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22 19:59:55
(原标题:国家公园法将施行;五年来高排放车辆淘汰近两千万辆丨碳中和周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椰 李德尚玉 实习生王怡茵 北京报道
碳中和周报关注“双碳”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包括碳中和政策、地方动态、企业实践等。我们将通过精选每周碳中和领域的重大事件,并进行点评的方式,提供一个及时全面的碳中和信息平台。
1、我国首部国家公园法将施行
9月12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园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关于国家公园的专门立法。该法共七章六十三条,明确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务院批准设立,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和海洋区域。国家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将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自然生态空间纳入国家公园,实行严格保护;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特性和内在规律,对国家公园实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国家公园保护,开展多种形式的自然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培育全社会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国家公园法》为我国生态系统提供全方位保护,同时为可持续的生态旅游与公众教育提供法律依据,实现了保护与利用的平衡。为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法治保障,标志其迈入法治化新阶段。
2、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十四五”淘汰高排放车辆近2000万辆
9月19日,在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新成效。黄润秋介绍,在蓝天保卫战方面,因地制宜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改造,累计完成散煤治理4100万户;“十四五”淘汰高排放车辆近2000万辆。聚焦重点区域开展攻坚行动,2024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细颗粒物(PM2.5)浓度分别比2020年下降了18%、10%和20%。
在碧水保卫战方面,开展排污口的“查、测、溯、治”,共查出入河排污口36万余个、入海排污口6.3万余个,七大流域和重点海湾整治完成率分别达到90%和93.3%;全国3000多条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超过90%。
在净土保卫战方面,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基本完成132个重点县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溯源,累计完成10万余个行政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5%以上。在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方面,高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部署开展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专项整治,组织实施新污染物治理行动,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十四五”淘汰高排放车近2000万辆,污染防治攻坚战数据亮眼,淘汰高排放车辆、治理散煤、整治排污口等举措成效显著,PM2.5浓度明显下降,黑臭水体基本消除。这些硬举措体现了系统治污、精准施策的思路。未来需要持续巩固成果,推动治理常态化和机制化,助力绿色低碳转型。
3、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我国碳市场累计成交近490亿元
9月19日,在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介绍,截至2025年9月18日,全国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达7.14亿吨,累计成交额489.61亿元,真正实现 “稳起步、稳运行”。与此同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同步启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30余项制度规范落地,多层级、较完备的碳市场法规体系初步形成。“这不仅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靓丽名片’,更成为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李高说。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全国碳市场成交额近490亿元,制度体系初步建成,已然成为推动“双碳”目标的关键市场机制。当前全国碳市场仍待稳步扩大行业覆盖、提升流动性,以更充分发挥碳定价的减排激励作用。
4、专访张人禾:1.5C温控下,气候变化重塑行业格局
根据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最新数据,2024年成为首个突破《巴黎协定》1.5℃温控目标的年份。中国气象局也警示,2025年全球平均气温仍有可能再创新高。在2025年服贸会第四届气象经济主题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院长张人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全球气候变暖现状来看,当前全球对将升温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已有一些悲观情绪,对控制在1.5℃以内的目标更不乐观,因为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曾超过1.5℃。需要说明的是,单一年份的气温超过1.5℃不具备完全代表性,因为气温存在年际波动,需通过多年平均气温判断是否真正突破阈值。但2024年是有观测记录以来首次超过1.5℃,这一现象也说明,全球变暖的趋势在不断加强。按照目前的减排力度,要实现上述温控目标确实存在较大困难。因此,当前看来最关键的仍是进一步加大减排措施的力度,通过更有效的减排确保温控目标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这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也是保护人类健康、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单年气温首超1.5℃虽不等同于彻底突破阈值,但明确释放了全球变暖持续加剧的强烈信号。当前减排力度与现实需求存在巨大差距,加大深度减排力度已成为实现温控与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
