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地方融资平台加速出清 多地提前实现隐债清零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16 18:57:25

(原标题:地方融资平台加速出清 多地提前实现隐债清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余纪昕

化债进程下,地方融资平台隐债“清零”工作正全面加速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9月以来,多地在本月最新披露的2025半年度预算执行报告中频频就此话题表态,披露地方隐性债务化解进展。从加快节奏推进到计划“冲刺”,有“尖子生”省市计划在年底前完成融资平台全部“清零”的目标。

例如9月15 日,杭州市财政局在关于杭州市的2024年决算草案和2025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中提到,上半年高质量落实一揽子化债政策。 持续完善全市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体系,加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改革转型,指导各区县市充分把握政策红利,提前完成年度化债目标,深化全口径债务监测系统应用,有效防范国企债务风险向政府传导。下半年在防范财政风险上再聚焦。推动融资平台合规用好国家金融支持政策,确保今年底前实现融资平台清零目标,持续提升全口径债务风险监测预警能力,筑牢地方政府债务安全防线。

同在9月15日, 浙江金华市财政局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报告中提出,将有效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坚决完成今年化债任务,确保非棚改隐债和融资平台“双清零”;坚决遏制新增隐债,坚决防止前清后欠。同时,加强专项债项目投后管理,强化还本付息资金收缴。

在地方融资平台加速“出清”的转型浪潮中,部分地区已率先实现隐性债务清零目标。据DM查债通统计,全国隐性债务化解进度显著加快,目前已有82个区县完成全域隐性债务清零。

“隐债清零”行至深水区 全国已有82区县率先达成目标

9月10日,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的报告中强调,健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长效机制。配合做好预算法等相关法律修改工作,细化完善政府债务管理等内容。指导督促各地有序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量债务,坚决剥离政府融资功能,加快推动融资平台改革转型。督促地方政府严肃财经纪律,规范金融机构融资业务,坚决从供需两端堵住违法违规举债的途径。持续发挥部门协同监管合力,严肃查处违法违规举债融资行为。

民生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徐亮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据财政部去年要求,地方政府应在2028年底之前完成“地方隐债清零”,预计从目前到2028年底,地方政府或将拥有较多的化债资金,从而使得城投平台的信用风险可能并不高。预计多数平台都将在2029年后转型成功,成为有现金流业务的、市场化经营的地方国有企业。在此期间,各个城市的部分城投平台或将出现进行合并、并购重组等整合现象,因而城投平台的信用风险预计并不会大幅抬升。

聚焦近期,记者梳理了近日宣布实现“隐债清零”或公开作出相关表态的地区。

9月3日据财政决算说明,福建龙岩市武平县提前4年实现政府隐性债务清零,4家融资平台债务同步化解完毕。

8月,审计报告显示,四川甘孜州新龙县2024年化解政府隐性债务342.4万元,已全面完成隐性债务清零目标。

同在8月,据公告,辽宁营口市辽河经开区已完成隐性债务清零目标,全年债务支出足额纳入预算,按期偿还全口径债务利息1431万元,有效防范债务风险。

7月28日,据2025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新疆正在分类推进14家未退出融资平台的清退工作,同时指导和督促262家已退出的融资平台加快剥离政府融资功能,并对实现隐性债务和经营性金融债务“双清零”的平台进行核实,以进一步规范融资平台管理。

据辽宁财政,7月24日,省财政厅上半年财政运行工作会议表示,积极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坚决防止债务“爆雷”。落实全省一揽子化债方案,坚决杜绝新增隐性债务,多渠道筹集化债资金,确保化债力度只增不减。加大融资平台数量压降力度,加快推进融资平台改革转型。

7月17日,据舟山财政披露,浙江舟山市通过制定“一债一策”化解方案,提前一年半实现隐债清零。

超60%融资平台实现退出 城投加速转型迈向市场化

9月12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道,截至2025年6月末,超六成的融资平台实现退出,意味着60%以上的融资平台隐性债务已经清零,融资平台改革转型加快推进。

