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3万元/斤的英德红茶:一片绿叶子的顶流之旅丨粤来粤好百千万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27 10:14:34

(原标题:3万元/斤的英德红茶:一片绿叶子的顶流之旅丨粤来粤好百千万)

编者按:2025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单上,英德红茶以51.78亿元首次登顶全国红茶类榜首。构筑起这一价值版图的,是英德红茶从市场到源头、贯穿消费与创新的多维探索:单泡300元、近3万元/斤的英红九号金毫锚定高端赛道;与喜茶联名的“英红·芝士糯糯”以单日80万杯的销量触达大众市场;而八年前50克“英红九号”种子随神舟十一号开展的航天育种实验,则是其在品种创新上持续突破、为产业扩容蓄力的一次积极尝试。


英德红茶与云南滇红、安徽祁红并列为中国三大红茶,以“浓、纯、甜、香”核心特质,被誉为“东方金美人”“世界高香红”“中国红茶之花”。其核心品种英红九号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下称“省农科院茶叶所”)培育至今,已完成从“茶树品种名”到“茶叶商品名”再到“红茶公共品牌名”的三级跃迁,成为国内农业科技商业化落地的范本。

良种是茶产业的“芯片”,其迭代速度直接决定产业天花板。为破解英红九号抗逆性弱、产量受限等短板,进一步撬动英德红茶产业价值,2016年,英德市老一队茶业有限公司(下称“老一队”)将50g英红九号茶树种子随天宫二号送入太空育种,历经63天诱变后随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地面。八年过去,这场“太空育种实验”如今交出了怎样的产业答卷?南方财经记者前往英德市英红镇,探寻英德红茶产业背后的价值密码。

在老一队的航天育苗基地,一处用铁丝网和遮阳网围蔽保护的凉棚里,一株高约1.8米的茶树格外引人瞩目。这便是承载着茶农和科研人员的期待的航天母树28#。

“从上太空到育苗成功,整个过程就和开‘盲盒’一样,容错率极低。”冯平坦言,最初进入太空的35粒种子,返地后仅30粒用于实验,经浸种、催芽等层层筛选,最终仅4株出苗,而成活下来至今的,唯有这棵世界唯一的航天茶母树。

八年培育期内,通过扦插苗培育技术,这棵母树已经扩繁至2000余株,且均保留了太空种源的优良性状,部分茶株长到一米高。凭借这一突破,老一队也成为全国红茶领域唯一培育出航天育种茶树的企业,为英德红茶抢占高端种源赛道奠定了基础。

冯平表示,随着扦插苗逐步形成稳定品系,老一队今年下半年计划扩大种植面积,预计建成50亩航天茶标准化示范基地进行量产,未来年产太空茶叶1吨,最快在2026年推出3000元/斤的高端航天红茶,主攻礼品及收藏市场。仅这一产品线,年产值即可达600万元,为英德红茶开辟新的价值增长极。

这场航天育种探索,不仅为广东茶树育种创造了新的材料,促使英红九号种质资源储备优化,更从高端品种选育方面提升了英德红茶的核心竞争力,推动英德红茶产业实现新突破。

除了辐射育种外,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红茶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团队核心成员、省农科院茶叶所茶树资源与育种团队副主任秦丹丹介绍,当前广东茶树育种已形成“传统+现代”的双轮驱动模式。人工杂交定向育种聚焦特定性状优化,精准匹配市场需求;此外,科研人员正积极突破分子辅助育种技术,加快前期种子资源的筛选速度,将传统10到15年的品种选育周期大幅缩短至3到5年。

“我们也在实验室持续攻关茶树的组织培养技术,希望能缩短品种选育周期,实现茶树的快速繁殖,同时也为遗传转化体系等生物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目前已经在部分优良品种上实现了组织快繁,取得了初步成效。”秦丹丹表示。

