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金融百科|王先生如何完美避开了“代理退保”常见套路?

来源:东方资色

2025-09-11 21:22:37

(原标题:金融百科|王先生如何完美避开了“代理退保”常见套路?)

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为积极响应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及中国证监会联合开展的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9月15日-21日)活动,东方网《金融百科》栏目将于此期间推出“金融教育宣传周·金融百科”系列科普内容,普及金融知识、提升公众风险防范意识。

该专题聚焦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理性投资、防范非法集资与电信诈骗等社会关切议题,以案例解析、互动问答等形式,将专业内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实用指南。我们联合金融机构、行业力量,共同打造实用的金融科普内容,推动金融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金融素养是现代公民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我们期待通过持续的知识传播与价值引导,帮助公众筑牢风险防线、树立理性金融观念,以实际行动服务百姓生活、护航经济社会稳健发展。

一、什么是代理退保?

“代理退保”是指一些个人或社会团体以牟利为目的,通过网络平台、短信等方式发布“可办理全额退保”信息,以怂恿、诱导等手段让消费者委托其代理“全额退保”事宜,并以此收取消费者高额手续费。

二、案例详情:发生了什么?

餐饮店老板王先生疫情后申请了小额贷款,并购买了信用保证保险,按期还款正常。某日接到陌生来电,对方自称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称其征信异常,将产生巨额违约金,并劝其办理“全额退保”以止损。对方要求王先生提供身份证、银行卡信息,并通过人脸识别和输入银行卡密码完成操作。

王先生产生怀疑,及时拨打保单官方客服电话核实,确认其征信和保单均无问题,这才识破骗局,避免了财产损失,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案例分析:

1.信息泄露风险大:“代理退保”常以“征信异常”“违约风险”等话术恐吓消费者,诱导其提供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极易导致资金损失和隐私泄露。

2.陌生来电不可轻信:诈骗分子冒充保险人员,制造紧迫感,诱导消费者跟随其指令操作。消费者需保持警惕,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

3.合同责任要履行:投保是契约行为,消费者需依法履行责任和义务,理性对待金融消费,勿要因为虚假电话随意退保。

三、代理退保常见套路?

假冒身份虚假宣传。冒充监管部门、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等通过微信群、朋友圈、抖音等渠道进行虚假宣传。

欺骗客户怂恿退保。谎称消费者所购买的保险产品“已有多名消费者投诉,保险公司存在欺诈”“继续持有保单将蒙受经济损失”等,枉顾消费者真实需求,挑唆、怂恿终止正常保险合同。

控制客户非法牟利。谎称可为消费者办理“全额退保”,诱导消费者签署代理服务协议,牟取高额手续费,甚至截留侵占退保资金。

造假证据要挟保司。要求消费者按照“指导话术”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诱骗销售人员回复,要挟保险公司全额退保。

切断联系反复施压。挑唆消费者拒接保险公司电话,切断消费者正常维权通道,煽动消费者向监管部门通过恶意投诉等方式向保险公司施压以达目的。

四、如何预防代理退保?

1.充分了解保险功能,理性购买、谨慎退保

2.正规渠道办理退保,提高警惕、理性维权

3.注意保护个人信息,维护权益、杜绝隐患

要做到以下三点:

1.不轻信:凡是涉及退保、贷款、征信异常等电话,切勿随意提供个人信息。

2.多核实:接到风险提示,应第一时间通过官方热线、银行或监管部门确认。

3.守契约:依法履约、理性维权,珍惜个人信用,守护自身财产安全。

(本文的以案说险由国寿财险上海市分公司提供)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2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