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28 11:24:42
(原标题:小红书也可结账付款,本地生活服务落下关键一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董静怡 上海报道
近日,上海的杨女士在一次到店消费结束后,没有像往常一样打开手机上的常用支付应用,而是打开了小红书里的小红卡。
这个新模式刚刚开始没多久,对于消费者和商家来说,都还有些陌生。店员向杨女士表示,她是今天第一位用小红书结账的消费者。
支付顺利完成,杨女士的账单获得了9折优惠。“虽然比不上一些团购,但比一些代金券要便宜,而且使用很简单方便。”杨女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评价称。
这是小红书向本地生活服务迈出的关键一步。
近日,小红书正式推出了其本地生活核心产品“小红卡”。这款年费168元的“吃喝玩乐一卡通”,为用户提供精选门店到店消费9折优惠,试图将平台内容种草优势转化为线下交易。
大厂纷纷发力的本地生活赛道,又添了一个小红书。不过,小红书没有做大规模的补贴,也未追求商家数量的扩张,目前仅在上海、杭州、广州三个城市精选了数千家门店合作。
“这三个城市消费活跃度高、‘小红书范儿’的特色供给丰富、用户匹配度高。”在一场媒体沟通会上,小红书副总裁徐磊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未来还会逐步拓展。
在激烈的本地生活竞争中,小红书试图走出一条基于自身社区基因的差异化道路。这种“慢”打法,能否开辟一条新路?
(小红书交易产品负责人、本地产品负责人莱昂、小红书副总裁许磊接受媒体采访 董静怡/摄)
“小红书做本地生活是一个不得不做、肯定会做的事。”小红书交易产品负责人、本地产品负责人莱昂直言。
作为成立12年的生活方式平台,小红书早已成为用户获取吃喝玩乐建议的高频场景。然而,过去用户的行为链路往往止步于“种草”——收藏笔记、标记店铺,却缺乏一个顺畅的闭环促使他们真正到店消费。莱昂认为,小红卡提供的是一种“更往前动一步的动机”。
小红卡是小红书推出的本地生活消费权益卡。在外界看来,小红卡最显性的权益是“9折优惠”,但小红书内部更看重的是其背后的“精选逻辑”。
小红书的社区根基在于“普通人帮助普通人”,用户分享的真实体验构成了平台的口碑资产。小红卡的目的,正是将这些散落在无数笔记和评论中的“好店”筛选出来,集中推荐给用户,同时通过9折权益降低消费决策门槛,让“种草”到“拔草”的过程更顺畅。
“我们今天挑出的几千家门店,是用户选出来的。”莱昂向记者表示,这些店铺的筛选依赖平台对海量笔记和评论的数据挖掘,结合人工复核,确保入选门店具备真实口碑。
(一尺花园门店 董静怡/摄)
然而,本地生活赛道早已巨头林立,竞争白热化。美团作为行业老牌玩家,凭借多年积累的商家资源和完善的配送体系占据领先地位;抖音2021年成立生活服务一级部门后发展迅速,GMV在2024年约为5600亿元,同比增长81%;阿里巴巴也强势回归本地生活战场,通过高德推出“扫街榜”,以出行场景为切入口带动“到店”强势入局。
在效率至上、规模为王的互联网竞争中,小红书的本地生活路径显得格外“另类”。
莱昂向记者坦言,小红书目前并不将GMV作为核心目标,甚至也谈不上去与其他大厂竞争。“我们今天更关注的是用户是否愿意为这张卡付费,是否愿意带卡到店,以及用户和商家如何评价这种体验。”
在他看来,本地生活对小红书的意义不是抢占市场份额,而是延伸社区价值,小红卡的商业模式也需要时间验证。莱昂也透露,下一步将重点观察小红卡用户复购率、到店行为、笔记反馈等指标。
整场交流里,小红书反复强调的是“价值验证”“用户习惯”等。在许磊看来,这符合小红书业务发展的一贯逻辑:“历史上小红书整个业务的发展路径和脉络,基本上都是找到差异化的定位,而不是说今天去追风口,其实我们本来就是参与者。”
值得注意的是,小红卡只是小红书2025年商业化狂飙突进的冰山一角。今年以来,小红书在商业化布局上明显提速,将社区流量转化为商业价值的决心不小。
7月,小红书App宣布新一轮品牌升级,品牌标语从“生活指南”升级为“你的生活兴趣社区”。从“有用”到“有趣”,对于小红书来说可能是一条更有商业化潜力的路径。
组织架构上,小红书也进行了一次重要的调整,成立“大商业板块”,由COO柯南担任总负责人,与CMO之恒共同组建新领导班子。这一调整被视为小红书加强商业化的重要信号。
电商业务方面,小红书同样大刀阔斧。8月,小红书App底部新增的“市集”一级入口,为站内交易转化提供更直接的流量阵地。
同时,小红书推出“百万免佣计划”,所有商家在前100万的支付交易额将被免除佣金,仅保留0.6%的支付渠道成本。此前,小红书电商佣金率多为2%-5%,此举显著降低了商家的经营成本,意图吸引更多商家入驻,特别是中小商家。
今年以来,小红书电商持续推出多种举措,例如2月宣布启动电商运营服务商招募,4月对商家结算账期进行全面升级。此外,小红书还进一步扩大评论区挂商品链接的范围,从商家只能在自己的笔记评论区挂商品蓝链,到商家、买手、用户都可以在任何笔记评论区发商品链接,完善商家经营场域。
在商业化上,小红书有着自身优势。平台拥有3亿月活用户,其中95后占比超50%,女性用户高达70%,一二线城市用户过半。这些用户正是本地生活服务的核心消费群体,具有高黏性、高消费意愿的特点。
但平台的属性也为其商业化带来挑战。数据显示,有超过70%的小红书月活用户存在搜索行为,三分之一的用户打开小红书的第一件事就是搜索。这是小红书最大的价值,也是其商业化的枷锁。
如何在内容生态与商业利益间取得平衡,是小红书面对的长期命题。
这从小红书颇为谨慎的商业化举措也可以看出来:在电商上,小红书有意避开了与传统电商平台的正面竞争,转而聚焦非标品的“好货”;在本地生活上,小红书也没有补贴、低价、规模,168元的价格算不上便宜,几千家的合作商家和仅仅覆盖的三个城市都是比较有限的。
在4月举办的2025小红书商业合作伙伴大会上,小红书商业渠道总经理宗宪强调:“质量驱动的商业代理生态是用户、博主、客户、代理商与平台长期共赢增长的唯一路径。”这一表态明确了小红书商业化的核心方向——不追求野蛮生长,而是注重质量与可持续性。
对于小红书的商业化举措,资本市场反应积极。据报道,金沙江创投旗下一只基金分发的投资组合文件显示,小红书的估值在短短三个月内飙升了19%,升至310亿美元。有分析称,本地生活可能是其上市前夕的最后一块商业化拼图。
但估值的持续增长需要商业化的实际成效来支撑。“重质而非量”的道路,在追求规模和效率的传统电商平台中很少被看到,小红书打出的差异化能否让其在巨头林立的市场中站稳脚跟,仍然还需观察。
观点
2025-09-29
和讯财经
2025-09-28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8
观点
2025-09-28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8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