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多部门详解扩大服务消费新政,50城将试点建设消费新场景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17 21:09:43

(原标题:多部门详解扩大服务消费新政,50城将试点建设消费新场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慧 北京报道

9月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扩大服务消费有关政策措施。《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已于9月16日公开发布。

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司长孔德军在发布会上表示,接下来还会出台住宿业高质量发展、铁路与旅游融合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形成政策“组合拳”。初步统计,围绕建立服务消费“1+N”政策体系,相关部门目前已经出台了30多项政策文件。

盛秋平表示,要坚持对外开放和对内放开相结合,围绕对外开放“做加法”,又针对对内放开“做减法”,通过对外开放、对内放开,吸引更多优质服务消费资源进入,解决供给侧优质服务短缺问题。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5万美元左右时,消费结构将加快从商品消费主导向服务消费主导转变。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3万美元,服务消费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措施》提出5方面19条具体任务措施,涉及文博场馆、体育赛事、教育培训以及中高端医疗、休闲度假等多个行业,涉及的服务消费行业将迎来政策利好。

(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现场 本报记者 周慧/摄)

评选50个消费新场景试点城市

《措施》提到,开展“人工智能+消费”典型应用案例推荐,持续打造信息消费新产品新场景新热点。盛秋平表示,新型服务消费正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商务部持续深化数字消费提升行动,支持相关企业抢抓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机遇。5G、物联网、大数据、绿色低碳、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消费领域加快应用。现在人工智能终端正走进千家万户,“人工智能+消费”正在兴起。

2025年,智能终端应用在加速落地。8月,在北京亦庄的2025年“E-TOWN机器人消费节”上,机器人相关产品及区内商圈总销售额突破3.3亿元,售出机器人及相关产品超19万台,16天内,店内高端人形机器人等百万级订单频出,100万元以上订单占比达25%。同月份,全球首家智能机器人4S店及机器人主题餐厅也在北京亦庄正式向公众开放。

9月,在北京和常州的会议活动现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都遇到了来自上海的氦豚COFE+咖啡机器人,正为参会人员提供咖啡服务。上海氦豚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销售人员马良表示,这款可制作现磨咖啡的机器人主要应用于酒店餐饮及会议活动等场景,目前已售出数百台至海外市场,尤其在人工成本较高的地区表现出了显著适应性。

“我们的设备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售卖了近1000台,海外市场占比约80%,其中欧美市场占比70%。”马良表示,2025年销售到海外的设备已有300多台。

在2025年服贸会上,体育服务、旅游服务展馆,AI+科技均是最大的亮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体验了多项AI+体育、AI+文旅的沉浸式体验。橙狮体育(原阿里体育)CTO彭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橙狮慧影Smartshot已部署超过120片场地,累计通过人工智能生产了超过1000万条视频和近5万份数据报告。凭借算法支持鹰眼判罚和回放,为上百场比赛、共计1.2万场对阵提供了支持。

孔德军在发布会上透露,下一步,商务部将通过竞争性评审方式在全国选择50个左右人口基数大、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好的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增加优质消费供给,创新和丰富多元化消费场景,推动新的消费业态不断涌现、消费活力进一步提升。

坚持对外开放和对内放开

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文涛4月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多措并举扩大服务消费》提出,全面看待扩大服务消费的机遇和挑战、准确把握扩大服务消费的原则要求、着力抓好扩大服务消费的重点工作。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6.1%,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增长空间。扩大服务消费,有利于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打造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消费的重要引擎。

《措施》提到了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支持将更多服务消费领域纳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放宽中高端医疗、休闲度假等领域市场准入,减少限制性措施,吸引更多外商投资、民营资本进入。

盛秋平在发布会上介绍,要坚持对外开放和对内放开相结合。《措施》一方面围绕对外开放“做加法”,提出“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支持将更多服务消费领域纳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持续优化外国人来华签证政策和通讯、住宿、支付等便利化措施,培育面向国际的医疗、会展等市场”等措施。

另一方面,又针对对内放开“做减法”,提出“放宽中高端医疗、休闲度假等领域市场限制,减少限制性措施,吸引更多外商投资、民营资本进入”。通过对外开放、对内放开,吸引更多优质服务消费资源进入,解决供给侧优质服务短缺问题,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提高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入境游客1.3亿人次、总花费942亿美元,分别较2023年增长60.8%、77.8%。伴随入境游的显著增长,国内机场、在线旅游平台等相关服务主体也持续优化服务流程,全力为国际旅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消费体验。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在发布会上表示,将持续提升入境旅游服务便利化水平,开展“你好!中国”国家旅游形象海外推广及“欢乐春节”等活动;落实好离境退税政策,推动在境外游客集聚区域增设退税商店,吸引更多境外游客来华旅游、购物。最近指导有关出行平台上线文旅场景退税商店的位置信息,目前已在上海率先投入应用。

9月中旬,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莹在2025年服贸会上介绍,目前,首都机场有英文版的小程序和APP,官方网站可以提供中、英、日、韩四种语言显示,还可以给旅客提供航班查询、服务预约、旅游咨询等43项功能;240小时免签的政策实施以后,针对这部分旅客,首都机场还提供了单件三日内免费寄存行李的服务。

fund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7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