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小米召回超11万辆SU7,雷军“智驾第一梯队梦”再迎挑战

来源: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9-20 21:55:33

(原标题:小米召回超11万辆SU7,雷军“智驾第一梯队梦”再迎挑战)

雷达财经出品 文|丁禹 编|孟帅

常年处在流量中心的小米汽车,近日再次登上热搜。不过,此次小米汽车引发热议,并非是有新品惊艳发布,亦非销量再传捷报,而是因为一起涉及超11万辆SU7的召回事件。

据悉,本次召回源于小米SU7标准版的辅助驾驶功能可能存在风险,小米汽车将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为召回车辆免费升级软件,以消除安全隐患。

小米汽车官方表示,此番OTA软件召回升级,“意在进一步提升辅助驾驶功能的可靠性”。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小米汽车今年内的第二次召回,且两次均是为改善汽车辅助驾驶相关功能。

一年之内两次发布召回计划,或意味着曾豪情满怀、立志跻身行业智能驾驶第一阵营的小米汽车,如今在智驾系统方面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和进步余地。

小米召回超11万辆SU7,已是年内第二次召回

9月19日,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此次召回包含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生产的部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共计116887辆。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公布的小米汽车召回计划

公告显示,本次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在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开启的某些情况下,对极端特殊场景的识别、预警或处置可能不足,若驾驶员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增加碰撞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将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升级软件,以消除安全隐患。

同日,小米汽车在官博发布的《小米汽车答网友问》(第191集)中解释道:本次OTA软件升级召回,意在进一步提升辅助驾驶功能的可靠性,包括优化辅助驾驶速度控制策略,新增动态车速功能等,使得高速领航辅助功能通行更连贯。

小米官方强调,小米汽车永远把用户安全作为第一原则,虽然本次升级不需要物理更换任何零件,但其仍按照召回的程序进行管理和备案。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此番其实并不是小米SU7首次因辅助驾驶问题发起召回。今年年初,小米就已经进行过一次涉及30931台SU7的召回计划。

据此,小米前述召回计划的原因为: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因软件策略问题,可能导致授时同步异常,影响智能泊车辅助功能对静态障碍物的探测,增加剐蹭或碰撞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彼时,小米同样通过OTA技术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升级软件,以消除安全隐患。

智能汽车“软件时代”,OTA召回或成新常态

事实上,智能汽车行业当前正经历着从“硬件定义汽车”到“软件定义汽车”的转变,OTA技术已成为解决车辆软件缺陷的常见方式。但OTA并未改变其作为“召回”的实质——它仍需遵循监管要求,保障用户安全。

2020年1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召回监管的通知》,要求生产者采用OTA方式对已售车辆开展技术服务活动的,应按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及《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要求,向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备案。

据市场监管总局今年3月发布的《关于2024年全国产品召回情况的通告》,2024年,我国共实施汽车召回233次,涉及车辆1123.7万辆,分别较上年增长8.9%和67%。

其中,实施新能源汽车召回89次,涉及车辆449.1万辆,同比增长180.1%,占全年召回总数量的四成。

通过远程升级(OTA)方式实施召回19次,涉及车辆406.8万辆,同比增长246.8%,OTA已经成为汽车召回实施的重要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小米汽车外,其他汽车厂商也曾发布过召回计划。

今年年初,特斯拉中国就曾召回超120万辆电动汽车,计划通过OTA免费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升级软件以解决后视摄像头功能异常、电子助力转向系统软件等问题。

而此次小米汽车的OTA召回,正是监管框架下的合规操作。小米汽车此次主动召回并迅速提供解决方案,展现了公司对产品安全和用户负责的态度。

截至发稿,市场对小米汽车此次召回计划的反应相对平静。有观点认为,这可能是因为OTA升级不像传统召回需要车主前往维修点进行物理维修,减少了用户的时间成本。

有分析认为,随着智能汽车的功能越来越复杂,车机所搭载的AI模型也需要在海量数据训练后不断更新迭代。通过OTA对车机软件升级和修复,或将成为行业新常态。日后厂商能否快速响应和解决软件问题,或将成为提升消费者对车企好感度的关键。

艰难推进智驾梦,信心重建路漫漫

尽管此次召回事件的舆论反馈尚在可控范围之内,但小米汽车年内两次召回均与汽车的智能辅助功能相关,这或意味着其技术能力仍有待提升,距离实现全民智驾的美好愿景尚有一定差距。

事实上,智能驾驶是小米汽车战略布局中的核心一环。天眼查显示,早在2021年,小米就开始布局智能驾驶技术。彼时,其通过小米长江产业基金领投了自动驾驶技术公司——纵目科技的D++轮融资。

雷达财经了解到,纵目科技成立于2013年,总部位于上海张江国际科创中心,是一家自动驾驶(AD)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技术及产品供应商,拥有领先的算法能力、完整的系统设计能力和车规级别的生产制造能力。

在2023年年底举行的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雷军公布了旗下全栈自研智能驾驶技术,并立下了小米汽车2024年要进入智能驾驶行业第一梯队的豪言壮志。

据雷军透露,彼时小米在智驾方面的投资已经从33亿追加到47亿元,且调用了小米成立于2016年的AI实验室,已拥有3000名AI工程师。

2024年11月,小米汽车官方宣称,小米全系车型均支持基于端到端模型的代客泊车辅助,可对停车场内车道、障碍物进行精确感知,并实现障碍物绕行、甚至倒车避让。即使在断网情况下,该功能也能正常使用。

然而,仅仅几个月后,小米就因智能泊车相关问题,开启了年内的第一次召回计划。两个月后,一场影响更大的交通事故,更是一度给小米汽车的智能驾驶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今年3月,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驶过程中遭遇严重交通事故,造成3人身亡。据初步了解,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时速持续行驶。

4月3日,安徽省公安厅交管总队已指导属地公安机关开展事故调查。截至目前,尚未有进一步的官方消息公布。

无论该事件最终结果如何,此次事故无疑已给大众对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系统的信心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而在今年5月,小米悄然更改了SU7订购页面的措辞,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

随后,小米回应称,“此举系为响应国家号召,顺应汽车行业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我们目前是强调相关功能属于辅助驾驶功能,要求驾驶者时刻关注路况,紧急情况时可以及时控制车辆”。

雷达财经注意到,在经历意外交通事故后,小米依旧在辅助驾驶领域尝试突破。今年7月,美国英伟达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小米和英伟达正在共同开发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软件等,还有很多项目正在合作。

再将时间拨回到现在,此番再次宣布召回计划,小米将以OTA形式解决在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开启情况下的安全隐患问题。

有网友猜测,小米汽车3月的事故车辆包含在本次召回的批次中,此次OTA召回可能与该事件有关,但小米汽车方暂未表示此次召回与3月份的事故相关。

目前,小米汽车的辅助驾驶技术仍在持续迭代升级,但如何让公众重燃对智能驾驶技术的信心,已成为包括小米在内的众多车企需要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社区牛人计划# $小米汽车(BK115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