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闻
2025-09-12 14:04:49
(原标题:中国联通全面部署“人工智能+”行动,展示千行百业赋能实力)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于9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首钢园举办,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题展作为重要板块备受关注。中国联通(600050.SH)作为数字信息运营服务国家队、数字技术融合创新排头兵,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为指引,在服贸会上集中展示了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六大行动成果,尽显赋能千行百业的雄厚实力。
中国联通相关负责人在服贸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运营商,联通具备显著网络优势与丰富管线资源,随着业务发展,客户衍生出人工智能需求,联通依托自身能力,在此基础上提供全方位服务。
基础能力筑基,AI应用多元绽放
中国联通的AI布局,始终以“基础能力筑牢底座”为核心逻辑——其在底层依托远景大模型,通过基础模型与Master平台服务的协同,实现了多模态技术在平台内的共生融合。这种“开箱即用”的模式,既满足了用户对安全自主的核心需求,更为后续跨行业的AI应用开发,铺垫了稳定且灵活的技术基石。
有了底层大模型的支撑,中国联通的AI应用得以向千行百业纵深延伸,针对不同行业的痛点打造定制化场景。以政务领域为例,其推出的“基层通”一体化平台,便是远景大模型能力的典型落地:该平台集成党建、公文处理、舆情管理等全流程政务功能,形成一套完整的自研办公系统;同时,考虑到不同用户的特殊业务场景或软件需求,平台还支持集成客户指定的第三方服务,以核心平台为骨架、模块化服务为插件,灵活适配各类个性化需求。
这种模块化服务的优势,在交通领域体现得更为直观。作为运营商,中国联通天然具备网络资源优势,其结合5G网络与安全承载专网,构建起空天地、人、车路协同的交通智能化体系——而这一切的实现,正是以“基础能力+模块化合作”为路径。以自动驾驶为例,其对网络的低时延、高可靠要求极高,不仅需支持远程操控,还需实时上传路况信息至云端计算。对此,联通一方面提供网络平台与车辆调度平台(如冬奥园区自动驾驶接驳车调度系统),另一方面以网络能力为切入点,与企业的软件算法深度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点。
教育领域的探索,则是中国联通将大模型能力与行业特性结合的又一实践。针对教育数字化转型与产教融合需求,其推出职教大模型,并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落地AI办学、教务助手、教研助手等项目,将AI融入教学、评价、管理全流程;同时,为精准匹配教育场景需求,还与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联合训练行业专属大模型,以支撑数字人学伴、学科知识点梳理、视频切片等细分应用。
“AI在教育领域的角色,目前仍是‘赋能者’而非‘替代者’。”中国联通相关负责人补充道,当前教育数字化政策推动下,高校虽在加快AI学科建设与实训,但AI更多用于辅助教师授课、提升教学效率;不过随着师生对AI工具的持续接触,未来必将催生出更多如个性化学习、智能教研等新的业务场景,推动教育数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
全球合作助力,破解企业出海难题
中国联通的数字化赋能不仅深耕国内市场,更将视野投向全球,在国际合作与跨境数字服务领域构建起独特竞争力,而助力中资企业突破出海瓶颈,正是其全球业务布局的核心发力点。依托自身成熟的网络能力、智慧工厂及智慧港口解决方案,联通正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伙伴。
对于多数首次出海的企业而言,海外市场的信息差、本地化人才匮乏、渠道建设薄弱是普遍痛点。这恰恰是联通的优势所在——自2006年布局海外以来,其已积累20余年跨境运营经验,不仅组建了稳定的本地化团队,更搭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务网络:从前期的商业咨询、财务法务支持,到中期的基础设施建设、SAT园区弱电部署,再到后期的驻场运维,所有服务均源自国内服务顶尖行业客户的成熟案例,可无缝复制至海外场景,为企业省去“从零摸索”的成本。
基于不同企业的出海特性,联通的服务也呈现差异化聚焦:互联网企业作为较早“出海”的群体,与运营商合作紧密,其机房搭建(含办公室集成)、跨国传输线路等需求,是联通海外业务的重要组成;伴随“一带一路”政策推进,央国企、金融企业等大型主体出海步伐加快,成为其核心服务对象;而中小型企业因资源有限,在海外落地时则更依赖联通海外公司提供的全流程本地化支持。
“企业向海外扩张的趋势正愈发明显。”中国联通海外业务相关负责人坦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增量空间收窄,让非洲、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成为出海首选,我们近期接到的这类咨询和需求也显著增多。”
