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

固态电池产业化节奏加快设备端有望先获红利

来源:证券时报

媒体

2025-09-09 02:13:44

(原标题:固态电池产业化节奏加快设备端有望先获红利)

固态电池向产业化迈进的每一步都牵动着市场神经。

近日,工信部发布《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提出支持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方向基础研究。有市场消息称,工信部计划于2025年9月对2024年启动的60亿元固态电池重大研发专项进行中期审查,通过审查的项目将获得后续拨款,并可能启动第二轮补贴申报窗口。

多重利好之下,9月份以来,固态电池板块再掀波澜,万得固态电池指数(8841671.WI)大涨超11%,相关成份股涨幅更为可观,其中先导智能阶段涨幅超60%,厦钨新能、上海洗霸、天赐材料等多只个股涨幅超30%。

设备端有望先获红利

目前,多家电池厂宣布已建成或即将建成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并明确量产计划,产业链需求预期升温。与此同时,材料端的研发成果不断落地,设备端更是收获订单不断。

作为锂电行业的“卖铲人”,设备厂商处于产业链上游,已率先感受到固态电池带来的红利。

今年6月,先导智能宣布向一家全球领先的电池制造企业交付了多套固态电池核心装备,包括复合转印设备与高速叠片设备。此前,公司已成功打通全固态电池量产的全线工艺设备环节,并交付全球首条固态电池中试线。先导智能表示,公司已与多家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达成设备合作,相关产品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并已陆续获得重复订单,后续有望持续放量。

同月,赢合科技官宣,向国内某头部电池企业发货的固态湿法涂布设备、固态辊压设备及固态电解质转印设备顺利到达客户现场。据悉,前述设备用于客户国内工厂中试线建设,标志着双方在固态电池制造工艺与装备协同创新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业内人士表示,设备端经过前期的持续磨底,当前业绩已有企稳迹象,后续伴随着固态电池相关设备交付,有望率先释放业务增量,亦可作为观察产业链景气度的窗口。

材料端多路线布局

在材料端,由于目前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尚未明确,主流厂商选择“多条腿走路”,目前多处于送样或小批量供货阶段,其中硫化物路线布局者众多。

电解质作为固态电池的关键材料,是产业链布局的核心领域。天赐材料主要布局硫化物及氧化物固态电解质路线,其中硫化物路线的固态电解质处于中试阶段,目前主要配合下游电池客户做材料技术验证,尚未形成产业化和销售收入。新宙邦参股公司深圳新源邦科技有限公司已建立固态电解质材料研发、测试及生产平台,其中氧化物电解质已经达到量产阶段,硫化物和聚合物电解质处于小批量供应阶段。容百科技硫化物电解质中试线正在加速推进中,预计将于今年四季度竣工,2026年初放量投产。

正极材料方面,容百科技高镍及超高镍全固态正极材料均已实现吨级出货,客户端测评可满足400Wh/kg电芯开发需求,同时已针对全固态电池开发高能量密度富锂锰基材料,已有百公斤级出货,并拿到批量订单。当升科技全固态电池专用钴酸锂、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成功卡位比亚迪、一汽、中科固能等国内顶级车企和电池客户。厦钨新能匹配氧化物路线固态电池的正极材料已实现供货,同时在硫化物路线固态电池正极材料领域与下游客户在技术研发上保持密切交流合作。

负极材料方面,杉杉股份已开发针对固态电池用的石墨产品和硅碳产品,并已在客户处进行多轮测试。贝特瑞开发了行业内首款匹配全固态电池的锂碳复合负极材料,具备低体积膨胀、长循环寿命等特点,已获客户技术认可。中科电气针对固态电池已布局了硅碳负极、锂金属负极等产品,其中硅碳负极已建设完成中试产线,且有产品进入多家客户测评和平台开发阶段。

电池端产业化进程加速

电池厂作为牵动固态电池产业链的“牛鼻子”,今年以来释放的产业化进展同样令人振奋。

9月2日,亿纬锂能固态电池研究院成都量产基地正式揭牌,“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成功下线。据介绍,成都基地分两期建设,全面投产后年产能近50万颗电芯。其中一期将于2025年12月建成;二期计划于2026年12月实现100MWh年产能交付。“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高达300Wh/kg、体积能量密度为700Wh/L,主要面向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以及AI等高端装备应用领域。

无独有偶,国轩高科也在今年5月宣布全固态电池——金石电池中试线已全线贯通,设计产能达0.2GWh,良品率高达90%。与此同时,公司已启动全固态电池量产线的设计工作。

除此之外,“动力电池一哥”宁德时代此前已经明确将在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欣旺达第二代半固态电池的电芯样品已经开始进行中试试验,第三代全固态电池已完成400Wh/kg产品方案和工艺验证;孚能科技预计今年年底前实现全固态电池中试线投产,并实现60A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小批量交付。

需要关注的是,虽然固态电池研发及产业化的消息不断,但行业整体尚处于前期发展阶段,在材料、工艺、降本等方面仍有进步空间,距离规模化量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东吴证券研报指出,从产业终局视角看,固态电池未来将持续对传统锂电进行替代,从中短期来看,能量密度要求高、成本敏感性低的消费电子领域有望率先完成渗透。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8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