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宜品营养科技赴港IPO,乳业板块“老树”发“新芽”?

来源:向善财经

2025-09-09 08:34:10

(原标题:宜品营养科技赴港IPO,乳业板块“老树”发“新芽”?)

$澳优(HK|01717)$$蒙牛乳业(HK|02319)$

文:向善财经

市场IPO的热度还在继续。

这年头儿,港股IPO成了一大热潮,眼看美联储降息预期加大,各行各业像是要“赴港”赶考,都要来凑凑热闹。

趁着生育补贴+市场热度,奶粉行业“老树发芽”:来自山东青岛的老牌乳企,宜品营养科技(青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港股递交了招股书。

天眼查APP信息显示,宜品乳业所属公司,宜品营养科技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专业从事乳制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一条龙服务的乳制品企业。


也就是说,公司除了自有品牌宜品之外,还为多家乳品跨国企业提供原材料,也是一家乳业供应链企业。

在业内,宜品是国内羊奶粉赛道“榜眼”。

根据招股书中的数据,按婴幼儿奶粉零售额统计,宜品乳业市场份额占比17.6%,位居第二。


而份额第一的公司,市场份额占比29%。虽然招股书中并未提及具体公司,但综合判断,这个第一很可能是澳优,而后者早已在港股上市。

行业第一已然上市,市场可能对宜品并没有太多期待。换言之,宜品此次赴港上市,可能需要讲一个“差异化”的故事。

“港股IPO热”并不意味着“消费IPO热”,这个差异化故事怎么讲?市场会不会买账?恐怕得从长计议。

行业第二IPO窗口难寻,港股不上也得上?

从时机上看,乳制品企业也许可能再也没有比现在更好的IPO窗口了。

随着各地的育儿补贴方案公布,给母婴以及相关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乳业似乎又有故事可讲了。然而市场是冷静的,所谓窗口更多的还是理论上的,现实里,乳业的大周期还未转向,市场还是“不见兔子不撒鹰”。

“兔子”肥不肥,还是用数据来说话。

先来看业绩。

招股书显示,2022年到2024年,宜品集团营收快速增长,从14.01亿迅速增长到17.62亿。但到了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收来到8.05亿,同比下滑了8.09%,2024年同期,公司营收8.99亿。


如果看利润的话,波动更明显。

2022年到2024年,公司的年度利润分别为2.27亿、1.68亿、1.72亿。2024与2025年上半年的利润分别为0.98亿以及0.56亿。

也就是说,公司2024年利润水平,只达到了2022年的76%。

宜品营养科技的解释概括起来就是:行业大环境如此。

这并非甩锅,这几年,中国羊奶粉行业竞争激烈,再加上出生率、消费者的期望提高以及监管趋严,行业整合等因素影响,奶粉行业保住利润不容易。

虽然行业环境确实有压力,但客观来看,也可能有业务结构的原因在。


从营收结构上看,2022年到2025年上半年,公司婴配羊奶粉的营收占比从55.1%一度增长到58.1%,2025年上半年,占比来到55.6%。结构变化并不大,即便是到2024年底,也只是提升了3%的占比。

要知道,婴配羊奶粉的毛利率高达59%。


对比来看,这几年,羊奶粉赛道持续稳定增长。

招股书中提到,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2020至 2024年零售额从208亿元增至250亿元,仅2023年为负增长。

什么意思呢?

羊奶粉赛道增长的红利,宜品似乎吃得不够多,宜品这些年高毛利的婴配羊奶粉结构性增长,增幅不够大。

再来看宜品的“特色”,毛利率直逼头部酒企的特医食品。

整体来看,毛利率更高的特医食品,营收占比虽有提升,而且增速尚可,但营收规模还是太小,暂时挑不起业绩增长的大梁。

这也就解释了前面提到的利润波动,以及增收不增利的原因。

反观低毛利的OEM以及乳制品材料业务,毛利率从2022年的23.4%,下滑到2025年上半年的10.9%。并且直到2025年上半年都还有14.1%的营收占比。

试想一下,假如三年前,宜品的管理层果断放弃OEM业务,加大婴配羊奶粉业务的投入,那么这份招股书中的业绩,会不会变得不一样?营收、利润数据会不会更吸引人?

当然,时间不能倒流,当时也许有客观的条件制约,如果只是从IPO的角度来看,这也许是个更好的决策。

除了婴配奶业务的重视程度可能不够之外,经营层面,也有进一步提效的空间。

我们不妨从成本入手来分析:

从成本占比来看,最高的是销售成本,常年占到一半。销售成本占比高是消费行业的特点,本身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其实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比如,改善渠道占比,压缩分销费用。


从线上的各渠道情况来看,到2025年上半年,公司微信小程序、天猫渠道占比仅为11.7%、11.6%,京东、抖音分别为5.2%以及3.5%。而供应商运营的微信小程序唯义甄选占比却高达66.1%。

是不是需要调整线上渠道分布,多做一些线上自营,进一步增强盈利能力?可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另外,依赖大经销商也可能是一个潜在的问题。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为2.84亿元、2.92亿元、2.56亿元和1.12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0.3%、18%、14.6%和13.9%。

也就是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之和达到了66.8%。虽说奶粉这样的刚需消费品牌,品牌往往处于强势地位,但从财报数据看,公司的贸易应付款占比流动负债规模并不大,甚至不如有息银行借款多。


这可能意味着,面对经销商,品牌地位并不像其他消费企业那样企业强势。如果是行业上行周期,经销商体量大并不是什么问题,因为大家都能分到蛋糕,增长本身就会凝聚共识。

但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究数据,接下来的几年,中国羊奶粉销售会进入下滑阶段,到时候如何处理经销商的关系,怎么进行渠道管理,还需深思。

羊奶粉“榜眼”能否“一跃龙门”?

