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心绞痛到心梗,冠心病已成首要死亡原因!北大第一医院副院长李建平:中年是防治关键期

来源:时代周报

媒体

2025-09-28 20:36:08

(原标题:心绞痛到心梗,冠心病已成首要死亡原因!北大第一医院副院长李建平:中年是防治关键期)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林昀肖

2025年的9月29日是第26个世界心脏日。世界卫生组织(WHO)2024年最新发布的《全球心血管疾病报告》显示,冠心病已成为全球首要死亡原因,每年导致约960万人死亡。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23年发布的数据表明,我国冠心病患者已超过1100万,且每年以约2.5%的速度增长。

“根据我国最新的统计数据报告,冠心病在我国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超越恶性肿瘤,占据城乡居民死亡原因的首位。在人口老龄化的大形势下,这个趋势预计还会进一步加剧。年龄是冠心病一个重要因素,老年人越多,发病人群的基数自然就越大。”近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李建平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指出。

李建平现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高血压精准诊疗中心主任,其牵头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项目《中国高胆固醇血症的筛查与干预新靶点研究》、2030科技创新“四大慢病”防治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基于大型自然人群队列的脂蛋白图谱及干预新靶点研究》。

冠心病的高危人群有哪些?李建平指出,包括患有“三高”(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高龄、肥胖、慢性肾脏病、需长期维持透析、有家族史(尤其是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指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男性≤55岁、女性≤65岁确诊冠心病)的人群。

“此外,精神心理因素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的人群患心血管病风险也显著升高。”他表示。

“三高”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就高血压而言,我国约有3.4亿高血压患者,每年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人数达350万人,其中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李建平认为,这“三高”的危害很难绝对排序,因为“三高”往往协同造成危害,危害是1+1+1>3的,三者都应严格控制。

“如要进行区分排序,高血脂,尤其是高‘坏胆固醇’LDL-C可能是最基础的‘罪魁祸首’,它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直接原料;其次是高血压,它持续冲击损伤血管内膜,为斑块形成创造条件;高血糖则像‘糖霜’,会毒害血管内皮,加速斑块进展并使其变得不稳定。”李建平分析称。

对于“三高”疾病,难有手段可以根治,只能通过药物进行有效控制,也诞生了庞大的药物市场。以高血压化药市场为例,米内网数据显示,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高血压化药销售额2024年约达450亿元。在广泛布局的国内药企中,据米内网数据,2024年华润医药(03320.HK)有16个品种在销,华海药业(600521.SH)亦有16个品种在销,信立泰(002294.SZ)有5个品种在销。

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方面,李建平认为,中年人重在“查”和“控”,这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期,是疾病加速发展的时期,“三高”往往在此阶段出现。“必须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发现异常必须严格干预,遵医嘱服药,将指标控制在理想范围。”

对65岁以上老年人而言,李建平认为重在“管”和“护”。老年患者需进行规范的慢病管理,坚持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同时需注意预防跌倒、保持营养、进行适度康复运动,维护好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李建平           

长期不重视可能发生心肌梗死

时代周报:根据你的临床观察,冠心病患病的症状表现主要有哪些?

李建平:症状上,最典型的是心绞痛,表现为胸部正中或偏左的压榨性疼痛、闷痛或憋闷感,多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诱因下发作,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数分钟内可缓解。

有时也可伴有牙痛、咽部紧缩、左肩背和上肢放射痛、上腹痛等症状,容易被忽视成其他科室的疾病。如果长期不重视心绞痛的症状,就有可能发生心肌梗死,症状则表现为更严重的胸痛,休息、硝酸甘油无法缓解,如不及时救治有生命危险。

时代周报:冠心病与心绞痛、心肌梗死有怎样的关系?

李建平:冠心病是疾病总称,主要是指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形成斑块,进而造成血管狭窄、堵塞心肌血流灌注。

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一种表现,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心绞痛症状,其发作通常有体力活动等诱因,持续时间相对短暂,数分钟即可缓解,相当于是血管狭窄后心脏“缺血缺氧”发出的警告信号,这时就提示需要去检查心脏。

而心肌梗死则是冠心病中更急更重的一类情况,发病机制通常是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突然完全被堵死,导致急性心肌细胞缺血坏死。心梗一般症状更重,持续时间更长,甚至可能诱发严重心律失常,导致心源性猝死等危及生命的严重事件。

时代周报:冠心病发病是否有季节性特点?

李建平:有季节性特点,一般在秋冬季、早春和换季时高发,这是因为寒冷刺激或季节交替,气候发生明显变化时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斑块变得不稳定,容易导致发病。

时代周报:冠心病是怎样确诊的,主流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李建平:检查方法有很多,包括无创和有创两大类。其中心电图、心脏超声、冠脉CTA、运动平板试验是临床上,尤其是门诊时常采用的检查方法,其创伤小、相对便捷易操作,适用于门诊人群的筛查,但诊断准确性相对较低。

冠脉造影是确诊冠心病的金标准,造影下可以准确辨别各个冠脉血管的狭窄程度,同时造影术中即可同步行介入治疗。

目前冠脉造影这项技术已基本普及全国各级医院,成为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一大常规手段,不过该检查是有创的,有一定操作风险;造影剂也会诱发或加重肾损伤,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能存在一定风险。

时代周报:目前有没有一些新的、更高效的冠心病检查方法?

