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18 23:11:31
(原标题:“技能全运会” 倒计时一天!广东116将竞逐106金)
南方财经记者 郑玮 广州、深圳报道
9月19日-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简称:全国技能大赛)即将在河南郑州举行。9月18日下午,全国技能大赛组委会举行赛前新闻发布会,介绍大赛总体情况及项目亮点。
据悉,此次全国技能大赛共设置106个竞赛项目,包括66个世界技能大赛选拔项目和40个国赛精选项目,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数字技术、新能源等赛项占比超过50%。其中,广东共派出116名选手,将参与全部106个赛项角逐。
作为技能人才大省,广东在前两届国赛中共计选派239名选手参赛,累计获得56金25银26铜,累计金牌数、奖牌数居全国首位。而在此背后,广东全省技能人才总量也已达到2201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827万人。
这是一个支撑广东产业发展的关键“人才底座”。在广东此次选派的106位参赛选手中,也有22位来自产业一线的企业职工选手。随着来自更多领域、更多行业的技能人才走上赛场,将能够更直观看见技能人才发展前景的多样性,以及这个赛道上逐步被打破的成长“天花板”。
作为全国技工教育也是技能人才大省,今年是广东第三次组团参加全国技能大赛。从参赛选手组成背景来看,亮点颇多。
“一方面是参赛选手实现了106个参赛项目全覆盖。通过第四届省赛选拔,此次广东省共派出116名选手参加全部106个项目的比赛,覆盖了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信息技术、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广东省代表团领队、广东省职业技能服务指导中心主任叶磊表示。
这是广东的优势产业领域之一。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8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总产值规模近10万亿元,各集群在标志性产品、标准、工艺等方面已达到世界级水平。在全国技能大赛赛场上,广东选手的技能水平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广东产业技术发展水平。
树根互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树根互联)教育事业部资深产品经理、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项目(国赛精选)广东省参赛选手郑飞此前就曾参与了工业互联网运维员国家新职业标准的制定。
在郑飞看来,此次参加国赛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项目,在技术上与日常工作相比有很多共通之处,“让我今后能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工业现场数字化场景和工作任务,将企业应用案例转化为教学案例,助力职业院校培养更多的符合产业快速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郑飞在内,此次广东省代表团云集了一批产业工匠。在116名参赛选手中,学生选手65人,职工选手51人,其中企业职工选手22人。在这批企业职工选手身上,技能人才发展前景正呈现出更丰富、更“不设限”的多样化可能。
扎根于汽车行业15年,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广州风神)高级维修电工、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项目(国赛精选)广东省参赛选手邓安就毕业于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的机电一体化专业。
从2011年进入广州风神,邓安在15年间两次获公司工业机器人比赛第一名,以及东风集团工业机器人比赛第一名,逐步从一名初级维修电工成长为高级维修电工,“(和刚入职比)工资翻了至少三倍,目前月薪已经过万。未来我们可以凭借技术能力继续往上升,成为专业技能员,薪酬水平还能进一步提高。”
回顾往届技能竞赛历程,广东在技能人才培育方面的表现一直颇为亮眼。
自2011年起至今,广东已连续参加6届世界技能大赛,累计培养了77名广东选手代表国家参加世赛,累计获得22金11银13铜23个优胜奖。在前两届全国技能大赛中,广东共计获得56金25银26铜,金牌数、奖牌数居全国首位。
而在此背后,广东全省技能人才总量也已达到2201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827万,并建成171条产业、教学、评价衔接融通的技能生态链。目前,广东已基本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在校生66万人,约占全国1/7,每年向社会各界输送技能人才超16万人。
庞大的技工群体背后,是产业发展所需。
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简称:万乐药业)副总经理侯常林就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制药企业对既能熟练操作又懂技术原理、又能适应自动化生产线的高技能制剂人才需求量与日俱增,目前万乐药业已经有39名员工获得了高级技工资格的认定,“此次能够有员工参加国赛,也是企业培养和锻造高技能人才的一条高效途径。”
此次万乐药业生产操作工周日健,就将代表广东参与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药物制剂项目(国赛精选)的角逐,“药物制剂赛项考察的是综合能力,既要能熟悉和组装药剂设备,又要有药物制剂的知识储备,在备赛过程中,我系统梳理并补足了许多以往未曾深入掌握的完整知识体系,极大拓宽了我的专业视野,将会反哺我今后的工作。”
“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项目的比赛内容十分切中企业需求。”树根互联教育事业部总经理陈立峰也表示,树根互联在服务国内上千家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发现,企业对技能型人才、一线实施工程师和现场工程师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我们和全国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院校都有合作,帮助他们更好地培养数字化人才,更好地为制造企业提供对应的人才支撑。”
随着更多行业、更多领域的技能人才站上赛场,技能人才的成长路径正逐步拓宽,曾经停留在固有印象里的职业发展“天花板”也正被不断打破,呈现出更多新的可能。
观点
2025-09-19
观点
2025-09-19
观点
2025-09-19
观点
2025-09-19
观点
2025-09-18
智通财经
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