据了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退出通常指其市场化转型或退出,旨在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金融风险。据去年8月27日央行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退出融资平台公司的通知》(银发〔2024〕150号),各地融资平台须于2027年6月底前完成退出。

业界分析指出,融资平台要实现退出,需满足几项关键前提:一是隐性债务全部清零;二是已剥离政府融资职能;三是完成市场化转型,实现自主经营;四是取得三分之二以上金融债权人同意。退出后相关债务按市场化原则处理,不再纳入政府债务范围。

近年来,多地政府工作报告均明确提出要加快融资平台退出进度,并积极推动平台公司转型。

比如今年8月,湖南省在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中表示,正加力构建全口径全方位全链条地方债务风险防控体系,强化各类债务监管,精准实施债务置换,研究制定融资平台转型退出指导意见,全力完成化债、清欠和融资平台压降任务。

同月,江西省也在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报告中提到,稳妥有序化解金融风险,分类推动融资平台有序退出,上半年,205家融资平台退出,完成年度工作任务的62.7%。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推动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1+9”实施方案落地见效,对置换债券创新建立“提级审核、专户管理、直接支付、债权人确认”工作机制,累计化债进度超80%、超序时进度。下半年将稳妥推进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深入推进化解地方债务实施方案,确保完成融资平台退出年度目标任务。加快建设省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强化地方国有企业债券风险监测,实现民间融资机构年底前出清。

据海南国资,8月7日,海南省国资委在2025年全省市县国资监管工作会议上提到,聚焦主责主业,调整优化产业布局。要继续加大长期停产停业改制关闭破产以及低效、无效资产清理盘活工作,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加大重组整合力度,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力争2025年实现融资平台全部退出

山西省财政厅则于8月25日明确要求,为优化专项债券管理,未完成市场化转型、存量隐性债务未化解完毕的融资平台公司,不得作为项目单位。市场化融资的项目单位依法对市场化融资承担全部偿还责任,保障到期偿付,严禁新增隐性债务。

记者注意到,金融机构中,银行通过信贷支持积极协助地方平台降成本、化风险,有力推动了地方债务风险缓释工作。与此同时,随着融资职能剥离和转型持续推进,城投平台现金流和自身“造血实力”显著增强,其信用水平与偿债能力大幅提升,反过来也为当地银行优化了信贷资源,提升了资产质量。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9月12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提到,化债打通了资金链条,地方腾挪出更多的资金资源、时间精力和政策空间,用于解决经济发展的堵点、痛点和难点。改善了金融环境,使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得到改善,风险显著降低,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意愿和能力明显增强。

回顾今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在8月5日的会议上提到,2025年以来,该分行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上积极作为,着力维护辖区金融安全稳定。持续做好金融支持地方融资平台化债工作。

在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农业银行回应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等重点领域趋势变化及风险防范措施的提问称,坚决落实化债政策,积极争取专项债资金偿还存量隐性债务,融资平台客户数量和债务规模“双下降”。同时,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依法合规支持融资平台合理融资需求,杜绝以任何形式新增政府隐性债务。

徐亮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目前,各省市正在加速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努力退出债务高风险省份,对重点城市与重点城投平台进行类似于重庆市提出的“退平台、降成本、化隐债和区县‘脱红’等化债组合拳”,也类似于吉林省提出的“强化省级统筹,支持重点地市债务风险率先‘退红摘帽’”,皆有利于地方政府减轻负担、甩掉包袱、轻装上阵、重新起航,为下一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多助力。

展望未来,他认为,在化债压力大幅降低后,地方政府预计会有更多政策空间与资金实力进行发展,使得地方政府及其基层人员将更多工作重心转为发展更为符合本地实际需要的制造业与服务业经济,并有助于2026 年在各省市开始的“十五五”规划顺利进行。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6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