李建平:随着诊疗技术和理念的不断更新发展,对于冠心病的检查手段也越来越丰富和准确,目前公认的是腔内影像学和冠脉功能学评估。腔内影像可以深入到血管腔中,明确斑块的具体性质、狭窄程度和管腔直径,从而有助于选择最佳的球囊和支架尺寸,使得介入效果最优化。

此外,冠脉功能学,如FFR(血流储备分数),可以判断狭窄到底有没有造成实际的心肌缺血,帮助医生更精准地决定是否需要放支架。两项技术相较传统的冠脉造影更加精准,符合当今“精准诊疗”的理念。

构建慢病防治一体化临床诊疗体系

时代周报:高血压患者是冠心病的高危人群之一,高血压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也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如何预防和治疗高血压这样的慢病?

李建平:同其他慢病防治策略类似,防治高血压的首要核心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减盐、减重、多运动、戒烟酒、心态平和。改善生活方式是基石,若生活方式改善后血压仍不能控制在理想水平,就需要降压药物干预。

一旦开始服用降压药物,不可随便替代或停药。不过临床上也有部分患者,即使服用了3种以上的降压药物,仍不能很好的控制血压,即“难治性高血压”,这就需要采取药物之外的方法来强化血压控制。

时代周报:目前高血压基本都是用药物控制,有没有其他替代疗法?

李建平:近些年,去肾交感神经术(RDN)是一种创新的微创介入治疗手段,通过射频消融或超声消融,选择性破坏肾交感神经,以达到降压效果,RDN为药物治疗血压控制不佳及药物不耐受等患者提供了新选择。

此外,高血压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为继发性高血压,一些肾动脉狭窄或内分泌疾病也会以顽固性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这也是目前研究聚焦的一个重点领域,当解除肾动脉狭窄或干预内分泌相关疾病后,血压通常可显著改善,以致不再需要大量服用降压药物。

2025年北大医院成立了高血压专病中心,由心血管内科牵头,囊括了内分泌科、肾内科、泌尿外科、影像科等多个科室,通过多学科协作、联合会诊查房,精准诊疗高血压,为高血压患者提供全面细致的医疗保障。

时代周报:你此前牵头的2030科技创新“四大慢病”防治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目前进展情况如何?

李建平: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传统血脂四项检查,无论是预测ASCVD(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病风险,还是指导治疗,均存在一定局限性。

2030“四大慢病”项目的核心研究内容是聚焦血脂精细化管理,重视ASCVD“残余风险”的识别与干预,构建一套基于国人特征的脂蛋白及亚组分精准检测、特征分型、风险预警、有效干预的一体化临床诊疗体系。目前,项目正沿着既定目标稳步推进,取得了积极的阶段性进展。

时代周报:该项目希望重点攻克的领域有哪些?

李建平:首先是检测标准化,我们正在全力优化和推广垂直密度梯度离心全自动血脂谱检测(VAP)技术,旨在建立一套全国统一的、标准化的脂蛋白亚组分检测流程。

其次是风险精准化,通过VAP技术,精准检测脂蛋白及亚组分,并基于大规模的中国自然人群队列,绘制中国人群特有的脂蛋白精细图谱,同时建立我们自己的脂蛋白异常临床分型标准,找出那些隐藏在“正常”血脂指标背后的高危人群。

再者是干预靶点化,我们不仅要知道风险在哪,更要找到解决的办法。项目正利用多组学技术和遗传学方法,深入探索中国人群血脂异常的独特遗传背景,致力于发现新的药物靶点和干预策略,为未来开发更精准、更高效的降脂新药提供科学依据。

时代周报:该项目推动相关问题解决能给慢病防治带来怎样的影响?

李建平:该项研究意义深远,将为慢病防治带来革命性的积极影响:简单来说,就是实现从“粗放管理”到“精准防治”的跨越。

对医生而言,未来将不再仅仅依靠“血脂四项”来决策,而是有一套更精准的“雷达系统”(VAP检测+新型标志物),能更早、更准确地识别出高危患者,并进行针对性更强的治疗。

对患者而言,这意味着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比如,同样LDL-C达标的两个人,可能因脂蛋白亚组分不同而面临不同的残余风险,我们的研究结果能指导医生对其中风险更高的人采取更积极的强化治疗,真正实现“一人一策”。

对国家而言,精细化血脂管理有助于降低ASCV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以有效减轻巨大的疾病负担和社会经济负担。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8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