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模拟芯片公司为何都选择了它?

来源: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21 11:03:02

(原标题:模拟芯片公司为何都选择了它?)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在半导体产业链里,光刻机、EDA、晶圆代工常常成为头条。但对于一线研发团队而言,数据管理工具是低调却决定效率的“隐性战场”。这是因为,当下半导体产业正在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复杂阶段。先进制程(5nm、3nm)、3D 封装、Chiplet 模块化,以及 AI 芯片对大规模并行计算的需求,使得一个芯片项目可能需要数百名工程师、跨越多个时区协作,设计数据体量动辄以 TB 计。

长期以来,芯片设计协同依赖的其实就是软件开发通用的版本控制工具(CVS、SVN、Git、Perforce)。对于数字 IC 设计这样“代码化程度”极高的领域,Git/Perforce 足以应对需求。但模拟/射频/混合信号芯片的兴起,彻底暴露了这些通用工具的局限。模拟类设计不仅涉及电路版图、仿真结果、模型库和测试脚本,且文件体量庞大,必须深度嵌入 EDA 环境,才能保障一致性与效率。

近年来国内模拟芯片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约有 34 家上市的模拟芯片公司,这些企业的成长正在重塑全球模拟半导体格局。而国内的大多数模模拟芯片厂商几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一个工具作为“隐形基建”——IC 设计数据管理(Design Data Management,简称 DDM)。

市场格局:四强逐鹿,一家独大

DDM是EDA生态中的隐性环节,主要解决IC设计过程中数据量庞大、跨团队协同复杂、版本追溯与复用效率低等问题。

大约在 2000 年前后,几家专注于DDM 的厂商出现,填补了传统版本控制工具的缺口。经过二十多年的演进,形成了如今的“四强格局”。

1.

Cliosoft(Keysight旗下)

Cliosoft创立于1997年,美国硅谷,专注于EDA环境下的设计数据管理。早期与Cadence Virtuoso深度绑定,切入模拟/射频设计数据管理。后逐渐扩展支持Synopsys Custom Compiler、Siemens Tanner、Keysight ADS 等EDA工具。2020年被Keysight收购,形成“EDA工具 + 数据管理”的全链条整合。

Cliosoft作为该领域的“黄金工具”,Cliosoft以独立的数据管理内核、跨EDA平台的广泛支持以及稳定的升级迭代赢得设计公司青睐。据了解,目前Cliosoft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超过95%,几乎是模拟/射频设计公司的“标配”。其是唯一一家可以同时支持多家模拟射频设计平台的工具,并针对 16nm 各家新设计平台,做新版本的开发和优化。每个季度都有多个新版本进行发布。

2.

ICManage(GDP软件)

ICManage成立于2003年,总部在美国加州,核心产品是GDP。曾经是全球排名第二的玩家,在北美市场有一定用户。其特点是与Cadence Virtuoso深度集成,但由于数据管理内核无法随Perforce升级,导致先进工艺节点下的性能瓶颈加剧,再加上维护成本高,AE 支持能力不足,全球只有极少数 AE 在支持,用户逐渐向Cliosoft迁移。

3.

Perforce(VersIC,原Methodics)

VersIC原来是Methodics的产品,Methodics成立于2000年代中期,专注于IC设计协作与IP管理。2019年被Perforce收购,借助Perforce的全球渠道进入更广阔的市场。管理速度没有短板,但由于要叠加Perfoce的数据管理内核,价格较高,,同时中国区没用实际用户使用,也没有AE支持能力。

4.

