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源Sight
2025-09-12 23:03:25
(原标题:西贝贾国龙,其实和于东来是一类人)
文源 | 源Sight
作者 | 王言
如果按照个人规划,其实还有不到3年时间,西贝莜面村创始人贾国龙就要退休了。
这位中国餐饮业的元老级人物,基本上把一生的心血都倾注给自己创建的西贝。1988年,大学还没读完,贾国龙就退学创业,他在老家内蒙古做过火锅生意,又尝试了海鲜,后来又在北京经营蒙古宴。2009年开始,贾国龙关掉其他所有品牌门店,聚焦西贝这一品牌。
创业时期的贾国龙可能从没想过,日后自己能支撑起一家年收入60亿元的连锁餐饮品牌。而如今,即便各类新兴餐饮品牌崛起,餐饮行业一直都有贾国龙的名字。
从2025年往前推的那几年,是中国餐饮行业竞争最激烈的阶段——传统餐饮转型线上化模式;消费出现分级的趋势,消费者开始讲究性价比;中央厨房模式兴起,大家开始追求效率;预制菜的概念不断引发争议……
这些趋势当中,一部分已经深深地影响了餐饮行业的原有格局,其中也包括贾国龙本人。
在最近罗永浩一条微博引发的危机下,年近六旬的贾国龙依然不想“躺平任嘲”,被“气得睡不着”后,他选择站在镜头前与罗永浩“正面刚”,陈述自己的“委屈”,讲述西贝的理念……但另一方面,他这种可能连公司公关都拦不住自我的表达欲,也让西贝陷入更大的舆论漩涡当中。
01
“话多”的贾国龙
在今天不少媒体提出“西贝惹罗永浩干嘛”的质疑声,离不开贾国龙的个人性格和对西贝倾注的感情。
而在了解贾国龙过去的经历以后,公众自然也能理解他面对舆论,如此“自我”“委屈”,硬刚罗永浩的原因。
相比于海底捞创始人张勇的“专注”和“低调”,贾国龙曾评价自己是个“乱动”的人。过去很多年,在行业中,贾国龙还收获了“折腾王”的称号,他从1988年创业以来,不断尝试各种餐饮项目。
而真正让贾国龙受到大众关注,是源于5年前他的一次公开发声。也就是从那个节点开始,贾国龙就常常因为自己的表达欲,让自己和西贝卷入风波。
2020年,因餐饮线下场景受到巨大打击,贾国龙公开痛诉餐饮企业的难处,称西贝的账面资金撑不过三个月。
当时,他直言,西贝400家线下门店基本停业,只保留100多家做外卖业务,预计春节前后一个月损失营收7亿至8亿元,同时2万多名员工一个月支出就在1.5亿元左右。
这些数字引发激烈讨论,西贝也上了热搜。但当时的“哭穷”也为西贝带来了实际的帮助。
很快,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就将西贝列入第一批重点支持企业名单。一周后,浦发银行便核批完成了5.3亿元授信额度,帮助西贝渡过难关。不到一个月,西贝财务部门接触到了几十家银行的贷款团队,获得大量授权。
但在赢得了舆论同情之后,西贝却被爆出“涨价门”和“715”事件。
2020年4月,西贝等餐饮品牌被曝在疫情期间涨价,有消费者指出,西贝的一份土豆牛肉条价格上升至80元。面对质疑,贾国龙“认怂”,称当时涨价不对,“所有涨价的外卖、堂食菜品价格恢复到2020年1月26日门店停业前的标准。”
而后的“715”事件再度将西贝推向风口浪尖。2020年9月,贾国龙在社交媒体上谈论加班现象,表示西贝的员工是“715工作制”,即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5小时,白天加晚上,夜里还总开会。
715也成了当时一则新的网络热词。有消费者直言西贝又是涨价,还推行“715”,“吃相难看”。
而这两天,从宣称要起诉罗永浩,到上线“罗永浩菜单”,再到公开13道菜品的制作流程,贾国龙看似真诚的回应,却进一步加深了外界对西贝的质疑。
02
贾国龙和于东来
可能是因为同样做着实体消费的生意,也经历过去几年大环境的变迁,亦或是还有着对贾国龙以及西贝的认可,在舆论危机中的西贝和贾国龙,也得到不少同行力撑。
9月12日中午,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也就此次舆论风波发声:“任何事没有完美,感谢西贝、海底捞等品牌企业可以让我找到相对放心可口吃饭的地方。”
来源:于东来抖音号
再谈回个人经历和性格,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在某种程度上,贾国龙和于东来属于同一类人。
两个人两年只相差一岁,同样拼搏努力白手起家让自己的企业成为行业里的佼佼者,也都经历过创业的起落和实体行业的困境。
即便到如今到了可以“功成身退”,慢慢寻找接班人的阶段,两个人也都活跃在各自的行业,他们有自信,有主见和表达欲,也乐于和旁人分享自己的经验。
