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湖南华容县原县委书记刘铁健:地方特色产业如何强县富民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9-11 18:30:02

(原标题:湖南华容县原县委书记刘铁健:地方特色产业如何强县富民)

华容县棉花种植面积曾一度高达50万亩,华容芥菜由零散分布实现集中连片发展、总面积达到20万亩。小龙虾实行“虾稻套作”、养殖面积达34.5万亩。目前,华容县土地流转率达65%,各类新型经营主体3300多家,农业机械化率80.6%。 

9月10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京举办的第五期“智荟中欧·企业赋能学习坊”主题论坛上,湖南省岳阳市原政协副主席、华容县原县委书记刘铁健讲述了华容县的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岳阳市华容县位于湖南省北部,地处洞庭湖平原腹地,是一个中部农业大县,系国家或省级粮、棉、油、鱼、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至今,华容县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加工产业总产值超400亿元,过百亿特色产业3个,先后获得“中国棉纺织名城”和“中国芥菜之乡”等荣誉称号。

得益于农业经济发展等因素,华容县近些年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缩小——2012—2024年,华容县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从2.48缩小至1.38。

演讲中,刘铁健也从三方面总结了自己在华容县担任县委书记期间如何打造地方特色产业。他认为,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既要强县,更要富民。因此,产业资本不能与民争利,要与农户形成需求互补、利益共享。

首先,为扩大优势产业发展规模,此前华容县每年会把土地流转目标、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目标和“两优三特”产业发展目标,写入县委全会和政府工作报告,凝聚县、乡、村三级工作合力,推动优势农产品集中连片发展。

此外,华容县还积极引进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优势农副产品就地消化,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先后完成纺织产业全行业技术改造,引进和壮大芥菜产业规模企业32家,全县带动能力较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68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1家。

刘铁健表示:“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当前,农村户籍人口仍有5.1亿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约2.5亿人,分散经营占比仍在三成以上。对此,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协调和引导工作,最大限度地实现集中连片生产。”

其次,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刘铁健介绍,华容县当时明确了“有基地、有园区、有品牌、有龙头企业”的发展路径,扎实推进产业链建设。具体举措包括加强基础建设、加强企业帮扶、加强品牌运营等。 

例如在基础建设方面,华容县采取先建后租、合作经营等模式,由政府融资或财政奖补,推进园区、基地和标准化厂房等基础建设。累计投入近10亿元,在三封工业园规划1000亩、首期538亩,建设集加工、仓储、交易、物流、展览于一体的芥菜产业园,建成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目前,华容县已建成省级现代产业聚集区1个,特色产业园7个。

第三,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方面,刘铁健表示,华容县把生态环保摆在优先位置,坚决不走“先发展、后治理”“边发展、边治理”的老路和弯路。包括绝不引进高污染项目,并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强化环评审批和环保执法,确保达标排放。

在发展县域特色产业过程中,刘铁健也发现了一系列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问题。比如,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配套和公共服务与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现代农业发展不充分,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问题较为严重,分散式经营模式仍然占有较大比重。新型经营主体有很大一部分由传统农民转型而来,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不强;农村人口城镇化不稳定,特别是“60后”“70后”进城务工的农民,大部分从事体力劳动,财富积累和社会保障都有所不足,返乡意愿较为强烈等。 

会议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教务长、会计学教授许定波表示,中国农业的转型发展不仅关乎技术进步,更是一场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他借鉴工业平台生态理念,建议打造政府与企业协同推动的新型农业平台体系,由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进行制度设计与政策赋能,龙头企业承担资源整合与运营服务功能,带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化产业链。同时他也强调,农业平台比工业更为复杂,必须统筹兼顾各方诉求进行激励机制设计、利益分配与系统协同,构建真正高效、公平和可持续的现代农业体系。

自2022年创立以来,“智荟中欧·企业赋能学习坊”聚焦“三农”议题,已邀请二十余位专家与企业代表分享洞见,并赴北京、陕西等多地农科企业开展实地研讨,持续探索以管理创新、数智赋能与产业链整合等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可行路径。

经济观察报

2025-09-1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