Dassault(DesignSync)

Dassault是最早进入该领域的厂商之一,背靠法国达索系统,核心产品是DesignSync。在2000年前后占据先发优势,大量早期用户采用。但由于价格过高,更新节奏缓慢,对先进工艺的支持不足,逐渐失去竞争力。目前全球仅仅有很少的几家用户还在延续使用,其针对先进工艺节点 16nm 以下工艺节点 Virtuoso 新平台的开发不足。

整体来看,Cliosoft一家独大,ICManage与Perforce分食部分国际市场,Dassault逐渐式微。

虽然在功能方面,作为IC设计数据管理数据同类工具,Cliosoft/DesignSync/GDP/VersIC都可以实现基本的IC设计数据版本管理功能、异地协同功能、权限管控。但在市场选择方面,在欧美市场,尚存在一定的多样化格局;在中国市场,几乎所有模拟芯片公司都选择了Cliosoft,形成事实上的市场垄断。从市场演进角度看,这是一个典型的 “Winner Takes Most” 格局:由于EDA环境高度专业化、切换成本极高,一旦一家厂商成为“事实标准”,就很难被撼动。

为什么越来越多模拟芯片公司

选择 Cliosoft?

随着Cliosoft被Keysight收购,其价值不仅在于数据管理工具本身,更在于与Keysight在EDA、系统仿真和射频设计的生态整合。具体优势体现在:

1.

数据集中统一,研发不再“各自为政”

在 SOS 平台下,芯片研发数据不再散落在个人电脑或零散服务器中,而是统一存放在中心服务器。这意味着,所有电路图、版图、仿真数据乃至文档资料都有清晰的版本管理、权限管控和历史追溯。研发和管理人员可以在熟悉的 EDA 工具中完成 Check-in/Check-out 操作,整个过程像“保存文件”一样自然,却带来远超传统的安全性与可控性。

2.

高效协同,让跨模块开发更顺畅

过去,模拟工程师和数字工程师的成果往往“各自为营”。而在 SOS 平台上,团队成员共享同一项目空间,所有模块的设计结果都会自动归档到对应位置。仿真分析工程师可以直接调用这些成果进行测试和验证,大幅减少了沟通和数据搬运的环节。协同不再依赖个人习惯,而是融入了整个研发流程。

3.

与EDA工具深度集成,减少无谓操作

相比通用的版本控制工具,SOS 最大的不同是它“嵌入”在主流 EDA 环境中。无论是 Cadence Virtuoso、Synopsys CC,还是 Keysight ADS,工程师都能在原生界面中直接进行数据的检入检出,不必额外管理文件路径或命令行操作。这让工具真正成为工作流的一部分,而不是额外的负担。

4.

项目管理可视化,研发进度一目了然

SOS 不只是文件仓库,还内置了项目管理功能。项目负责人可以在平台中定义架构、分配任务,工程师的成果会动态提交,管理者随时可以查看研发进度与质量。这种数据驱动的管理方式,让芯片研发的过程更透明、更可控。

5.

跨地域协作,化解带宽与延时的难题

在全球化研发中,团队分散在不同城市甚至不同国家,数据传输往往是最大瓶颈。为此,SOS 提供了智能缓存机制:一旦文件被远程用户调用,新版本就会缓存在本地站点,后续用户直接通过局域网获取。这种机制有效降低了跨地域协作的延迟,让分布式研发像在同一办公室一样高效。

6.

完整的 IP 管理,提升复用效率

在 SoC 设计中,IP 重用已经成为常态。Cliosoft SOS 不仅能管理数据,还提供了完整的 IP 生命周期方案:统计、发布、查找、比较、调用与升级一应俱全。这意味着,一个团队在过去项目中研发的 IP 模块,可以被快速检索并复用到新的项目中,避免重复开发。对于强调上市速度的芯片公司来说,这种效率提升是决定性的。

表面上看,Cliosoft SOS 只是一款“工具”;但在产业实际运作中,它承载的是数据安全、协同效率和研发透明度。这也是为什么,在模拟芯片公司高速崛起的今天,几乎所有有一定规模的设计企业,都把 SOS 作为不可或缺的“隐性基建”。

结论

在“先进工艺 + 多学科协同 + IP 资产化”的大趋势下,把 DDM 当作企业级隐性基建来建设,已不仅是“工具选择”,更是组织能力与数据治理的选择。领先的模拟芯片公司之所以“都选择了它”,真正原因在于:它把人、工具与数据,焊成了一根可度量、可审计、可复用的数字化链条——而这,正是决定成败的分水岭。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下载白皮书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4163期内容,欢迎关注。

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小号防走丢

求推荐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21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21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21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21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21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