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12 09:50:28
(原标题:国家重磅改革试点落地,大湾区内地九市为要素流通“拆墙”)
南方财经记者伍素文 彭敏静 广州报道
8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在全国部分地区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之后,靴子迅速落地。
9月1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自即日起2年内开展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等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同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公布。
由此,一场面向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拆墙行动”正加速推开。
根据《实施方案》,试点范围包括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全域,涉及技术要素、土地要素、人力资源要素、数据要素、资本要素、资源环境要素等六大领域,并对全面提高要素协同配置效率作出了具体部署。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必须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作表率。近年,广东加快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先后发布了数据、技术、土地、人力资源等要素领域的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其中不乏全国首发举措,各地亦在积极探索如何激发要素活力。
此次其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的城市群形态作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站位则更高,突出协同联动,进一步迈向改革纵深。受访专家表示,《实施方案》的获批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在更深层次、更广维度上获得了国家赋予的改革探索权。未来,这些改革措施的有效落地,将促使大湾区不仅在经济总量上持续领先,更将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成为全国标杆,更快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随着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不断推进,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变得越来越迫切。8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改革试点,引导试点地区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开展差别化改革探索,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作为改革的先行区域,粤港澳大湾区的“施工图”备受瞩目。此次,以大湾区内地九市城市群的格局来推进,备受关注。整体看,《实施方案》分为7个方面22点,其中涉及技术要素、土地要素、人力资源要素、数据要素、资本要素、资源环境要素六大要素领域,并强调全面提高要素协同配置效率。
促进技术要素成果转化被放在首位,这体现了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高水平融合发展、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要求,具体在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促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方面明确了系列举措。
比如,《实施方案》强调要有序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将经验推广到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范围内的公立高校和科研机构;支持国有科技型企业将研发团队及重要贡献人员对科技成果转化转让净收益的分享比例提高至50%以上;推进国有创投机构改革,完善政府投资基金绩效评价体系,支持开展不穿透到单个项目的综合考核、审计与评价等。
一系列安排意在激发创新活力,直指专利转化、产权保护、科创金融等痛点。
“这将进一步破除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极大激励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科技创新0到1和产业创新1到N的高效融合,技术转化落地和快速迭代。”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广东省“十五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张振刚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
再如,在数据要素领域,广东此前率先发布了全国首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文件,《广东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提出“构建两级数据要素市场”的目标,以及首席数据官、公共数据资产凭证、统计核算试点、“数据海关”、数据经纪人等改革举措,均属制度性创新。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通证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恩汉告诉南方财经记者表示,目前数据要素市场化综合配置还面临数据权属的界定复杂,跨部门跨区域公共数据开放协同不足,以及数据跨境流动的合规成本较高等的突出问题。
此次,《实施方案》关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出了完善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机制、拓展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场景、加强数据安全保护三个方面的具体措施,既有回应数据要素一级市场的供给问题,也有提及场景使用与全链条安全保障。
“《实施方案》紧密贴合大湾区实际,在充分发挥大湾区制造业基础雄厚、数字产业密集的优势同时,也着眼于九市之间数据壁垒、场景分散等问题突出。”李恩汉说,这能起到统筹资源,让数据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比如支撑珠三角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港澳与内地数据跨境流动协同,为大湾区打造成为数字经济标杆铺路。
此外,在土地要素配置方面,《实施方案》提出推动产业用地实施“标准地”出让,建立健全投资强度、容积率、亩均税收、就业贡献、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等控制指标体系;在人力资源要素方面,引进战略科学家和拥有颠覆性技术的创新创业团队、“高精尖缺”人才,在编制、岗位、工资方面可“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强化新业态新领域和服务业要素保障。从这些举措看,《实施方案》显示出促进各要素配置改革协同、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的鲜明特点。
张振刚还提到,《实施方案》通过推动户籍互认、科创券“通用通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等,着力打破城市行政壁垒,促进九市间要素的畅通流动与优化组合。这将极大提升大湾区的产业创新协同和科技创新协作效率,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的融合,加速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纵观此次获批的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它们在探索的重点要素领域和具体改革任务选取上因地制宜、各展所长。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具有独特的与港澳协同优势。
南方财经记者留意到,《实施方案》提出了多则港澳相关的措施,例如支持探索外籍人才停居留便利制度,落实港澳人员和外籍人才在粤参保缴费政策,实现人才“优粤卡”全省一卡通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债券平台,建立连接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全国综合服务平台等。
“要素自由流动,即各类要素依靠价格、竞争等市场机制自由流转,从而促进要素向先进生产力集聚。其中,制度规则是市场机制运行的基础。”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刘方说。
从区域协同角度看,大湾区内地九市与香港、澳门在经济结构、资源禀赋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通过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能够进一步加强大湾区内地九市与港澳之间的要素流动与合作;从更深层次改革层面而言,大湾区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此次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通过在大湾区先行先试,有望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经验,能够为全国其他地区的改革提供借鉴。
仅从数据要素小切口来看,《实施方案》提出探索跨境数据流动监管方式。
实际上,大湾区早已先行示范。《“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以数据流动带动要素市场化,实现湾区发展“要素通”,探索推行数据跨境流通“白名单”制度,支持符合相关资质条件的商业银行开展内部数据跨境流动试点等。
不少大湾区内地城市也在跨境数据方面持续突破,例如广州提出率先打造粤港澳数字要素流通试验田,深圳则被赋予开展数据跨境传输(出境)安全管理试点的任务,珠海推出全国首部由经济特区制定的数据资源开发专项法规,破冰跨境数据安全流动等等。
珠海市网安协会数据安全与跨境流动专委会主任洪延青表示,横琴作为粤澳合作的窗口,将率先试验跨境数据流动的机制、平台和空间建设,为澳门产业多元化和湾区数据融通提供新动力;另一方面,珠海把横琴的实践经验及时上升为制度规范,逐步辐射带动大湾区其他地区。在这种“湾区一盘棋”思路下,横琴先行先试、联动港澳的探索有望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数据跨境流动闯出新路。
要素资源顺畅流动、高效配置,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基石,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要求“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明确提出“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对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作出新的部署,明确要“统一要素资源市场”。
在全面提高要素协同配置效率方面,《实施方案》亦作了安排,提出推动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推动技术市场一体化、推动政务服务一体化等措施。例如,在除广州市、深圳市外的城市开展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探索居住证互通互认制度,加快消除城乡区域间户籍壁垒,统筹推进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市民化。
在分析人士看来,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更大力度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不断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在畅通要素流动的过程中持续释放发展活力与潜力,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让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占据更为有利的位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