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牛刀财经
2025-09-05 09:22:23
(原标题:张晖还能管好满帮集团吗?)
作者丨前哨
出品丨牛刀商业评论
2025年9月,广州白云区总工会会议室里,5名货车司机代表与满帮集团代表签下《集体协议》,平台承诺设置 “低价阻断线”、公开抽成比例,甚至将人身意外险升级至100万元。
这场看似诚意满满的协商,却与郑州任先生的遭遇形成刺眼对比。
上个月底,任先生通过运满满App发运300多箱五粮液时发现,不仅要向平台 “调度”支付200元红包才知晓货物下落,还察觉到接单者竟是层层转包的“黄牛”。
一边是资本市场追捧的138亿美元市值(约合1005亿元人民币);一边是货主的焦虑与司机的愤懑,满帮集团构建的货运帝国,正陷入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的深刻撕裂。
从 “革黄牛命”到 “与黄牛共舞”
2013年,阿里出身的张晖带着 “消灭货运黄牛” 的口号创办运满满时,地推团队曾在厕所门口拦截司机注册,用极致的执行力打破传统中介垄断。
在有关资本叙事中,这个通过数字化匹配货主与司机的平台,理应降低行业交易成本。但十年后的今天,满帮却陷入 “黄牛悖论”。
2025年7到8月间,平台虽宣称封禁1905个违规账号,却仍挡不住黄牛在社交平台公开传授 “虚假注册接单”技巧,更挡不住安徽阜阳团伙用 “双账号冒充”手段,在2023年3-10月间持续诈骗货运长达7 个月。
这种监管失效背后,是平台流量至上的商业逻辑。
根据2024年财报,满帮全年完成1.97亿订单,向司机和货主抽佣94亿元,看似单笔50元不到的抽成 “性价比颇高”,实则通过规模效应构筑起行业壁垒。
相关数据显示,满帮在数字货运市场占据 “一超多强” 地位,2025年行业数字化渗透率预计达18%,而这个曾立志打破垄断的平台,如今已成为新的垄断者。
当400万活跃司机不得不依赖平台获取货源,当货主找不到更高效的替代方案,黄牛的存在反而成为平台 “变相扩张运力”的灰色渠道。
毕竟,一个由黄牛维持的庞大订单池,远比严格审核带来的 “运力短缺"”更能取悦资本市场。
这种妥协在财务数据上得到印证:2024年满帮实现112.4亿元营收,净利润率高达36%(调整后净利润40.2亿元),远超物流行业平均水平。
对比铁道部通过实名制、大数据监控等手段基本根治火车票黄牛的案例,满帮有能力开发精准的货源推送算法,却对“黄牛”束手无策。
36% 高息贷与司机的债务困境
除货运业务之外,满帮又找到了一个增长点。
2024年,其信贷业务收入达17亿元,这个标榜 “年化利率8%起” 的金融产品,实际却将司机推向债务深渊。
裁判文书显示,多位司机借款的实际年化利率高达36%,逾期罚息按每日0.0983%计算(折合年化35.9%),远超国家民间借贷司法保护上限(2025年约14.4%)。
更隐蔽的是,平台通过额外收取 “服务费”,将综合融资成本推至红线以上,甚至以 “免费办 ETC” 为名诱导司机借款。这种掠夺式放贷模式正在累积风险。
截至2024年末,满帮表内贷款余额达41.996亿元,不良率升至2.2%,较上年增加0.2个百分点。
2025年4月《助贷新规》出台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明确要求将 "咨询费"" 顾问费 "计入综合融资成本,这意味着满帮36%的利率模式已触碰监管红线。
但平台仍在博弈。
当北京金融监管局8月征求意见稿禁止“突破24%利率红线 ”时,满帮回应称“不是我们平台 ”,这种避重就轻的态度,暴露了其对金融合规的漠视。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些被高息贷捆绑的司机,同时还要面对平台的另一重压榨。广州恳谈会上司机代表提出的 “低价单泛滥”“ 运费拖欠 ”问题,直指满帮算法的冷酷一面。
平台虽承诺设置“双重价格防线 ”,但 2024 年仍有司机接到低于成本的运输订单。这种“ 两头收割 ”的模式形成恶性循环:司机为偿还贷款不得不接低价单,而低价单又迫使他们依赖更多贷款维持运营,最终越陷越深。
在规模与责任间寻找平衡
满帮的困局本质上是平台经济的典型样本。当技术赋能的效率红利被资本快速透支后,企业往往选择牺牲用户权益换取增长。
2025年以来,监管层已开始出手纠偏:除了总工会推动的集体协商机制,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对助贷业务的整顿、交通运输部门对货运安全的要求,都在压缩平台的灰色空间。但真正的改变,需要满帮重构商业逻辑,而非停留在公关层面的整改。
从技术可行性看,解决黄牛问题并非无计可施。客运行业早已实现司机与车辆的实时核验,满帮完全可以借鉴北斗定位系统,对运输全程进行轨迹监控,而非仅在注册时要求 “人车合影”。
满帮需要明白,当200万五粮液的货主不得不向黄牛妥协,当34吨小麦被诈骗时平台毫无察觉,这些信任裂痕最终会侵蚀其赖以生存的网络效应。
资本市场的反应或许是最好的警示。
尽管2024年满帮营收增长33.2%,净利润增长43.7%,但其美股股价仍在13美元左右徘徊,市盈率(TTM)仅24.03倍,低于全球物流科技平台平均水平。
投资者显然意识到,一个无法解决黄牛问题、深陷金融合规风险的平台,即便短期盈利亮眼,长期也将面临监管重罚与用户流失的双重打击。
从厕所门口拉新的创业公司,到市值千亿的行业巨头,满帮用十多年时间改变了中国货运行业的格局。
但真正的行业变革,不应止于效率提升,更应建立公平透明的规则。
当张晖在财报电话会上,强调 “多快好省” 的用户诉求时,或许该回头看看那些被高息贷压得喘不过气的司机,他们才是这个货运帝国真正的基石。
观点
2025-09-07
证券市场周刊
2025-09-07
观点
2025-09-07
观点
2025-09-07
观点
2025-09-07
观点
2025-09-0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5