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05 09:09:50
(原标题:两年暴涨261%,博通一路狂飙)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从股票市场上来看,博通过去几个月如同坐上了火箭。
因为自4月触底以来,博通已上涨逾100%,公司市值增加约7300亿美元,并成为同期纳斯达克100指数中表现第三好的成分股。而在今天公布了超过预期的财务数据以后,博通股价进一步飙升4%,直接创下历史新高。
其实在过去两年,博通股价飙升了261%,成为全球第七大市值公司,市值达到1.4万亿美元,也是全球第二大半导体公司,仅次于英伟达,领先于台积电。
诚然,从芯片公司角度看,博通拥有一切上涨的逻辑。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热潮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博通拥有数据中心的超大规模客户正在寻找价格更高的英伟达芯片的替代品。博通帮助设计定制的人工智能芯片。今年,博通推出了 Tomahawk Ultra 网络芯片和下一代 Jericho 网络芯片,以加速人工智能计算,这是其挑战英伟达在人工智能半导体行业主导地位的努力的一部分。
Emarketer 分析师雅各布·伯恩 (Jacob Bourne) 表示:“在大型科技公司竞相推动模型训练和推理发展的背景下,博通为云计算巨头提供的定制产品占据了有利地位。”他说:“虽然 Nvidia 的 GPU 仍然是默认选择,但定制硅片可以带来利基性能提升,有助于突破瓶颈。”
从最近的财务数据来看,博通的这个工作完成得不错。
斩获100亿美元AI芯片订单
受客户对人工智能芯片无限需求的推动,博通公司最新财务业绩再次超出预期。
根据该公司公布的财务数据,公司第三季度收益(扣除股票薪酬等特定成本)为每股 1.69 美元,略高于华尔街预期的 1.65 美元,而当季营收达到 159.6 亿美元,增长 22%,高于预期的 158.3 亿美元。
强劲的业绩有助于提升博通的盈利。该公司本季度净利润为41.4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18.8亿美元的亏损。去年同期的亏损源于一项与向美国转让知识产权相关的45亿美元一次性税务准备。
博通首席执行官陈福阳(Hock Tan)指出,得益于定制化AI加速器、网络基础设施以及VMware业务的增长,公司第三季度营收创下纪录。陈福阳表示:“AI营收同比增长63%。” “我们预计第四季度AI半导体营收将加速增长,随着客户持续大力投资,公司将实现连续11个季度的增长。”
博通预计第四季度销售额将达到174亿美元,高于华尔街预期的170.2亿美元。该公司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上涨逾3%,盘中早些时候也上涨了1%。
Zacks Investment Research 分析师 Kevin Cook表示,博通的股东已经习惯了业绩超预期和业绩上调。“业绩超预期的幅度并不大,但指导性上调幅度足以推动股价短暂飙升至 320 美元附近的历史新高,”他说道。
博通专门为谷歌等超大规模云基础设施提供商设计定制芯片,以及将数千个芯片连接在一起形成大型集群以进行人工智能处理所需的网络部件和软件。
该公司今年已成为Nvidia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其股价今年迄今已上涨 32%,市值超过 1.4 万亿美元。
随着云运营商越来越多地购买博通的客户处理器,以替代目前支撑大多数人工智能工作负载的英伟达图形处理器(,投资者对博通能够提升其在人工智能芯片市场的份额持乐观态度。今年3月,陈福阳透露博通正与三家大型云客户合作开发新的人工智能芯片,这进一步增强了投资者的乐观情绪。
博通表示,其半导体解决方案业务(包括人工智能芯片和其他处理器的销售)在最新季度的收入增长了57%,达到91.7亿美元。与此同时,包括网络硬件和VMware在内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业务的收入增长了43%,达到67.9亿美元。
陈福阳在今日与分析师的电话会议上表示,本季度人工智能营收增长63%,达到52亿美元,高于公司此前预测的51亿美元。他预计第三季度人工智能营收将飙升至62亿美元以上。
然而,陈福阳把最好的消息留到了最后,他在电话会议上透露,公司刚刚从第四位神秘客户那里获得了价值100亿美元的定制AI芯片(XPU)订单。因此,该公司上调了2026财年的AI收入预测。“其中一家潜在客户向博通发布了生产订单,因此我们将其列为XPU的合格客户,”陈福阳告诉分析师。“从2026年开始,我们的出货量将相当强劲。”
库克表示,这一声明证实了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将在新的一年里持续强劲增长。他还称赞博通是面向超大规模云服务提供商的定制芯片领域的“早期领导者”,并将其成功与竞争对手芯片制造商 Marvell Technology Inc. 难以实现类似势头的困境进行了对比。
Cook表示:“我一直认为 AMD 在 GPU 驱动的 AI 领域排名第二,尤其是在其市盈率不到销售额的 8 倍的情况下。但博通在定制 XPU 方面的增长非常强劲,至少在未来几个季度,其市盈率可以达到 22 倍。”
如何攻破英伟达护城河?
