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轩新闻
2025-09-27 10:43:21
(原标题:股权流拍、罚单激增8倍:恒丰银行的治理困局与上市迷途)
对于谋求上市的恒丰银行而言,能否将阶段性整改措施转化为长效机制,切实提升内控水平,将成为其能否打破“违规受罚—市场信心不足—融资受阻”恶性循环的关键所在。
股权市场的冷遇与监管的频频重罚,共同指向恒丰银行日益严峻的信用与治理危机。
日前,恒丰银行重庆分行一笔评估价达2877.4万元的股权在司法拍卖平台流拍,尽管引来近千次围观,却始终无人出价。
就在流拍前不久,恒丰银行因贷款、票据业务管理不审慎以及关键的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等问题,被处以6150万元的巨额罚款。
2025年至今,该行罚单总额已突破8000万元,是去年全年罚款总额的八倍有余,频频违规清晰地揭示了其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存在的系统性漏洞。
违规成性:从掩盖不良到数据失真
恒丰银行的合规问题已非偶发个案,而是呈现出系统性、重复性的特征。纵观2025年以来该行所获罚单,违规行为横跨账户管理、反假货币、信贷风控、数据报送等多个核心领域,内控机制在不同业务条线均存在失效风险。
1月,恒丰银行因违反账户管理规定、反假货币业务管理等八项违法行为被中国人民银行予以警告,并处罚款1060.68万元。此后,上海分行、重庆分行、漳州分行等多家分支机构也相继因各类违规事由被处罚,总分行之间风控传导薄弱性可见一斑。
8月20日,重庆分行再因掩盖不良资产、投资业务管理不到位、贷前调查与贷后管理不尽职等问题被处以260万元罚款。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该分行第二次因贷款“三查”环节违规被问责,显示同类问题在整改后仍反复发生。
尽管恒丰银行在屡次处罚后均对外表示“高度重视监管意见,已全面落实整改”,但罚单频发的态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其整改措施的实际成效令人存疑。
值得警惕的是,9月1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开出的6150万元罚单,直指两项关键违规:“贷款、票据及理财业务管理不审慎”与“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前者关乎资产质量真实性,后者则触及信息治理与监管信任基础。数据报送不准确不仅是技术性疏漏,更可能影响外部对银行整体风险状况的判断,进而干扰监管决策与市场预期,属于严重的系统性治理缺陷。
业绩增长:表面繁荣下的隐忧
与合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恒丰银行2025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表面亮眼的业绩报告。
半年报显示,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40.87亿元,同比增长11.52%;净利润30.04亿元,增幅7.29%。在已披露半年报的全国性股份行中,恒丰银行是仅有的3家实现“营收净利双增”的银行之一。
然而,剖析这些数据的背后,恒丰银行的增长质量令人担忧。
净息差是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恒丰银行2025年上半年的净息差为1.56%,虽同比提升4个基点,但仍低于股份行平均水平。在利率持续下行、行业净息差普遍承压的背景下,这一表现难以支撑长期可持续增长。
资产质量方面,恒丰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从2018年的28.44%大幅降至2025年6月末的1.48%。但这一改善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激进核销实现的。
2024年全年,恒丰银行核销不良贷款总额高达112.68亿元,较2023年激增40.4亿元。2025年,该行继续大规模处置不良资产,债权总额超1亿元的资产包就达77个,总额236亿元。
风险结构悄然变化。2024年恒丰银行个人贷款不良余额暴涨83.78%至31.04亿元,不良率飙升1个百分点至2.4%。零售业务通常被视为银行经营的“压舱石”,这一数据的恶化预示未来风险可能进一步蔓延。
资本压力:急需补血的困境
恒丰银行正面临持续的资本补充压力。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72%,虽暂高于监管底线,但较2024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2.66%,也呈现0.64个百分点的下滑。这种“双降”趋势表明,在业务扩张与风险资产增长的双重作用下,资本消耗速度正在加快。
作为非上市银行,恒丰银行的资本补充渠道相对有限,无法像已上市同行那样通过定增、配股等权益类工具进行高效融资。因此,其资本补充主要依赖于发行资本补充债券和增资扩股等传统方式。
2025年8月,该行紧急启动非公开发行增资扩股筹备工作,计划引入特定对象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这一动作虽属必要,却也向市场清晰传递出面临的内生资本积累能力不足的结构性挑战。
与此同时,恒丰银行与控股股东山东省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之间的重大关联交易也备受关注。该行向山东金融资产转让了54.65亿元不良资产。此类操作虽能短期内优化报表、减轻不良压力,但从长期来看,这种依赖股东“输血”式的资产处置模式,虽然能暂时缓解资本和资产质量压力,但也可能延缓银行自身风险定价与内生修复能力的构建,甚至引发市场对其真实资产质量和独立经营能力的疑虑。
上市之路:合规短板构成最大障碍
作为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仅存的两家未上市银行之一,恒丰银行的上市进程始终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该行的上市计划可追溯至2006年,并在2014年明确将于2015年正式启动。然而,受连续两任董事长被查处等事件影响,上市工作屡次搁浅。
2023年4月,恒丰银行重启上市计划,提出“对标上市条件,稳步推进整体上市”。但当前频发的合规问题,正为其上市前景蒙上新的阴影。
在A股市场日益重视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的审核趋势下,恒丰银行的相关表现尤为令人担忧。万得ESG评级显示,该行在环境社会风险审查、绿色金融创新、董事会治理水平、反腐败机制建设等多个关键议题上均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2025年6月,43岁的白雨石正式出任恒丰银行行长,成为12家股份行中最年轻的“一把手”。摆在年轻管理层面前的,不仅是业绩增长的压力,更是如何夯实合规基础、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这一系统性课题。能否在高速发展与合规经营之间取得平衡,将直接决定其上市之路能走多远。
流拍股权:市场信心的风向标
华业资本关联方重庆捷尔医疗所持恒丰银行3197.1万股股份近日遭遇流拍,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折当前市场对恒丰银行的信心水平。
该笔股权评估价为2877.4万元,而起拍价定为2014.2万元,较评估价下调约30%,却依然未能吸引投资者出手。市场冷淡反应的背后,与恒丰银行近年来屡次出现的合规漏洞及资产质量不确定性密切相关。
股权流拍现象可能对恒丰银行的市场声誉和资本补充能力产生连锁反应。若市场信心持续低迷,该行正在推进的增资扩股计划或将面临挑战,进而影响其整体上市进程。
尽管恒丰银行新管理层的成绩单看似靓丽,但光鲜数据背后潜藏着严峻挑战:监管治理混乱与不良贷款率的骤增。单次股权流拍或可归因于市场波动,但坚实的合规经营能力,才是银行稳健发展的根本基石。
对于谋求上市的恒丰银行而言,能否将阶段性整改措施转化为长效机制,切实提升内控水平,将成为其能否打破“违规受罚—市场信心不足—融资受阻”恶性循环的关键所在。
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受限于数据与认知局限,无法保证内容的绝对准确客观,如有异议请联系文轩。
乐居财经
2025-09-27
乐居财经
2025-09-27
证券之星网站
2025-09-27
尺度商业
2025-09-27
观点
2025-09-27
乐居财经
2025-09-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