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一家农业公司,如何靠“好想来”年赚6亿?

来源:投资者网

2025-09-29 18:01:59

(原标题:一家农业公司,如何靠“好想来”年赚6亿?)

《投资者网》引力丨张静懿

2025年9月,万辰集团(300972.SZ)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实现“A+H”双重上市。这一动作被视为其与对手鸣鸣很忙争夺“港股量贩零食第一股”的关键一役。

然而,在公司高歌猛进、门店数突破1.5万家、上半年净利润同比飙升50358.8%的光环之下,隐忧正悄然浮现:资产负债率逼近69%、门店大幅关闭、新开门店增速下滑、单店盈利难题未解……这些数据背后,是量贩零食行业“规模优先”逻辑的极限挑战。万辰集团能否借港股上市突破瓶颈,再下一城?

一次战略转型的跃迁

万辰集团的故事,始于农业。其成立于2011年,最初以金针菇、真姬菇、海鲜菇等食用菌的工厂化种植、研发与销售为主业,是国内食用菌领域的头部企业之一。彼时的万辰,是一家典型的传统农业公司,业务稳定但增长缓慢,利润波动较大。

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2022年。这一年,万辰集团跨界切入当时正迅速崛起的量贩零食饮料零售赛道。次年,公司将旗下“陆小馋”“来优品”“吖滴吖滴”等多个区域品牌整合为全国性品牌“好想来”,标志着其正式从单一农业企业转型为“食用菌+量贩零食”双主业运营模式。

这一转型并非偶然。据灼识咨询数据,2024年中国零食饮料整体市场规模已达4万亿元,而量贩零食作为新兴渠道,渗透率尚不足5%,远低于美国、德国等成熟市场。更重要的是,该细分赛道预计在2024年至2029年间实现36.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成为整个行业中增长最快的渠道之一。

万辰集团选择以“低价刚需+社区连锁”为核心策略切入市场。通过厂家直采、规模化采购和高周转运营,压缩中间流通环节,实现价格优势。据公司披露,其零售价较传统大卖场、超市及便利店平均低20%至30%。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主要竞争对手鸣鸣很忙的价格同样比线下超市渠道便宜约25%。这种“效率革命”构成了量贩零食商业模式的核心竞争力。

为强化品牌形象,万辰集团还在“好想来”旗下推出两大自有产品系列:“好想来超值”主打质价比,如千岛湖水源的天然饮用水每瓶仅售0.6元;“好想来甄选”则侧重品质差异化。目前,公司2025年上半年每月上新约250个SKU,其中约27%为独有品类,显示出一定的供应链整合能力与选品独特性。

一场关于“速度”的博弈

如果说战略转型是起点,那么加盟模式则是万辰集团实现快速扩张的关键引擎。凭借轻资产、可复制性强的特点,公司在三年内完成了从零到全国布局的跨越。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万辰集团在全国拥有15,365家门店(其中核心品牌“好想来”门店为14,334家,“老婆大人”为1,031家),覆盖中国29个省份,99%的门店为加盟模式。

财务表现随之爆发式增长。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由5.49亿元激增至323.29亿元,净利润从0.68亿元增至6.11亿元。2025年上半年,收入进一步翻倍至225.8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72亿元。注册会员人数超1.5亿,2025年8月活跃会员人均月消费频次达2.9次,用户基础庞大且具备一定粘性。

然而,高速增长的背后,代价也开始显现。首先是财务杠杆的持续攀升。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负债总额超过50亿元,资产负债率达68.95%(高于零售行业60%左右的平均水平)。流动负债中的计息借款超9.3亿元,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逾15亿元。

其次,扩张速度明显放缓。2022年至2024年,公司分别新增加盟店163家、4475家和9746家,呈现加速态势。但进入2025年后,上半年仅新开1467家,增速大幅回落。与此同时,闭店数量却在上升——2025年上半年关闭门店290家,已超过2024年全年208家的水平。这组数据传递出一个信号:市场正在趋于饱和,优质点位减少,新店拓张难度加大。

知名战略定位专家指出,闭店增多反映加盟商盈利压力上升,亏损风险可能正在加剧。若不能有效提升单店盈利能力、优化门店布局、改善运营效率,单纯依赖规模扩张的增长模式或将难以为继。

对比来看,其主要竞争对手鸣鸣很忙的发展势头更为迅猛。2023年11月,原“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宣布合并,组建“鸣鸣很忙集团”。合并后资源整合效应显著,截至2025年9月,全国门店数已突破2万家,规模优势明显。

两家头部企业的激烈竞逐,本质上是由行业特性决定的“规模战”。量贩零食属于典型的薄利多销模式,只有形成足够大的采购规模和终端网络,才能构筑成本护城河。

为何二次上市?

在此背景下,万辰集团推进港股上市的动机显得尤为清晰。一方面,A股市场虽已给予其高度关注——过去一年股价累计涨幅超100%,早期投资者获利丰厚,但融资能力和国际影响力仍有限。通过港股IPO,公司有望引入更多元化的机构投资者,补充长期资金,缓解债务压力,并为后续扩张提供弹药。

另一方面,此次上市恰逢公司控制权交接的关键节点。2025年8月,《一致行动协议》到期终止,创始人王健坤之子王泽宁正式成为公司唯一实控人。同年7月,王健坤辞去董事长职务,由其姐王丽卿接任,王泽宁出任总经理。8月,王泽宁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增至58.09%。这位出生于1993年、拥有密歇根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教育背景的“二代”掌舵者,自2015年起便参与公司治理,并主导了2022年零食业务的初步拓展。

王泽宁上任后的首项重大举措,便是加强对子公司的控制权。2025年8月,万辰集团宣布拟以13.79亿元收购南京万优商业管理有限公司49%股权,完成后将直接和间接持有该公司75.01%的股份。万优公司是“好想来”品牌运营的核心主体,承担着门店管理、供应链协调与品牌推广等关键职能。此举意在强化对供应链端的掌控力,提升整体运营协同效率。

因此,港股上市更是新管理层确立战略方向、巩固市场地位的重要一步。尤其是在鸣鸣很忙同样竞逐“港股量贩零食第一股”的背景下,谁先成功上市,将在品牌声量、资本市场认可度和资源整合方面占据先机。

万辰集团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一场从农业企业到零售巨头的跳跃,在量贩零食这片热土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如今站在港股门口,公司面对的不只是资本市场的审视,更是自身发展模式的拷问。真正的考验,不是谁能更快开店,而是谁能活得更久、更稳。(思维财经出品)■

投资者网

2025-09-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