在老一队茶叶加工车间两公里开外,省农科院茶叶所的茶树种苗繁育圃里,扦插了英红九号、鸿雁12号、丹霞1号、丹妃、丹霞8号等一批优良品种,为英德乃至广东茶叶后期发展储备优良品种。

育苗、种植技术与时俱进,让科技种茶深入人心。在太空茶实现量产之前,科技夯实的种源优势,早已转化为产品端的高溢价能力。

“从英红九号上采摘的金毫,相当于红茶中的爱马仕,市场价逼近30000元/斤,单泡售价可达300元;价格次之的金毛毫也要6000元/斤。2023年金毛毫还作为国茶(广东茶)代表之一,成为‘中法元首松园茶叙’现场用茶,架起中外文明对话的桥梁。”老一队市场部负责人袁经理介绍,这种溢价源于原料稀缺性与制作工艺壁垒:其采用的是茶叶最顶端的芽尖,不仅产量极低、采摘难度大,且茶叶本身极为娇嫩,后续制作的工艺复杂度与难度也远高于普通红茶。

高端化之外,英德红茶也在通过跨界融合拓展消费场景,实现从“初级农产品”到“高附加值商品”的跨越。今年4月,英德红茶跨界联名喜茶面向年轻消费者群体推出“英红·芝士糯糯”系列产品,单日销量突破80万杯;英九庄园推出“红茶+咖啡”的特色“茶咖”,打破品类边界;红旗茶厂则开发出荔枝冷泡红茶、红茶冰激凌等饮品,以及红茶鸡蛋仔、红茶宴等菜品,进一步延伸出红茶皂、香薰、护手霜等文创衍生品,极大拓展了“红茶+”的商业想象力。

如今,英德红茶作为广东清远的一张靓丽名片,已形成“科技赋能+全链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截至2024年底,英德市茶园种植面积达18.16万亩,干茶年产量1.8万吨,实现综合产值90.45亿元,正朝着百亿目标冲刺。

产业集群效应持续凸显。1个茶叶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串联起全市880家茶叶企业与180家专业合作社。在131家具有SC认证资质茶叶生茶企业中,8家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与23家清远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持续发挥“领头雁”作用,带动包装、物流、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相关从业人员达15.5万,覆盖从茶叶种植、采摘、加工、销售到文旅服务等多个环节,构建起“一业兴、多业旺”的就业生态。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化产业集群,从单一茶叶生产到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英德红茶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品牌价值显著提升,已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今年5月,由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发起的“2025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发布,英德红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51.78亿元,增幅8.5%,位居广东省第一,首次荣登全国红茶类榜首,为产品溢价与市场拓展提供了强支撑。近期,英德红茶组团亮相2025新疆茶博会,举办“中国红茶品牌价值第一——英德红茶专场推介会”,并挂牌成立英德红茶乌鲁木齐推广中心,不仅为英德红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挖掘新增长极,还进一步扩大英德红茶区域公用品牌在新疆地区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让品牌深入人心。

从“绿叶子”到“金叶子”,英德以种质创新筑牢产业根基,以科技融链激活发展动能,实现了“因茶而荣,因茶而名,更因茶而富”的蜕变。

“我们希望把英红九号种子再次送入太空,登上国际月球科研站,开展月球航天育种试验,让中国茶香飘向星辰大海。”冯平憧憬道。


总策划:邓红辉 贾肖明

总统筹:杜弘禹  袁丁  指导:丁青云 曹军

选题/执行统筹:喻淑琴 李振

拍摄/剪辑统筹:曾婷芳 朱景辉 罗晶晶

设计统筹:林军明   海报:王冰 黄舒镱

分发统筹:谭婷 张楠  

出镜/文案:陈梦璇   剪辑/拍摄:肖航

实习生:昝金玉 李雪瑶 杨凌霜 罗奇宇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21世纪经济报道  

制作:品粤工作室  创意工作室 学习经济工作室

联合制作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7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6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