,助力其成为资产配置中的基石。

更低波动、更高夏普

如果把2014年以来的A股拆成三轮完整的牛熊周期,中间经历了2015年杠杆牛、2016年熔断、2018年贸易摩擦、2021年核心资产行情、2022年地缘冲突、持续数年的权益基金熊市以及今年以来的科技牛。

观察Wind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偏股型指数可以看到,它很少在单一年份冲进行业前列,却以更低的波动率、更高的夏普比率穿越了多轮牛熊。

据Wind数据,2016年,沪深300指数下跌11%,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偏股型指数仅跌不到3%;2017年市场反弹,它以超26%的年度收益跟上节奏;2018年大熊市,沪深300下跌25%,它仅下跌14%;22年沪深300再跌22%,它下跌不到18%。

能涨、抗跌,十年下来,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偏股指数的年化波动率在14.76%左右,低于沪深300的18.65%;年化夏普比率0.58,高于沪深300的0.20;Calmar比率0.21,同样优于沪深300的0.07(Wind,2015年9月23日至2025年9月22日数据)。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第一只偏股基金诞生之日为2006年6月14日。若依此为基期,截至2025年9月22日,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偏股型指数累计回报达635%,年化回报12.64%,显著高于沪深300同期表现(累计回报248.35%,年化回报6.88%)。

底仓风格溯源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底仓风格的形成,要从公司投研团队的结构说起。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22日,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拥有17位基金经理,平均从业年限达8.61年,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稳定的团队保证了投资理念的传承和执行的一致性,避免了因人员变动带来的策略漂移。

此外,截至2025年6月末,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的基金经理人均管理产品数量仅2.76只,这意味着投研人员有更多的精力可倾注于深度研究中。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的持有人中,机构投资者的占比高达63%,更多专业投资者构成的负债端给基金平稳运作提供了相对有利的环境。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的风格底色,与公司总经理徐荔蓉倡导的长期主义密切相关。公司旗下多数产品都呈现“三低”特征:低估值、低波动、低换手。

以权益投资总监赵晓东为例,他长期以来深耕金融、消费、地产等领域,不追逐市场热点,而是在基本面扎实、估值合理的公司中寻找高安全边际。Wind数据显示,其单独管理国富弹性市值、国富中小盘基金超十年,截至2025年9月22日,近十年年化收益分别超过10%和12%。累计收益165%和214%,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分别为23%和22%。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的投资理念不仅体现在长期业绩中,也与监管倡导方向具有一致性。今年5月,相关部门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全面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其中有一条对基金经理业绩的考核维度是“三年以上产品业绩与业绩比较基准比较”。

在考核机制上,国海富兰克林基金采用长期导向的考核方式。基金经理的业绩考核中,3-5年的周期占较大比重,这使其能够专注于长期价值的挖掘,不必过分关注短期排名压力。这种考核机制与公司的投资理念高度契合,形成了良性循环。

权益赋能固收增强

在坚实的底仓基础上,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的“固收增强”系列也呈现出鲜明的特色。

赵晓东单独管理的国富恒瑞债券基金(A类002361),是“固收+深度价值”的典型代表。定期报告披露的信息显示,该产品以高等级利率债筑底,权益仓位常年在15%上下波动,执行深度价值策略,重仓银行、地产等低估值高股息板块。2016年2月成立至2025年9月22日,该基金A类份额每一完整年度均实现了正收益,年化回报5.2%,最大回撤3.8%。

研究分析部总经理王晓宁的“固收增强”风格则偏向红利策略。其与固定收益投资副总监沈竹熙管理的国富安颐稳健6个月持有期混合(A类017886),便是这一思路的典型代表。

该基金权益仓位在10%-30%之间,最新一期定期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股票仓位为14.60%。王晓宁表示,该基金的权益仓位聚焦“未来的红利”:以三年之后的整体股息率作为参考水平。在组合中,更希望寻找稳定成长的标的,较传统红利增加一些成长因子,而不是类似部分周期股,处于盈利下降同时静态息率较高的状态。

从目前的运作情况来看,这种策略让基金能够在市场不同风格切换中保持相对平稳的业绩表现。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22日,该基金2023年9月成立以来累计回报9.95%,年化回报4.77%,最大回撤1.22%。

无论是赵晓东的“深度价值固收增强”,还是王晓宁的“红利成长固收增强”,本质都是权益能力向固收领域的赋能。用权益底仓的选股逻辑,为“固收增强”产品的增强部分锚定方向,既有助避免出现固收不稳、权益乱加的乱象,又力争实现“1+1>2”的稳健增强效果。

顺着权益赋能固收的思路,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推出了“国富理财+”系列固收增强型基金产品线。产品线涵盖多种风格和策略,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的客户需求。

除了赵晓东和王晓宁,还有多位权益基金经理与固收团队搭档运作了“固收增强”系列产品,包括制造业研究出身、均衡风格的刘晓,擅长选股、追求确定性成长的高燕芸等。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注重安全边际的投资方式,使其“固收增强”产品具有独特优势。稳健的权益增强投资策略,在市场下跌时表现出较好的防御性,也力争在中长周期获取更好的超额收益。

以2025年上半年为例,在市场出现较大波动的情况下,国海富兰克林旗下所有“含权固收增强”产品最大回撤均控制在3%以内,并在年内均实现了正收益。虽然收益率并不突出,但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呈现出稳健发展的特征。

结语:把“+”写进更长的周期  

过去几年,主动权益类基金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后的回调与反思,部分“固收+”产品甚至沦为“固收-”。基金业也陷入了集体思考:何为真正的长期主义?杠杆、赛道、排名是否值得追逐?是否所有带“+”的产品都真正实现了增强?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行业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改革。回看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其实早已在践行一套严格的标准:始终以投资者利益为先,高度重视业绩比较基准,不漂移、不偏离,不因追求规模而牺牲投资者的长远利益,长期保持着稳健的经营节奏。

在基金业,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并不大,也不是增速最快、辨识度最高的公司。稳健务实的风格使其在机构投资者中积累了较好的口碑,在散户市场的知名度则相对有限。但它以超过十年的业绩曲线,给出了关于长期主义的答案。

这个答案,或可归结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取舍。

有所为,体现在对价值的坚守、对基准的敬畏上。依托权益底仓优势,在能力圈内发挥所长;有所不为,即不追逐热门赛道、不博弈短期排名、不押注高风险资产,不因规模冲动偏离产品定位。一切为复利让路,让“+”体现在更长的周期中。

这种取舍背后,是对投资本质的敬畏,也是对投资者利益的守护。归根究底,真正的“+”,不仅仅是多一分收益,更是让投资者多睡一个安稳觉。

风险提示: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产品收益存在波动风险,投资须谨慎,详情请认真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管理公司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30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