贾国龙常常将“使命”“愿景”“价值观”挂在嘴边,想方设法让顾客满意,也始终把人当做公司的核心能力,想让员工甚的生活至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以“人心换人心”。
2015年,西贝开始施行创业合伙人制,在国内搭建团队,设置创业分部,给予放权。当时西贝的规划是,新店前三个月的亏损由总部承担,三个月后如果门店持续盈利,团队就享有分红权,分部占40%股份,总部占60%股份。
2017年,贾国龙宣布西贝年终奖方案,表示每年将拿出50%的分红作为“喜悦奖”发给员工。据媒体统计,当年西贝给员工发放了7000万元的喜悦奖。
2018年,贾国龙又开创了由员工自行上报年终奖数额的分利模式,最终发出去8000万。
2024年的第一天,在宣布西贝前一年营收超过62亿元时,贾国龙在内部信中提到西贝的“好汉精神”,要把爱传出去,把利分下去。
此外,贾国龙给自己和公司高管制定“五年退休计划”,称自己希望在2028年退休。
但同时,他们似乎又受不了委屈和责怪。被质疑存在质量问题后,胖东来会成立专项调查小组,发布50多页的调查报告陈述事实;面对一些博主造成的名誉损害,他会主动提起名诉讼;而贾国龙也类似,罗永浩说了句西贝“几乎全都是预制菜”,他也一定要站出来说出自己认为的真相。
而这种老板过大的话语权,又会引发其他问题。
以西贝过去几年推出的贾国龙中国堡、贾国龙小锅牛肉等子品牌为例,这些品牌基本上都是在贾国龙的个人意愿之下推出,但大多没有创出名堂,反而徒增内耗。
曾经有媒体援引一位接近西贝的餐饮人士的说法称,在西贝内部一些人看来,贾国龙经常性的自我否定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但这些试错对西贝并非没有影响,品牌名称多次更换一度使西贝元气大伤。
而此次硬刚罗永浩引发的危机也同样源于此。在品牌公关的角度,很多人认为保持谦卑和沉默,应当是当前舆论环境下品牌方应对危机的最好方法,但贾国龙做不到,以至于被罗永浩拖入自证陷阱。
截图来源于微博
可能贾国龙一心以为自己是公司的king,团队专业的意见他也听不进去。这个时候,公关部门甚至整个,都会成为他个人意愿的“背锅侠”。
即便红黑粉丝遍布全国,但胖东来在当前的光环下,至少算是一直以正面形象示人,而贾国龙和西贝却没有那么幸运,一直在舆论的烤火架上接受炙烤。
03
西贝以后怎么办
除了较高的客单价之外,西贝当前面临的质疑,主要与“是否是预制菜”有关。
而提到预制菜的概念,就不得不提当前连锁餐饮品牌近些年一直推行的中央厨房概念以及西贝的上市计划。
2020年12月,贾国龙透露西贝已经决定上市,且正在寻找合适的时间,选择合适的资本投资西贝。贾国龙称,因为此前的经历,发现西贝的现金流问题,没有钱发工资,这让他认识到了资本和实力的力量,萌生了上市的想法。
2024年1月,在接受红餐网采访时,贾国龙称,西贝预计于2026年-2027年上市,到时营收要做到200亿元的体量。
但其实按照现在的情况,西贝可能还无法达到这一规模。根据极海品牌监测的数据,西贝在全国共有400家门店。同时,西贝也开始推行出海业务,并在美国洛杉矶开出一家门店。
西贝门店分布图 | 来源:极海品牌监测
而在2023年,西贝的营收体量为62亿元,想要在上市时达到200亿元的体量,即至少需要实现33%的年复合增长率,这在当前的餐饮环境下,几乎是难以完成的任务。
事实上,西贝所推行的中央厨房这类标准化模式,可以帮助餐饮品牌快速实现标准化与扩张,但如今陷入“半预制”或是“全预制”的争议,也让西贝如鲠在喉。
过去几年,推行儿童餐这一细分策略,让西贝在行业里重新杀出一片天地。但眼下,在海底捞甚至麦当劳这些规模更大的餐饮品牌也切入这一领域时,西贝的护城河其实就没有那么深了。
无论如何,在经历了高速发展的几年之后,西贝急需寻找新的增长点。这期间,除了找到其他商业模式,或是创立新的品牌之外,贾国龙作为企业核心掌舵者 “少发声,多放权” 的转变,或许也是一种隐性支持。
但按照加贾国龙的性格,不管以后再出现罗永浩还是李永浩,他很可能还是要奋起力搏,撞到南墙也要争个明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9-13
源Sight
2025-09-12
格隆汇
2025-09-12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9-12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9-12
源媒汇
2025-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