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兴业银行凭什么成机构“心头好”?

来源:中访网

2025-09-09 15:39:00

(原标题:兴业银行凭什么成机构“心头好”?)



来源|中访网

责编|李晓燕

在资本市场“低估值+高分红”的投资逻辑主导下,银行股正迎来系统性估值修复浪潮。其中,兴业银行凭借稳健的基本面、亮眼的分红表现与显著的估值洼地特征,成为机构与市场资金关注的焦点。从大股东增持到普通股东户数回落,从息差压力缓解到中间业务突破,这家10万亿级资产规模的股份制银行,正以多重优势勾勒出清晰的价值成长路径。

股东结构持续优化显信心

资本市场对兴业银行的认可,首先体现在股东结构的动态优化中。2025年一季度,大家人寿大手笔增持5.4亿股,一跃成为该行前十大股东,用真金白银彰显长期投资信心。随后,第一大股东福建省财政厅将86.44亿元可转债全额转股,直接推动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突破50%,股东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为公司治理稳定性筑牢根基。

更为关键的是,兴业银行普通股股东户数时隔15年重回20万户以内,这一数据背后,是中小投资者结构的优化,也是市场对其投资价值共识的凝聚。在中期业绩会上,兴业银行行长陈信健明确表示,正积极推动现有大股东与新投资者通过二级市场购股或可转债配置,提升长期稳定投资者持股比例。这一战略不仅有助于改善股权结构,更能为公司引入长期资金,抵御短期市场波动,为估值修复提供坚实支撑。

截至9月4日,兴业银行股价年内涨幅近20%,收于21.92元/股,市值达4639亿元。在银行板块整体活跃的背景下,其股价表现既反映了市场对其基本面的认可,也预示着估值修复的持续潜力。

价值属性凸显

在当前红利价值重估的市场环境中,“类债思维”成为资金配置的重要逻辑,超低估值、高股息率的标的更受青睐,而兴业银行恰好踩中了这一核心需求。从股息率来看,截至9月4日,该行剔除特别派息后的股息率达4.84%,在A股42家上市银行中排名第十,不仅远超国有六大行平均水平,也高于股份制银行均值,为投资者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现金回报。

分红能力上,兴业银行更是A股市场的“优等生”。2024年,该行每股派发现金红利1.06元(含税),累计分红224.33亿元,分红率首次突破30%达到30.73%。值得关注的是,这是该行连续十五年稳步提升分红率,分红规模与分红率均位列股份制银行第二。陈信健行长“推进中期分红、保持分红趋势”的承诺,进一步强化了投资者对长期回报的预期,为其价值属性再添砝码。

与高分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兴业银行当前仍处于估值洼地。最新市净率(PB)仅为0.63,在国有大行与股份制银行中处于后1/2区间。但从行业趋势来看,估值修复的曙光已然显现。Wind数据显示,2024年初至2025年9月4日,42家上市银行平均PB从0.52倍提升至0.65倍,兴业银行则从0.48倍提升至0.63倍,修复幅度与行业基本同步。随着政策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无风险利率下行推动居民资产重配,兴业银行的估值洼地有望进一步被填平。

负债降本与中收增长双线发力

估值的持续修复,终究需要坚实的业绩支撑。2025年上半年,兴业银行在平衡“扩面与挖潜、负债与资产”等多重关系中实现稳健增长,营业收入达1104.58亿元,净利润431.41亿元,同比微增0.21%,主要盈利指标呈现边际修复态势。

负债端成本优化成为上半年经营的一大亮点。该行上半年一般性存款付息率同比下降30个基点,其中同业存款付息率降幅达54个基点,显著缓解了息差压力。数据显示,上半年兴业银行净息差为1.75%,同比降幅收窄至11个基点,环比年初降幅进一步收窄7个基点。更值得期待的是,下半年该行将有2700亿元3-5年期定期存款到期,其平均付息率约3.34%,按当前1.75%-1.80%的利率重置,预计可节约利息支出15.4亿元;同时,同业负债成本的持续下行,也将为利息净收入改善提供助力。计划财务部总经理林舒表示,全年净息差降幅将控制在年初预计的10个基点以内,利息净收入降幅较上半年将进一步收窄。

中间业务的突破则为增长打开了新空间。上半年,兴业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30.75亿元,同比增长2.59%,其中零售财富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45%,托管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98%,大资管业务布局成效初显。按照“锻长板、补短板”策略,该行正深化“大投行、大资管、大财富”融合发展,在销售端构建全渠道网络,产品端强化绿色、科创领域布局,投研端搭建统一平台,风险端实现全链条数字化管理,同时加强投资销售与托管业务协同,为中间业务增长注入持续动力。

重点领域改善,资产质量趋稳

资产质量的稳定,是银行估值修复的重要前提。兴业银行管理层在中期业绩会上明确指出,“风险集中暴露的高峰期已经过去,风险成本仍有优化空间”,这一判断得到了中报数据的有力支撑。截至上半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08%,与一季度持平,保持在行业较好水平;新发生不良规模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新发生不良生成率略低于去年同期,呈现“总量可控、结构分化”特征。

从重点风险领域来看,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用卡三大板块风险显著收敛。受益于中央对重点领域风险化解的持续推进,房地产市场存量风险暴露充分、增量风险可控,地方政府化债工作有序开展,该行对公房地产新发生不良同比下降45.72%,信用卡新发生不良同比下降7.5%,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未新增不良,且通过专项债置换回拨减值,有效实现“控新降损”。尽管制造业与零售信贷风险有所抬升,但整体影响可控,零售贷款不良率较上年末仍下降0.02个百分点至0.69%。首席风险官赖富荣表示,全年新发生不良规模预计较上年下降,不良贷款率、关注率等核心指标将保持平稳。

从机构增持到业绩修复,从估值抬升到风险收敛,兴业银行正以清晰的价值逻辑,在银行股估值修复浪潮中脱颖而出。作为10万亿级资产规模的股份制银行,其高分红、低估值、稳基本面的组合优势,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兼具安全性与收益性的选择,也为银行业价值重估提供了典型样本。随着中长期资金持续入市、行业风险进一步缓解,兴业银行的价值潜力有望得到进一步释放。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9-0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