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12 19:26:01
(原标题:南财快评|杨志勇:中国财政政策仍有较大发力空间)
杨志勇(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9月12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十四五”时期财政改革发展成就。在发布会上,蓝佛安部长专门就财政宏观调控作了介绍。
去年9月底,增量财政政策的出台极大地提升了市场信心,有力推动经济企稳回升。今年我国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增量财政政策和存量财政政策接续发力,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发力、更加给力。“十四五”时期,财政宏观调控更加积极有为,是建立在对财政宏观调控规律的科学认识基础之上的。财政政策与经济情景的适配性进一步增强。财政政策从积极到更加积极,战略上更加主动、战术上更加精准,成为支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宏观经济存在周期,熨平经济周期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经济大起大落不仅会带来资源浪费,而且会对社会民生造成影响。因此,防止经济大起大落,让经济平稳运行,成为现代国家宏观调控的直接目标之一。宏观调控要针对经济周期所处的阶段,进行逆周期调节,熨平经济短期波动。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周期相对较为容易确定,8-10年一个周期。随着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日趋复杂,经济周期不再局限于既往8-10年的规律,这样,跨周期调节的重要性就与日俱增。无论经济周期多长,重要的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跨周期调节在一定程度上是超越周期的调节。如果说逆周期调节更多解决的是短期经济波动问题,那么跨周期调节要解决的就是中长期发展问题。对于当下中国来说,跨周期调节就是要为中长期发展找到新动能或增强发展动能。
“十四五”时期,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等协同作用,宏观调控效果显著。“十四五”已经过去的4年,年均增速5.5%,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蓝佛安部长概括了“十四五”时期财政宏观调控的四个特点,即力度上更加给力、工具上更加丰富、发力上更加精准、时机上更加灵活。这是对“十四五”财政宏观调控实践的总结。这个总结也显示了各方对财政宏观调控的规律性认识逐步深化。财政宏观调控总体要稳,同时也要保持针对性灵活性。现实千变万化,特别是外部因素不确定性增加,如果仅仅固守既有的调控做法,那么宏观调控就可能贻误良机。财政政策就是要因时因势而动。当前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经济运行态势都在发生变化,财政宏观调控也必须有相应的创新。
首先,财政宏观调控更注重促进微观经济循环。这样的规律性认识可谓抓住了“市场有效、政府有为”的精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必须有足够的活力,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才能真正夯实,经济才能行稳致远。支持地方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就是在盘活经济,畅通地方和企业资金链条,打通循环堵点。市场资金远多于财政资金,财政资金要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财政宏观调控的效果才可能更好。
其次,宏观调控需要不同的宏观政策形成合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最重要的两大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其他宏观政策的协同,才能让财政宏观调控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宏观治理效能得到进一步的释放。今年中央政府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注入大型商业银行作为资本金,就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同的一项重要内容。仅此一项,预计可撬动信贷投放约6万亿元。财政宏观调控,就是要在宏观经济治理中找到合理的定位,更好发挥财政政策的比较优势。
财政宏观调控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受既有的做法束缚,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十四五”时期,财政赤字率从2.7%提高到今年的4%,进一步打开了财政政策空间。我国2024年末政府负债率仅为68.7%,而国际上G20国家的政府负债率平均为118.2%,G7国家政府负债率平均为123.2%(根据IMF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相比之下,我国政府负债率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因此,我国财政政策仍有较大的发力空间,这是有充分依据的。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其中,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经济向好,必然带来财政收入的增长,以及财政实力的进一步增强,财政宏观调控的财力基础将得到进一步夯实。我国财政政策的运用越来越娴熟,工具箱越来越丰富,宏观调控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这意味着我国的财政宏观调控将更有前瞻性和针对性,在财政政策空间利用的能力上具有比较优势。与此同时,重点领域风险防范的制度机制进一步健全以及存量风险逐步消化,财政政策空间将得到有效腾挪,未来将有更大的空间可用。同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同也可以让财政政策空间进一步打开。
此外,世界经济相互影响。“十四五”时期,我国着力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在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的同时,也为我国财政宏观调控提供了更优的环境,创造出更大的财政政策空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