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15 17:37:51
(原标题:常州新能源产值临近万亿,产业如何反内卷跃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孙燕 常州报道
常州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常州动力及储能电池、新型电力装备、新能源整车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14.9%、7.2%和4.8%。
整体来看,2025年1-7月,常州新能源领域规上企业完成产值5077亿元,同比增长4.3%。
按此测算,常州距离江苏《关于支持常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的“到2025年,常州新能源领域产值规模力争超万亿元”目标,仅差最后一跃。
但近两年,新能源产业陷入“内卷式”竞争。这一产业背景下,常州如何实现产值跃迁?
常州(部分)。图源:常州发布。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常州曾有‘工业明星城市’的辉煌,构建了‘九条龙’工业体系;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在外向型经济发展上慢了‘半拍’,常州陷入了‘苏锡无常’的发展困境。”常州市市长周伟在9月13日开幕的2025国际新能源博览会上回忆道。
但随着本世纪初光伏产业全面发展、2010年左右动力电池加快起步,常州把握机遇一跃而上,从2009年入局新能源,至2024年新能源产值已突破8500亿元。
有新能源设备厂商人士告诉记者,在2021年、2022年新能源股价集体爆发之前,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已经在2013年至2016年期间完成了布局。常州也在这一时间段,一方面培育本土行业领军企业,另一方面引入优质龙头企业深耕常州。
围绕新能源,常州构建了“发储送用网”链条:发电环节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主,储能环节以动力电池产业为主,输送环节以新型电力装备产业为主,应用环节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
其中,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是常州新能源产业链的三条主线。而近几年间,光伏与新能源汽车行业逐渐陷入“内卷式”竞争。
“从新能源制造商平均销售价格看,风电、光伏均在持续不断地下降:和10年前相比,如今光伏的价格仅约为15%,风电仅为30%。”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刘文强指出,而西方风电价格保持高位,2024年价格水平与2015年相当。
售价下行拖累了企业利润水平。光伏企业2024年多处于亏损状态,风机企业仍处于盈利状态,但利润率随季度下降。
这也会影响产业产值规模。以常州市高新区为例,2025年1-7月,发、储、送、用四环节增速分别为-14.5%、29.3%、3.1%和12.8%。其中,智慧能源产业持续下行,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55.6亿元,同比下降19.1%,拉低全区规上工业产值增速2.7个百分点。
体现在出口上,新能源产业同样呈现出“量增价跌”的趋势。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勇指出,2025年1-7月中国太阳能电池出口量649167万个,同比增长53.8%;但从金额方面来看,2025年1-7月中国太阳能电池出口金额15491百万美元,同比下降23.4%。按此计算,今年前7月中国太阳能电池出口均价下降了50%。
“整体产能已超过全球的装机增量,2028年产能是预测装机的2倍。”刘文强建议,光伏制造业应着重提升产能利用率。
“2025年上半年,光伏行业呈现出总量增长与结构性调整并存的显著特征。”常州市光伏行业协会副会长、江苏顺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郑亚峰指出,常州企业承压前行,但通过技术差异化策略保持市场竞争力。
业内普遍认为,“内卷”的主要因素是同质化。对于企业而言,技术创新是构建差异化竞争力,从价格“内卷”到价值创造转变的关键。
如在今年6月,常州头部光储企业天合光能发布基于新一代大容量储能系统Elementa金刚3深度开发的7MWh+交直协同解决方案,该系统以587Ah自研大容量电芯为压舱石。
在能博会展台前,天合光能讲解员介绍道,工业产品需要的是标准化。在电芯发展的早期阶段,行业的主要目标是在保持容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材料创新和结构优化来提升能量密度;当能量密度提升遇到瓶颈后,行业开始转向通过扩大电芯尺寸来增加容量。
2025国际新能源博览会。图源:常州发布。
进入新能源下半场,竞争的终局不是产品,而是生态。在企业技术突围之外,常州也从场景应用出发,培育近零碳园区、近零碳工厂,打造千亿级新型智能微电网产业集群。
今年上半年,常州出台了《常州市加快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扩大重点应用场景示范影响力,促进新能源、储能和产业园区、交通基础设施等融合发展。
不仅以新能源改变生产方式,常州也在推动新能源产品从工厂走向街巷:除了光伏行业新产品、虚拟电厂等B端产品外,常州创新“能博会+苏超”嘉年华形式,重点展示新能源C端产品,如骑上“说走就走”的智能行李箱、语音控制的LED便携式可充电灯等。
另外在“苏超”期间,常州的抽奖礼品也是理想新能源电动汽车,小牛、九号电动自行车,智能行李箱等新能源产品。
“新能源的下半场一定是瓦特经济和比特经济的深度融合。”周伟表示,常州将人工智能作为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重点发展以人工智能、新型储能为代表的六大成长型未来产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智通财经
2025-09-15
财闻
2025-09-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