虽然从业绩上看,博通表现很优越,但对于博通而言,如何攻破英伟达护城河,是他们能否更进一步的核心。
如上所述,博通在 AI ASIC 设计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谷歌、Meta 和字节跳动是其前三大客户,其中谷歌的张量处理单元 (TPU) 项目贡献了大部分收入。TPU 目前已发展到第七代,为谷歌的旗舰 Gemini 大型语言模型提供支持,该模型不再依赖 Nvidia GPU。谷歌今年的资本支出已多次上调,目前预计将达到 850 亿美元,同比增长 61%。巧合的是,博通预计其涵盖 ASIC 和数据中心网络芯片的 AI 半导体业务今年将增长 60%。
更引人注目的是,Tan 在 6 月份告诉分析师,他预计这一势头将持续下去,预计 2026 年将再增长 60%。这一预测引起了分析师的轰动,他们普遍预计明年全球人工智能资本支出将大幅放缓。
博通真的能维持如此快速的扩张吗?这是否意味着它正在蚕食英伟达的GPU市场份额?
在 Nvidia 的最新财报电话会议上,一位分析师直截了当地询问,博通预计的 60% 的增长是否预示着从 GPU 到 ASIC 的更广泛转变。
黄仁勋没有直接回答。相反,他对 ASIC 模型进行了长篇大论的批评,声称许多人尝试开发 AI ASIC,但大多数都无法实现量产,因为这实在太难了。他认为,人工智能发展得太快:扩散模型、多模态架构和其他突破来得太快,以至于定制芯片在达到规模之前就面临过时的风险。
摩根士丹利的约瑟夫·摩尔 (Joseph Moore) 对此表示赞同,他指出,自 2018 年以来,数十家初创公司(甚至英特尔和 AMD)都曾试图取代英伟达,但都未能成功,英伟达每年在研发方面投入超过 100 亿美元。
一些 Nvidia 内部人士甚至更加不屑一顾,他们认为超大规模企业主要使用 ASIC 项目作为谈判 GPU 价格的筹码。
但这一次,博通的进展有所不同。摩尔指出,博通历来在披露客户进展方面非常保守,只有当一家公司实现了可观的收入时,才会将其列为“客户”。
回看黄仁勋反对 ASIC 的第二个论点是,AI 数据中心不仅仅是芯片之间的竞争,而是一场“全栈”之战,包括网络技术——尤其是 Nvidia 专有的 NVLink,他称之为“完全革命性的”。任何观看过黄仁勋今年早些时候的 GTC 主题演讲的人都会了解到两个新的关键词:
横向扩展(Scale out):数据中心内机架之间的连接,目前该市场由 Broadcom 的以太网交换机芯片主导。
纵向扩展(Scale up):机架内数十或数百个 GPU(或 AI ASIC)之间的连接,这是由 Nvidia 的 NVLink 交换机主导的领域。
而NVLink与CUDA一起被认为是Nvidia的两大核心护城河之一。
NVLink 的出现使得 Nvidia 能够将 GPU 与交换机捆绑在一起,巩固了其在机架级 AI 网络领域的主导地位。
对于长期以来一直是网络领域之王的博通来说,这是无法容忍的。今年 7 月,博通推出了 Tomahawk Ultra 芯片进行反击,这是一款 5 纳米以太网交换芯片,旨在在低延迟工作负载方面击败 NVLink。
至于CUDA,则是博通客户和合作伙伴联手解决的问题。
博通,还能继续疯狂吗?
投资者乐观地认为,该公司的定制处理器可能在未来几年威胁到Nvidia在人工智能芯片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今年3月,博通首席执行官陈福阳表示,公司正在与三大云客户合作开发新的人工智能芯片,并预计人工智能的增长将持续到明年。
彭博社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表示,自英伟达发布财报以来,费城证券交易所半导体指数已下跌逾3%,而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100指数的跌幅不到1%。Arm Holdings Plc 下跌逾4%,而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下跌约3.5%。
鉴于市场门槛越来越高,博通股价在盘后公布业绩后出现下滑(至少在短期内),也不足为奇。
“考虑到博通已经表示明年其人工智能收入将增长60%,此次业绩电话会议中博通可能很难提高预期,”Melius Research的Ben Reitzes在9月2日致客户的报告中写道,并将目标价从305美元上调至335美元。“然而,该公司似乎正全力以赴,我们会将任何疲软的股价视为买入机会,因为除了英伟达之外,人工智能领域缺乏这种类型的领导者。”
当然,博通的股价可能会避免遭遇英伟达和 Marvell 的命运。该公司在中国的业务规模不如英伟达,而且它已经展现出捕捉大型科技公司建设自身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支出的能力。
Zacks Investment Management 客户投资组合经理 Brian Mulberry 表示:“Marvell 的数据中心营收显然未能达到预期,这多少表明市场竞争依然激烈,我们开始看到赢家和输家。” “重心将更多地转向那些真正获得投资回报的公司,比如博通。”
对于博通的后市,大家怎么看?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4147期内容,欢迎关注。
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小号防走丢
求推荐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05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05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05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05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05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