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界

拳头挥起时,别砸了茅台镇的锅!

来源:懂酒谛

2025-09-26 17:41:54

(原标题:拳头挥起时,别砸了茅台镇的锅!)

作者尚可

8 亿投资砸进茅台镇,验收完成后遭 “强行接管”,公司员工被大巴送走、手机被没收,逼得投资人痛斥其行为是在“开门招商,关门打狗”……

“强接管”事件经媒体报道后,仁怀市和茅台镇双双成为舆情中的“风暴眼”。面对铺天盖地的舆情,众多围观者不禁发出灵魂拷问——用这样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他们这是要凭“硬实力”吃茅台镇的饭,砸茅台镇的锅吗?

在拳头挥起时,可曾想过这样做的后果?

这是招商引资,还是关门打狗?

近期,在以茅台酒闻名的茅台镇,发生了一起轰动全国的事件——有一条新闻,在经过媒体报道后,一时间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

在这次新闻事件中有两大主角:其中之一,是名为重庆泰克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重庆泰克”);另一个则是仁怀市工业和商务局。

其中重庆泰克是仁怀市招商引资来的企业,招商引资项目就落户在茅台镇;仁怀市工业和商务局,则是主管当地工业生产和商贸流通的职能部门之一。两者之间本应和谐共处,结果却因为一个项目闹到了剑拔弩张。

据大象新闻报道,2017至2022年期间,重庆泰克在茅台镇投资8亿多元建了一座白酒污水处理厂,最终却被仁怀市工业和商务局以“解除合同”为由强行接管。

在看到媒体报道后,有不少网友在参与讨论中主动发声:这仁怀市工业和商务局,莫不是要用“开门招商,关门打狗”的套路,来砸茅台镇的锅?

营商环境之痛

在大象新闻以《重庆老板在茅台镇投资 8 亿建污水处理厂,验收后遭当地强行接管》为题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后,很快就引起舆论关注,并迅速发酵成为网络舆情。

在一条视频中,重庆泰克的负责人举着泛黄的合同,声音嘶哑地发出诘问:“我们按合同建好了厂,通过了环保验收,结果他们拿着一张解除合同通知书,把人全撵走,这跟明抢有什么区别?”

未对涉事企业进行一分钱赔偿,仅凭一纸“解除合同通知书”,就对重庆老板投资8个多亿的项目进行“强行接管”,对此,有法律人士分析称,仁怀市地方主管部门所采取的这种操作,于法无据,于合同无理,于程序失当。

上述做法在为仁怀市和茅台镇招来非议的同时,也会深深刺痛茅台镇、仁怀市乃至贵州省的营商环境,使得当地在后续的招商引资中陷入被动。

对于这种有损政府形象的行为,大家纷纷要求一查到底。

“后遗症”立竿见影

在媒体的报道中,“强行接管”这个词十分扎眼,也成为引发舆情的主要原因。

事情发生后,遵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很快就发布了情况通报,称遵义市委、市政府针对网上反映问题,已成立由市委政法委牵头的调查组,决定提级对相关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相关调查结果将会及时向社会公布。

这就意味着,对企业有直接管辖权的仁怀市,已经不可能再用“自查自纠”的方式给出调查结论了。最终的真相究竟如何,要以其上级——遵义市给出的调查结果为准。

不得不说,这场闹剧和风波,带来的后遗症立竿见影。有网友留言说:我们公司已经在贵州茅台镇考察了三个月了,准备15个亿建电机厂,都立项了,看到这个新闻,董事会决定暂停投资。考察备选第二城市!

祸起“PPP模式”

信息显示,被“强行接管”的这家白酒污水处理厂,是重庆泰克2017年在仁怀市中标的一个PPP项目,项目所在地位于以茅台酒闻名的茅台镇。当年,这一项目也成为仁怀市和茅台镇招商引资的政绩之一。

从事件发生的脉络看,双方矛盾的焦点,很大概率是因为祸起“PPP模式”——最初,双方以项目为纽带而牵手;最终,双方又因利益冲突而挥起拳头。

PPP模式,在业内俗称“3P”,“PPP项目”是中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的简称,它的英文全称是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其核心是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基础上,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来合作建设相关项目,并以此来缓解政府的短期财政压力。

以PPP模式筹建的项目,通常是政府负责立项招标,中标的社会资本负责投资建设,建成后由政府授权投资方在一定期限(一般为10-30年)内拥有对投建项目的运营权。

在项目运营期内,投资方的收益要么来源于其服务的用户收费,要么由政府按照“投资+收益率”的方式向投资方分期支付,待运营期满后,投资方将会把项目的所有权和运营权无偿移交给政府。

PPP模式,本身存在一定隐患,本次的“强行接管”事件,实际上也是“PPP项目”的一次暴雷,只不过,它不仅炸伤了投资商重庆泰克,也炸伤了茅台镇、仁怀市、遵义市乃至贵州省的营商环境和政府信誉。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30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