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新质生产力赋能,专家热议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12 17:28:51

(原标题:新质生产力赋能,专家热议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 北京报道 地处洞庭湖平原腹地、湖南省北部的华容县,是观察传统农业大县转型的一个窗口。全县棉花种植面积一度高达50万亩,芥菜总面积达到20万亩,有“中国棉纺织名城”“中国芥菜之乡”之称,是国家或省级粮、棉、油、鱼、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华容县进一步发力,已形成3个百亿级特色产业群,总产值突破400亿元。

日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京举办第五期“智荟中欧·企业赋能学习坊”,研讨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创新方案。在会上,湖南省岳阳市原政协副主席、华容县原县委书记刘铁健以华容县为例,分享了推动乡村振兴的系统实践。

在刘铁健看来,华容县优势产业规模化背后,首先是政府主导,坚持“有基地、有园区、有品牌、有龙头企业”的发展路径,以县乡村三级合力,通过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建立村级资产交易中心,推动土地流转率达65%,芥菜、小龙虾“虾稻套作”等集中连片发展。在此基础上,当地已培育新型经营主体3300余家,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268家,依托龙头带动,建成了1个省级现代产业聚集区、7个特色产业园。

此外,华容县还建立企业特派员制度,为重点企业提供“一对一”帮扶;健全覆盖全产业链的质量标准和可追溯体系,并通过举办节会活动加强品牌推介。同时坚持绿色发展,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累计投入20多亿元集中整治突出环境问题,推进“空心房”整治,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同。

华容的实践,也是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余欣荣在论坛上表示,我国乡村产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单一农业、乡镇企业、结构优化、三产融合等为阶段特征,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到协同的历史过程,并进而演变为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业态丰富、功能多元的现代产业体系。其发展历程则是一条从“解决温饱”到“多元化增收”,再到追求“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振兴”的转型升级之路。未来的方向将继续聚焦于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产业深度融合,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实的基础。

对于乡村产业转型的核心动力,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汪泓在致辞中表示,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需求和资源环境挑战,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和系统效能提升,汇聚企业、政府与社会资本多方力量,把先进的科技手段、管理理念、市场视野融入农业,才能真正释放新质生产力的巨大能量。

余欣荣则进一步强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绿色生产力,正从根本上重塑中国乡村产业发展的底层逻辑与路径选择。推进绿色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发展要把握好四个关系:一是用好机遇与化解挑战的关系;二是加强政府引导与发挥市场主导的关系;三是强化科技创新与深化制度创新的关系;四是布局高瞻远瞩与实施因地制宜的关系。

结合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实际,刘铁健也针对当前面临的深层次挑战提出建议。他认为,县域产业发展需处理好四组关系:规模经营和“小农”经济的关系、政府作用和市场调节的关系、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产业资本和群众利益的关系。其中尤为关键的是,产业资本不能与民争利,而应与农户形成需求互补、利益共享、错位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法国依视路会计学教席教授、副教务长许定波指出,中国农业的转型发展不仅关乎技术进步,更是一场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借鉴工业平台生态理念,许定波建议,打造政府与企业协同推动的新型农业平台体系,由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进行制度设计与政策赋能,龙头企业承担资源整合与运营服务功能,带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他也强调,农业平台比工业更为复杂,必须统筹兼顾各方诉求进行激励机制设计、利益分配与系统协同,构建真正高效、公平和可持续的现代农业体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2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