1、内蒙古:严格新上项目绿电消费要求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可再生能源电力强制与自愿消费相结合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包含夯实绿电消费核算基础制度、强化可再生能源电力强制消费机制、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自愿消费机制等5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夯实绿电消费核算基础制度包括明确绿电消费核算范围、避免绿电消费重复计算、提升绿电绿证交易规模;强化可再生能源电力强制消费机制包含严格新上项目绿电消费要求、提升存量企业绿电强制消费比例、推动新能源与产业融合发展;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自愿消费机制包含拓展绿电自愿消费实践通道、培育绿电自愿消费应用场景、开展自治区绿电消费认证;保障措施包含加强动态监督管理、加强绿电消费激励引导、加强绿电应用服务。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内蒙古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从核算基础、强制与自愿消费机制、保障措施等五方面优化绿电消费机制。以绿证为核算凭证,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绿色竞争力。不仅为地区绿电消纳提供了稳定市场,更将绿色能源优势扎实地转化为产业的真实低碳竞争力,路径清晰务实。
2、2025“低碳中国行”暨气候行动周系列活动举办
2025年9月20日,2025“低碳中国行”暨气候行动周系列活动在桂林启动。通过主旨演讲、案例分享和倡议发布等环节,全面展现了我国在能源转型、气候传播和公众参与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2021年绿色低碳案例入选个人代表和来自南方电网五省区的员工代表共同发布《电护青绿·低碳同行倡议》,号召全社会共同行动,携手迈向绿色未来。作为桂林站活动的重要环节,参会嘉宾还走进现代供电服务管理体系展厅,深入感受南方电网公司的绿色发展理念,详细了解了南方电网在绿色电网、智慧服务、零碳示范区建设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与创新实践,及其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中的积极作为与显著成效。据悉,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将于11月10—21日在巴西贝伦举行,南方电网公司将携绿色低碳成果亮相COP30中国角主题边会。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活动通过政企学媒多方联动,凸显了从理念传播到实践落地的重要转变。南方电网展示的绿色电网建设与零碳示范区创新实践,即将亮相COP30中国角,更是中国企业积极走向国际气候舞台、讲述中国低碳故事的生动注脚,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中国动力。
1、2025山东清洁能源产业博览会在烟台举行
9月15日至17日,2025山东清洁能源产业博览会于在山东烟台八角湾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博览会紧扣行业发展脉搏,为国内外企业搭建起展示创新成果、深化技术交流、拓展合作渠道的平台。烟台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高建广简要介绍了烟台经济社会和清洁能源发展情况。他指出,本次博览会以“发展清洁能源•共享低碳未来”为主题,既是一场交流清洁能源领域新思路、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的行业盛会,也为各位专家学者、企业家朋友深度了解烟台搭建了载体平台。烟台将以此为契机,深化与行业协会、科研院校、龙头企业沟通对接,共耕绿色沃土、共享发展机遇、共赢美好未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奇表示,近年来,我国机械工业生产及投资保持稳健增长态势,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了坚实支撑。本届博览会战略协同性强、规模效应显著、专业水平突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将聚焦清洁能源投资消纳、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新型装备创新培育等领域,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全面推动地企合作,为山东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作出更大贡献。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2025山东清洁能源博览会务实高效,搭建了技术交流和产业合作平台。烟台借势深化对接,龙头企业与机构协同推动绿色转型,为山东能源升级提供坚实支撑,凸显产融结合的务实行动。
2、音昱水中天设定2040净零目标
近日,大型近郊康养中心及正念社区音昱水中天发布《可持续战略报告》。该战略依托3大支柱和9大议题,承诺通过具有音昱特色的创新实践打造行业领先的可持续社区,并设定了2030年前覆盖各个维度的量化目标。
音昱水中天通过低碳建造与翻新、低碳运营、气候风险适应三大重点议题,将低碳与气候保护从口号转化为可量化的社区行动。并致力于打造零碳建筑标杆,目标将于2030年前所有物业100%获得LEED、EarthCheck等国际可持续认证;设立了2030年前需完成科学的碳目标(SBTi),并于2025年完成SBTi认证并设定2040净零目标(较行业平均提前10年);同时,音昱水中天还将开展气候韧性培训,2025年100%员工完成TCFD气候风险应急培训,并发布首份气候风险报告。
其“零废弃社区”项目已带动苏州工业园区5家本地企业共建,形成“商业-社区-环境”的共生模板。依托阳澄湖畔自然共生的音昱水中天,在水资源保护议题上,重点目标将于2030年再生水利用率达20%(行业平均10%),每间客房用水强度降低15%;生物多样性方面的领先实践:2025年完成TNFD框架评估,成为内地首个“自然积极型康养目的地”(Nature Positive Hotel),覆盖100%鸟类保护研究;同时,通过废弃物管理,实现循环经济闭环,目标于2030年废弃物再利用率提升至20%,消除80%一次性塑料,厨余垃圾减量50%。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音昱水中天发布可持续战略报告,以具象化目标引领酒店业绿色转型。该战略将低碳建造与翻新、低碳运营等理念转化为科学的可量化的社区行动,实践路径清晰,对行业具有示范意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观点
2025-09-2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智通财经
2025-09-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