从业务盈利来看,联通出海利润目前仍以传统线路业务为核心,例如跨国点对点专线、本地互联网专线及回国方向互联网专线等产品。不过,这一收益会受海外本地化政策影响,以巴西为例,当地数据类业务税率高达40%以上,对利润空间形成一定制约。
也正因如此,联通正积极转型“出海平台型企业”。上述负责人解释,此举核心是通过数字类项目(如智慧工厂、跨境数字化解决方案)打响品牌,进而带动高附加值的线路业务需求,最终依托传统跨境业务的深厚基础,打造行业认可的出海服务标杆。
文旅创新融合,前景广阔待挖掘
在文旅行业,中国联通面向公众开展了一系列创新业务。与国家自然博物馆合作的AR数字人导览项目尤为突出,鉴于传统管理模式及地理环境限制,面对日益增多的游客,难以确保每位游客都能深入了解展品。为此,中国联通推出数字人导览服务,游客佩戴AR眼镜后,可在不影响正常观展的前提下,通过屏幕上的小恐龙或数字人形象进行全方位了解。该项目利用信息技术,让原本静止的化石展品“活”起来,使文化传播得更远、更广。
联通在文旅项目实施中具有独特优势。场馆建设涉及众多网络,联通作为网络布置的专业方,更了解场景内的网络布局,在开发交互性应用时能够充分考虑网络特点进行设计。此外,联通依托强大的AI大模型能力进行衍生开发,拥有专门的文旅团队,与客户深入沟通,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及展品背后的故事,并将这些因素有机结合,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中国联通拥有完整的体系架构,从联通集团到各级分子公司,涵盖了AI大模型、视频制作、内容创作及面向文旅行业的专门内容运营团队和子公司,还涉及内容分发、直播等核心能力领域。目前,联通在全国多个省份均设有文旅团队,与客户沟通中发现巨大市场潜力。
中国联通文旅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技术的发展,文旅行业需求将逐步变化,AI大模型发展迅猛,未来随着更多新技术的涌现,将会出现新的需求爆发点。
支付创新便捷,服务外籍来华人员
在支付领域,中国联通以“数字货币+通信技术”融合为切入点,推出两大创新服务:一是与数字货币合作的“沃支付”,结合数字藏品业务支持用户扫码完成数字货币支付;二是更具突破性的特殊SIM卡——“幂方卡”,将手机直接转化为支付工具,在5G网络支撑下,用户选定商品后只需贴近专用刷卡区域,即可快速完成支付,实现“手机即卡片”的便捷体验。
而这款幂方卡,尤其聚焦外籍来华人员的支付痛点。中国联通数字人民币板块负责人介绍,外籍友人入境后常面临支付习惯差异的困扰——相比微信支付等扫码模式,他们更熟悉刷卡流程。幂方卡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装入手机后,既能直接使用通信网络与各类应用,又能像传统卡片一样“一刷支付”,即便手机没电,仍可依托卡片本身完成交易,极大降低了外籍人士的使用门槛。
为让这项服务更快落地,目前幂方卡的推广由北京市政府主导,中国联通北京公司联合中国银行北京公司、北京一卡通公司共同推进。截至目前,已有数千名用户启用该卡,在北京地区,联通机场营业厅及市内42家星级营业厅均能为外籍人员提供办卡服务,且只要商户支持数字人民币受理,即可直接消费,覆盖场景持续扩大。
关于用户关心的安全与结算问题,上述负责人进一步补充:幂方卡以“碰一碰支付”为核心,整合了通信、金融、公交三大服务;其SIM卡安全级别与金融IC卡完全等同,保障交易安全;同时,用户使用外卡支付时会自动转换为人民币结算,汇率与银行实时同步,确保消费透明无额外成本。
网络基建支撑,算力智算赋能城市治理
在2025年服贸会展区,中国联通的网络基建与算力智算能力构成了数字服务的“硬支撑”,其中移动网络5G-A与固网5G-A的建设及接入能力,更是筑牢了智慧城市运行的底层基石——毕竟无论是AI应用落地,还是城市治理精细化,都离不开高速、稳定的网络底座。
而当网络基建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便催生出赋能城市治理的核心载体——算力中心。中国联通与北京市政府合作打造的京西智谷算力中心(位于北京门头沟),正是这一融合的标杆项目:作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实现全国产化的政府与运营商合作算力中心,其二期建设已全面完成,目前可对外提供300T算力服务,且因需求旺盛已基本处于饱和状态。
面对持续增长的算力需求,中国联通的布局并非被动跟进。相关负责人透露,受Deep Seek等国产算力需求大增的推动,公司正于海淀数据中心扩建一个两千卡算力的集群;但这并非孤立动作,“算力会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扩建”的背后,是集团层面的整体规划——在逐步建设、分阶段上架开放的节奏中,既精准响应市场,又保持战略主动权。
从5G-A网络的“通途”到算力中心的“引擎”,中国联通在服贸会上通过网络与算力的双重支撑,进一步印证了其在数字服务领域的领先地位。而这份“硬实力”,也将与人工智能布局、多行业应用、全球合作拓展形成合力,持续为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数字经济建设注入动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