业绩是一方面,但IPO这事儿,更多得看市场态度。

从估值的角度来看,宜品集团此番作为“行业第二”IPO,面对的市场局面更复杂。

一来,乳业上市企业,估值整体不高。

拿龙头之一的蒙牛来说,作为液态奶龙头,PE却只有13-15倍。

其实这些年,蒙牛发展得并不差。

在业务端,蒙牛鲜奶、奶粉、奶酪多元化发展,再加上原奶成本下降毛利率改善,盈利能力不差,另外出海大趋势下,蒙牛海外业务也是有声有色。

但现实是,截至9月5日收盘,蒙牛港股股价只有15.02港元。而21年的股价高点,蒙牛股价一度突破50港元。伊利同样如此,近年来的股价高点也在2021年,高点也在50港元附近。今天伊利股价则不到30元。

龙头尚且如此,何况细分领域行业第二?


也就是,当下的乳业行业估值不是很理想。即便是有生育补贴的BUFF加持,市场会给多少溢价,依旧有不确定性。

二来,细分市场的羊奶粉赛道,状元的光环太亮了。

羊奶粉这个行业相对而言是个垂直品类,垂类行业市场关注的重点是行业龙头,是排在行业第一的企业,所以市场目光都集中在行业第一身上。就像考场上,所有人都想知道谁是状元,而不关心谁拿到了第二。

消费赛道虽然不是个“赢者通吃”的赛道,但细分到羊奶粉这个赛道,可能市场会更关注“领头羊”。

数据上看,羊奶粉行业CR5营收占到60%,行业集中度本就不算低,再加上宜品作为行业第二,婴配羊奶粉营收与行业第一在规模上还是有差距。

消费领域,强头部效应不是个例。

拿饮料赛道为例,无糖茶饮细分赛道玩家很多,但真正被二级市场认可的,还是农夫山泉的东方树叶。无糖可乐的市场再大,二级市场也只会聚焦到可口可乐身上。

奶粉也是一样。

头部企业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奶粉这个品类的爆发,很可能就是头部企业的爆发,位居行业第二的宜品未必能占到估值的便宜。

三来,特医食品赛道的成长性是亮点,会不会反映到估值里,还需观察。

客观地说,公司特医食品业务CAGR超200%,增速极高,而且毛利率高。

关键还是在于竞争力的持续性,特别是核心的羊奶粉业务承压的同时,公司研发费用投入相对不高,未来能不能保持持续竞争力?

最后我们再来谈谈估值。

考虑到以上三点,用PS估值法,按照1.0X-1.5X的PS倍数估算,当下宜品集团的估值范围大概在17.6亿至26.4亿元人民币之间,约合18.9亿至28.4亿港元。

如果按照PE法来计算,以2024年1.72亿的净利润,15-20倍PE,那么估值大致在25.8亿至34.4亿元人民币,约27.7亿至37.0亿港元。

如果未来业绩出现波动,这个估值可能还会发生变化。(PS :以上估值纯属个人观点和看法,非专业机构判断,欢迎大家交流。)

对于宜品集团来说递交招股书,只是迈出成功第一步,还有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就是消费企业IPO破发的可能性。

从过去一年港股上市的几家消费企业来看,破发的概率还是存在的。

5月份上市的绿茶集团,港交所上市首日下跌12.52%,再比如备受期待的古茗,港股上市后,首日下跌6.44%。茶百道登陆港交所,首日下跌26.86%,就连稳如磐石的海天味业,上市首日盘中一度破发。

除了海天味业之外,其他几家IPO破发也有一些共性。比如,基本面的增长并不稳固,行业越发内卷等等。

乳业也有类似的问题。

羊奶粉是品类壁垒吗?毫无疑问,这个赛道除了艾佳贝特,就数得着宜品了。

但从二级市场的角度来说可能未必。

实际上,对于乳业巨头而言,无论是羊奶粉、牛奶粉,甚至是驼奶粉,都不存在所谓的壁垒,做细分品类,无非就是奶源问题、生产工艺问题,还有研发的问题。乳业巨头不缺资源,不缺人才、技术,这些问题不难解决,之所以不做,可能是看不上这点业务体量。

乳业巨头看不上,那么资本市场的投资人会买单吗?

换个角度看,如果乳业赛道竞争真的那么激烈,到了寸步不让的境地,乳业巨头会不会亲自下场做这个赛道?似乎也不是没有可能。

到那时,垂类乳业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乳业是个刚需赛道,乳制品生意也是个能够稳定经营多年的好生意。顺境高速增长,逆境穿越周期,这才是乳业真正的价值所在。

这样的价值市场将如何定价?或许待到宜品真正港股挂牌的那天才有答案。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9-0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