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14 17:10:40
(原标题:国常会研究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利好出海企业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张旭 北京报道
9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研究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会议指出,要着眼于为出海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
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力度和广度不断提升。据商务部等三部门最新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2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922亿美元,比2023年增长8.4%,占全球份额的11.9%,连续13年列全球前三;2024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3.14万亿美元,连续8年排名全球前三。
由商务部联合七大行业商会首次联合发布的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活跃度指数也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意愿总体高度活跃。但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企业也面临不少不确定因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一级巡视员罗雨泽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海外投资运营的经验在不断积累,全球配置资源和管控风险的能力也需要得到显著提升。
另一方面,全球跨境投资的环境更加复杂化,中企对外投资和海外运营仍面临法律合规、政策变动、文化差异冲突、汇率波动等风险以及融资和资金汇兑困难等挑战。
为解决相关难题,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在国家战略指引下,地方层面已开展一系列探索。
罗雨泽介绍,渐进式开放、稳妥式改革是我国发展经济的经验。我国很多重要的改革开放举措往往都是先在局部地区先行先试,取得成效后再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建立出海综合服务港也不例外。
上海、广东、浙江和深圳等正开展积极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搭建的平台整合了诸多服务功能,以更好满足企业出海需求。上海搭建的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汇聚了30多家专业服务机构,覆盖了金融、法律、仲裁、知识产权等业务功能。
今年7月,浙江省商务厅印发加快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若干举措,重点明确了10方面专业服务内容,包括加强企业合规经营建设、强化涉外法律服务供给、提供涉外财税服务、优化跨境金融服务、加强涉外知识产权与标准化服务、完善跨境供应链服务、提供人力资源服务、推动人员出入境便利化、做好海外安全保障、发挥境外商协会作用。
今年9月,由福建省商务厅打造的“闽企出海”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服务资源版块”集金融保险、法律仲裁、会计财税等10多个领域专业服务机构信息,整合展示驻外经商机构、中资商会等海外服务资源,畅通联系渠道,对接获取全方位服务支持。
对于如何“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9月1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强协同联动,统筹法律、金融、物流等领域服务资源,丰富服务产品,构建服务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打造出海综合服务港,推动在重点国家建立海外综合服务站,增强商协会服务功能,培育一批跨境服务能力强的专业服务机构。
在专家看来,法律、金融、物流等领域正是中国企业出海亟待补上的几块“短板”。
罗雨泽表示,法律法规是社会治理的基石。世界有着大陆法系、普通法系、伊斯兰法系等不同法系,这些法系在法律传统、法律表现形式以及司法制度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若企业走出去不注意这些差异,就可能面临巨大风险。
“我国一些对外投资企业,由于对东道国法律缺乏了解,我国法律专业服务机构走出去相对滞后,找国际上其他的律所费用又较高,面临要么付出较大成本要么担负较高合规风险的两难选择。”罗雨泽说。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罗雨泽表示,由于我国金融机构走出去相对滞后,出海企业尤其出海的民营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风险高等问题,不但实体项目得到的支撑不够,而且缺乏用于对冲经营和汇率风险的金融工具。
物流是连接国内外生产和市场的重要纽带。物流网络的覆盖地域范围和运营效率对出海企业的资源配置、成本控制和供应链效率都有着关键影响。跨境物流更加复杂,涉及基础设施联通、存储集拼、不同运输方式转换、卫生检验检疫程序、海关协作等诸多环节。特别是在全球供应链重构背景下,受相关国家的海关政策影响变大,物流中断风险显著上升,更需要加强国际物流合作和物流体系规划。
针对性解决这些影响海外投资效率的“短板”,将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4
财闻
2025-09-1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