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18 14:00:00
(原标题:专访上海家化首席研发官贾海东:重押“中国成分”与合成生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艺艺 上海报道
“去年以来,上海家化有5款新原料已顺利获得国家药监局备案,包括金耳、青钱柳、神经酸、环二肽-1和醋醅醋卤提取物”,谈及中国特色植物的开发应用,A股日用化妆品公司上海家化(600315.SH)首席研发官贾海东近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从2020年10月加入上海家化,担任公司首席研发官之后,贾海东便带领研发团队,重新梳理研发战略,不仅强调基础研究,还在原料端重押两大方向——中国特色植物、合成生物技术。
不同于人们刻板印象中的科学家形象,发型时尚的贾海东在采访中侃侃而谈,不时提到青蒿提取物等特色植物“中国成分”和人工智能、合成生物等前沿技术,聊到尽兴处,还会比划推演。
就在近日,上海家化公布了2025年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收34.78亿元,同比增长4.75%;归母净利润2.66亿元,同比增长11.66%,同一时期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6%。研发数据的突出增幅背后,是贾海东所带领的研发团队,正在向新的技术高地冲锋。
“中国特色植物是中国的瑰宝,是我们和西方相比能够弯道超车的机会。借助AI网络药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打开中国特色植物研究的‘黑匣子’”,如何带领上海家化这艘大船发力美妆“新成分”、“新赛道”、“新领域”,贾海东分享了自己的洞察。
深挖特色植物“中国成分”
在加入上海家化之前,贾海东已拥有超过15年化妆品研发经验:这位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的博士,从2010年开始在欧莱雅研发创新中心从高级科学家一路做到全球首席研发专家,此后于2017年加入A股公司万华化学(600309.SH),担任护理化学业务部总负责人兼首席专家。
直到2020年受邀加入上海家化,贾海东负责重新梳理上海家化研发战略和研发体系,他坦言驾驭这家百年企业研发部门的复杂性,“上海家化有十个主要品牌,覆盖美妆、个护、家清等多个品类”。
仅就上海家化旗下研发中心而言,自1989年成立,至今也已有36年历史。
贾海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架构来看,公司研发体系主要分为三大板块,包括基础研究、产品开发、项目支持,涵盖了从初期的原料开发,到中期的产品开发以及上市后的产品质量全流程把控等多个环节,也是业内较为完整的研发体系”。
“我特别重视基础研究,因为我觉得基础研究是上海家化的核心竞争力”,贾海东表示,在基础研究的底层设计上,公司确定了围绕“中医中草药、医研共创、细胞生物、安全功效、合成生物,AI技术”等基础平台和产学研医的外部合作平台进行研发的模式。
而在基础研究的“自研原料”比拼中,如何加大对“中国特色植物”的开发和应用,成为不少国产美妆品牌的新课题。
“相比许多外资美妆大牌的经典成分如Pitera、二裂酵母、玻色因等,目前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对中国特色植物成分的认知还简单停留在与传统中医药中的清热、补益等概念等同,但不了解其在皮肤美容护理方面的现代科学功效与成分机理”,贾海东进一步指出,“中国特色植物是一个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复杂系统,如果我们机械地采用单靶点、单成分的研究思路,并不能科学地解释它的功效机理,而借助AI网络药理学,可以将特色植物的成分、功效、靶点之间的相关性解释清楚。”
基于此,上海家化在业内率先建立了中医药外用美容方剂数据库,开始探索一条利用最新的AI技术挖掘“中国成分”之路。
与中国强关联的诺贝尔奖同源植物提取物青蒿,就是一个颇具代表性的案例。
“首先,我们通过多维度的数据库搜索和分析,筛选和构建出了青蒿中成分和活性靶点的基础数据集;第二步,通过富集分析,我们发现了青蒿调控问题肌肤的功能机制相关因子来锁定核心靶点以对应成分;最后,通过建立成分靶标网络,最终发现了青蒿中的猫眼草酚,蔓荆子黄素等10个关键成分、可以有效减缓皮肤干、痒、红等问题”,贾海东解释。
目前,青蒿活性物已经应用在上海家化旗下玉泽品牌的油敏霜和干敏霜等产品中。
这一“中国成分”,也为公司另一品牌启初的“婴儿多维舒缓特护霜”提供了思路。
贾海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婴童的问题肌肤主要表现为皮肤的‘干痒红’。我们针对痒这个靶点,与北京儿童医院的马琳教授团队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通过体外类湿疹3D皮肤模型、动物止痒模型,特别是基于引发‘干痒红’的关键机理靶点TSLP等模型的筛选,从几十种活性提取物中,最终发现了青蒿提取物,其不仅可以对关键靶点TSLP的抑制率达到47%,还可以促进皮肤屏障关键靶点FLG的表达,帮助修护受损肌肤”。
在一系列的研发和应用基础上,2024年11月,上海家化与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所共同建立了“青蒿及中国特色植物”皮肤健康联合实验室;今年初,公司又和中国药科大学成立了中医中草药皮肤健康联合实验室。
发力合成生物“新赛道”与“AI+数字化”
除了深挖特色植物“中国成分”,上海家化也瞄准了生物技术尤其是合成生物学等“新赛道”的潜力。
2025年3月,公司成立上海家化创新研发中心-合成生物,将重点聚焦“合成生物学”、“颠覆式创新”、“商业价值转化”等三大方向。
“合成生物创新研发中心的成立,我认为是上海家化研发中心的第二次飞跃,从产品端转向原料端和美妆科技端,将更加聚焦合成生物,颠覆性创新以及商业价值转化”,贾海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一方面,通过基因编辑与微生物改造工程,合成生物学可以打造传统化学合成打造不了的成分,“相比传统化学合成,合成生物有助于美妆原料的模块化生产;另一方面,合成生物学通过AI进行研发优化和预测,缩短研发周期”;而针对商业价值转化,贾海东进一步提到,“我希望该中心不仅是一个研发中心,将来获得商业变现。我们也希望该中心2027年成为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企业”。
探索“AI+数字化”,也是上海家化这些年开始储备的能力。
除了借助AI网络药理学,搭建关于AI和大数据赋能特色植物传承和创新的垂类模型,上海家化也在探索AI肌肤检测的多种可能。
历时近两年,上海家化和旷视科技合作打造了一款基于千万国人脸数据的AI肌肤检测程序,通过人脸关键点测肤技术,结合后台AI大数据运算分析,建立专属国人各维度肌肤状态的分析。
此外,在产品的包装设计上,上海家化也首次尝试把AIGC技术引入进行设计共创。
财报显示,过往的2020年-2024年,上海家化研发投入分别为1.51亿元、1.73亿元、1.78亿元、1.70亿元、1.79亿元,分别占总营收的2.15%、2.27%、2.50%、2.58%、3.16%。
在此基础上,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同比提升26%。
“2024年,研发是上海家化唯一一个加大投资的中后台部门。公司近一年来的研发投入集中在‘研发体系+医研共创+产品创新’三个核心”,贾海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智通财经
2025-09-18
金吾财讯
2025-09-18
财闻
2025-09-1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