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09 10:56:38
(原标题:浙商证券祁星:ESG策略在二级市场的超额收益具有周期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椰、李德尚玉
近日,证监会再次指导沪深北交易所就《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的修订征求意见。近年来,随着ESG政策涌现,ESG投资关注度也在持续上升。“ESG投资到底能不能挣钱?”面对资管机构长期存在的收益困惑,9月8日,浙商证券ESG及绿色金融首席分析师祁星在“上市公司ESG生态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上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根据最新的《ESG投资框架与工具》系列报告,ESG策略在超额收益方面并非不存在,而是会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而波动。
(浙商证券ESG及绿色金融首席分析师祁星)
祁星指出,ESG因子在二级市场的超额收益具有周期性,并非持续存在。“与其说主要依靠ESG挣钱,不如说更多是依赖它来拉平尾部风险,降低爆雷概率”,实证数据支持了这一观点:采用ESG负面筛选策略(剔除低分企业)的基金产品,长期收益显著高于未采用该策略的产品。不过,该策略也存在行业与周期的适用边界,并非万能工具。
针对这一策略的局限性以及近年市场对ESG产品收益的争议,祁星援引市场对比数据进行澄清。数据显示,在2023-2024年股市剧烈震荡期间,ESG产品的跌幅实际小于申万行业分类均值。她认为,“明星效应引发的过度关注,使得部分赛道跌幅更大却未被聚焦”。市场表现方面,自国内“924行情”及海外市场共振启动以来,ESG板块已进入估值修复通道,印证了其“震荡上行”的长期特征。
基于这一特征,祁星强调ESG投资需区别于主题投资,“将ESG简化为新能源主题(如光伏),其收益易受单一行业周期冲击”。有效的ESG实践需结合三类策略,一是负面筛选,规避风险;二是通过推动被投企业完善ESG信息披露,吸引股东投资;三是量化比较,在同行业内对关键指标(如碳排放强度)进行横向择优。“衡量企业ESG表现不能只看行业标签”,她以白酒企业为例说明:茅台因生产线降碳效率领先同业,符合ESG择优逻辑。
随着评估环境的日益完善,特别是2025年4月30日A股ESG强制披露规定全面落地,机构评估体系正趋于成熟。主流公募基金普遍采用“企业披露+评级交叉验证+内部模型校准”三重机制,以避免单一数据依赖。祁星观察到,在这一背景下,资管行业正从“追逐超额收益”转向“构建防爆雷体系”。这一转变,与监管层推动长线资金入市、倡导价值投资的导向深度契合。
(实习生赵晓月对本文亦有贡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9
智通财经
2025-09-0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9
智通财经
2025-09-0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