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优必选:从春晚明星到资本离场

来源:投资者网

2025-09-12 18:01:38

(原标题:优必选:从春晚明星到资本离场)

 

《投资者网》引线  | 谢莹洁

“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09880.HK)用一份“增收减亏”的中报,为2025年上半场画下句点:上半年营收6.21亿元,同比增长27.5%;亏损4.39亿元,同比收窄17.2%;毛利2.17亿元,同比增长17.3%。

与此同时,公司宣布获得Infini Capital 10亿美元战略融资授信,看似“弹药”充足。然而,股东却在用脚投票。腾讯在今年年初两次减持公司股份,合计减持了超过1900万股,估算金额合计超过10亿港元,持股比例降至2.08%。

一边是大额融资、营收提速,一边是持续亏损、股东撤退,优必选的“双面”中报,折射出硬科技赛道典型的成长悖论。 

物流及工业机器人“失速”

2025年上半年,优必选实现收入6.21亿元,同比增长27.5%,公司将营收增长归功于消费级与教育机器人“双轮驱动”。

半年报显示,消费级机器人及其他硬件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48.9%,占比首次突破四成;教育智能机器人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48.8%,两大业务合计贡献营收八成以上。

相比之下,被公司视为“第二增长曲线”的物流及行业定制机器人,却出现下滑:物流机器人收入5616万元,同比下降5.7%;行业定制机器人收入6380万元,同比下降29.8%。这意味着,优必选仍靠“低毛利、走量”的消费级产品“输血”,而高毛利的工业场景尚未形成规模化收入,导致整体毛利率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至35%。

2024年12月30日,上市满一周年的优必选迎来首发限售股解禁,随即遭遇股东“砸盘”。

Wind数据显示,去年底至今,公司行政总裁助理王琳多次减持股份,持股比例由去年底的15.91%下降至8月6日的6.99%。另外,公司非执行董事夏佐全亦多次减持公司股份。不仅如此,腾讯今年年初两次减持公司股份,合计减持了超过1900万股,估算金额合计超过10亿港元,持股比例降至2.08%。

优必选方面回应称,腾讯减持对公司经营和业务没有任何影响,优必选会继续和腾讯保持合作。腾讯的减持行为并非只针对一家公司,其已表示“会主动回顾投资组合并评估潜在的调整动作,以将资金用于股东回报或新的投资项目中”

管理层紧急承诺一年内不减持,并宣布10亿美元融资授信,试图对冲抛压。但市场似乎更关心“盈利拐点”何时到来。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优必选有相当一部分资金补充源自政府补助,但在今年上半年的财报中,公司的其他收益(主要为政府补助和税费返还)从去年同期的3580万元大幅降至460万元。外部“输血”的减少,更凸显了公司提升“自我造血”能力的紧迫性。

高昂的研发费用与微薄的商业化产出,让“故事”变得沉重。 

人形机器人仍面临量产难题

优必选由“70”后周剑在2012年创立,主要产品包括教育机器人、真人尺寸机器人、物流行业机器人等。周剑1999年获得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加工工程学士学位,2012年创立优必选之前曾担任德国机械公司迈克威力机械有限公司亚太地区经理、创立过一家建材工业设备公司。

2016年春晚,540台Alpha1S机器人登上春晚舞台,成为优必选发展中一个转折点。半年之后,吸引科大讯飞、鼎晖资本等1亿美元融资,公司估值攀升至10亿美元。

2018年,公司正式亮相第一代Walker,可实现踢球、跳舞等功能,2019年第二代Walker增加了双臂,2021年新一代WalkerX可实现拿瓶装水、下棋、按摩等功能。

优必选创始人周剑在业绩会上反复强调“量产在即”:2025年全年计划生产1000台工业人形机器人,明年目标5000至1万台,场景覆盖3C制造、半导体、航空航天等。

然而,行业共识是,人形机器人仍受限于成本、稳定性与场景适配,大规模商业化至少需2—3年。换言之,优必选必须在此之前找到“现金流安全垫”。

2025年全国人形机器人市场格局雏形已经初步显现——围绕广东、浙江、上海、北京经济发达地区,链主企业主要为华为、宇树、智元、小米。

目前看,公司把希望寄托在消费级与教育市场的持续扩张:前者依托智能猫砂盆、泳池机器人等爆款,后者依托“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及赛事生态。但这两个赛道竞争者众,毛利率承压,能否长期“反哺”高投入的人形业务,仍是未知数。

股东撤退、股价腰斩,优必选并非孤例。同期,港股机器人板块集体下挫:越疆、极智嘉均较年内高点回调逾四成,凸显资本对“硬科技”耐心退潮。业内人士指出,机器人赛道正从“概念驱动”进入“订单驱动”,投资人更关注真实落地与盈利路径。

4月1日,曾以超200亿元的估值位居机器人独角兽榜首的达阀机器人突然被爆停摆,公司董事长承认“短期内遭遇资金流动性挑战”。在这数日前,著名投资人朱啸虎表示,旗下基金在近几个月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项目。以上事件叠加关税挑战,给一度火热的机器人行业泼了桶冷水。

对优必选而言,10亿美元授信虽能缓解资金饥渴,但若人形机器人交付量仍停留在“百台”量级,故事将难以为继。周剑坦言,未来两年是“生死时速”,量产与降本必须同步完成,否则“先发优势”将迅速消耗殆尽。

整体而言,人形机器人领域仍处早期发展阶段,当前尚未出现技术拐点或需求爆发,科技业界和投资人对人形机器人行业成熟时间的预期,普遍还在五年甚或更久。

回望过去,优必选凭借春晚跳舞机器人一炮而红,却未能把流量转化为持续订单。目前人形机器人的价格普遍较高,超出了大多数企业和消费者的承受能力。以优必选为例,人形机器人均价高达350万元,即使是大型企业也难以大规模采购。

如今,公司再次站上资本与产业的风口,面前仍是同一张考卷:如何把技术领先变成规模收入,如何把融资“输血”变成自我“造血”。在机器人赛道愈发拥挤、资本愈发理性的当下,优必选必须证明,自己不仅能做出会翻跟头的机器人,更能做出能赚钱的公司。(思维财经出品)■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2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